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因素辨识与评估过程分析

2014-03-24 02:29崔会敏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利益冲突公职人员公共利益

崔会敏

(河南大学 廉政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一、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过程分析

“高等院校的利益冲突是指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及教师的私人利益与其承担的管理角色及教书育人职责之间的冲突”[1]。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就是对利益冲突中公共利益损失可能性后果的评价和估量。西方管理学界有句名言:没有评估就无法管理。并非所有的利益冲突都会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需要对利益冲突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具体的管理对策。只有在科学系统的利益冲突风险评估结果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本文试图对高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分析,并对高校利益冲突风险因素和高校要保护的公共利益进行探讨,提出初步的高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一个过程,“在风险评估中,分析者应试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会出错?二是出错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结果会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风险分析者确认、衡量和估计风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和影响”[2]。

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估过程上的,需要回答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的三个问题:一是能做什么,有什么可行的选择?二是根据所有成本、利益和风险,如何权衡它们?三是目前的管理决策对未来的选择有什么影响?[2]

在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同样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即高等院校哪些领域会发生利益冲突,这些领域发生利益冲突可能性有多大,发生利益冲突风险的后果会是什么,危害性有多大,高等院校对利益冲突能做些什么,有什么可行的选择,根据所有成本、利益和风险,如何权衡这些利益冲突风险?目前的利益冲突管理决策对未来的选择有什么影响?

根据这个分析框架,在高等院校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确定高等院校利益冲突中保护的公共利益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第二,公共利益面临哪些潜在(或实际)私人利益冲突威胁,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现有利益冲突管理中存在哪些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利益冲突行为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第五,高等院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才能将利益冲突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高等院校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过程。风险评估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大过程。第一,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的辨识过程。第二,对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的过滤、评级过程。第三,根据前两个过程结果,对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进行管理。本文限于篇幅,只对高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分析,并重点就高校要保护的公共利益和风险因素辨识进行探讨,初步给出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方法框架。

二、高等院校利益冲突中要保护的公共利益

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来源识别就是辨别利益冲突风险中可能受到损失的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私人利益形式以及发生利益冲突的领域。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因素辨识过程是利益冲突风险评估过程的开始。高等院校在利益冲突中要保护的公共利益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高等院校的财务与资产

高等院校的财务与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教育部制定,报财政部备案。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3]。高等院校的财务与资产是我国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行

高等院校的功能是高等院校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就是教学与育人。高等院校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教授知识,探索追求科学真理,同时进行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当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化时,这种功能尤其得到了彰显。

高等院校的科研功能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布鲁贝克将“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高等院校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积聚着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还直接影响着科研与开发的质量,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个方面起着保证和平衡的作用,在各国的科学研究事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服务,包含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功能。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等良好条件,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地区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4]。

高等院校功能的演化并不是此消彼长,科研功能的凸现不是教育功能的消失,服务社会功能的张扬不是科研功能的弱化,而是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的辩证统一。三大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等院校的功能体系。教育功能与科研功能,是高等院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可以说,高等院校三大功能统一于服务社会。

高等院校的利益冲突有可能会干扰这三大功能的实现,从而间接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在利益冲突风险中属于要保护的公共利益。

(三)高等院校的学风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学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5]。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重大教育资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胡锦涛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提出: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师要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6]。学风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大计。因此,“一个学校的学风,关系着学校的形象,关系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最终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7]。

如果高校学风在利益冲突中受到侵害,出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严重损害教育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及引领作用,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高校学风是利益冲突风险中要保护的公共利益,也是衡量利益冲突风险等级的重要指标。

(四)高等院校的声誉

声誉,即声望名誉,指一个人或团体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高等院校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高等院校长期保证其财务与资产管理正常、功能运行良好、学风优秀的综合结果。而声誉是公众对高等院校这样长期行为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等院校声誉是社会各界对高等院校长期办学结果的综合评价,良好的声誉对高等院校来说是必须维护的公共利益。高等院校的声誉是建立在高校日常社会活动的基础之上,是对高等院校各方面行为、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内涵包括“对高校的学术水平、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率、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影响、员工素质、生源情况、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等的评价,其外延包括高校经过多年努力而形成的良好社会影响,由高级专业人才、先进的仪器设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的教育模式构成整体能力”[8]。

良好的声誉是高等院校的独特资源,能有效增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和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对高等院校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等院校利益冲突的逻辑构成要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利益冲突是一种伦理困境,这种困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满足各种条件才能形成实际的利益冲突。笔者认为,利益冲突逻辑具有四个基本构成要件,即主体性要件是公职人员、影响性要件是私人利益、客体性要件是公共责任、伦理性要件是行为选择(如图1所示)。这四大构成要件就是利益冲突风险的来源要素。

图1 利益冲突逻辑构成要件

(一)主体性要件:高等院校公职人员

利益冲突的主体性要件是公职人员或公共机构。一般说来,只要具有一定公职、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都是公职人员。我国高等院校作为服务社会的公益事业单位,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公共部门。把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作为利益冲突主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职人员拥有公职,代表社会公众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他们的最高责任在于实现公共利益,也只有他们才是具有“利益冲突”可能的主体。

高等院校中公职人员可根据工作性质大致分为行政人员、领导干部和专职教师。行政人员指除专职教师以外的所有高校在职在编的管理人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科技处、海外交流处,以及所有的组织部、宣传部、工会等党群部门的人员等。这些行政人员和专职教师因为自身行政级别、职称不同,拥有的影响能力也不同。

(二)影响性要件:高等院校公职人员私人利益情况

高等院校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从狭义角度理解,就是由高等院校公职人员分别独立占有、享用和支配的利益。这种私人利益从结构上说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公职人员个人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比如高等院校的领导干部或教师的有形资产、荣誉声誉等无形资产、个人偏好、价值观念等,都构成其可能影响高等院校公共利益的私人利益情况。第二个层面是公职人员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即家庭中直系亲属成员的对其能产生影响的私人利益。第三个层面是公职人员亲近关系成员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能对高等院校领导干部或教师产生影响的亲近成员,其实并不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还有老乡、同学等特殊亲密关系。在本质上,“私人利益是一种内向性的特殊利益,它所要满足的对象是公职人员个人及亲属的需要,正因为此,当私人利益进入公职人员的公职领域特别是与公共权力的行使相结合时,就会发生利益冲突,私人利益成为干扰公职的一个负面因素”[9]。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利益,也有义务帮助亲属实现他们的利益,而且并不是所有私人利益(如公职人员的薪金等正当个人收益)都会干扰公职人员所承担的公职职责,甚至与之发生抵触、矛盾和冲突。同时,由于追求个人利益是“理性经济人”的天性,任何公共组织都无法下令禁止个人追求正当利益,也不应当禁止。但关键在于,公职人员一旦进入公共领域,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具有相应的公共责任,他们的私人利益需求和行为就不能与公职的公共性要求相违背。这是由公职人员的公共角色所决定的,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要受到公共伦理规范的约束,应优先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

(三)客体性要件:高等院校工作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是利益冲突逻辑的客体性要件。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设置的。公共权力、公共责任统一于公共职位,职权责任只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

高等院校工作岗位根据其性质可分为行政岗位和学术岗位,其行使的权力可以分为行政性权力和学术性权力。学术性权力(Academic Power)是指在大学对学术活动的管理与统治权力,它涉及学术组织的层次、学术权力机构的模式结构及其对学术管理的影响力。权力的主体是指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权力的客体是指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10]。学术性权力是高校功能正常发挥的根本要求。行政性权力(Administrative Power)是指大学依靠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意志、社会要求、学校规章制度等制定的强制性手段,是影响及支配大学内部成员和机构的一种权力形式[11]。权力的主体是指大学行政人员,客体是指大学内部成员和机构。行政性权力在高校正常运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随着高校的发展壮大,逐渐繁重的内部事务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去管理,才能使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有序运行。同时,高等院校作为新思想、新知识的发源地,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是政治稳定都有重要的影响,正如约翰·布鲁贝克所言:“高等教育越卷入社会的事务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观点来看待它。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而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12]

实际上,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发挥是在两者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有些高校管理者身兼两职,同时拥有行政性权力和学术性权力。

(四)伦理性要件:高校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情况

利益冲突作为公职人员的一种伦理困境说明,有私人利益存在也并不一定会发生利益冲突,只有当这种私人利益被纳入公职人员伦理判断过程中,并对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时,才会发生实际的利益冲突。伦理性要件相当于转换器,把公共责任及其代表的公共利益和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都纳入同一主体(如图1所示)。公职人员要在进行公共伦理选择时不能受个人偏见影响,要依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做出判断。同时,公职人员不能受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不能基于个人的情感、经济利益等因素做出选择。只有当公职人员没有偏见时,公职人员的行政行为与政策主张才是客观的[13]。因此,伦理性要件是利益冲突逻辑构成的必要条件,当公职人员面临利益冲突时,公职人员的伦理判断取决于公职人员的公共伦理水平。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建设,就是要保证公职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做出符合公共伦理规范的选择。

高等院校公职人员在日常教学及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但是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道德问题,有些教师荣誉感下降,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社会人员,做出一些有悖师德的事情,以至于有些网民调侃高校教师白天是“教授”,晚上是“叫兽”;有些教师则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但在外兼职办培训班收费,在课堂上也大谈权钱谋求之道,因而有些导师都被学生称为“老板”,越来越像商人;有些教师学术道德低下,抄袭剽窃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不愿意关心指导学生,使师道尊严不复存在;等等。这些问题会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面临利益冲突时,做出不利于公共利益的行为选择。

四、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识别程序与方法

在以上对高等院校要保护的公共利益和利益冲突逻辑要件分析基础上,可以进入利益冲突风险识别环节。利益冲突风险辨识是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的第一阶段,也是利益冲突管理政策的基础,如果不能准确识别高等院校利益冲突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并且会无意识地被动保留这些风险。由于高等院校是一个较大规模的系统,其运行涉及大规模的人员与技术,同时由于高校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较大,引进等级全息建模(HHM)对高等院校的利益冲突风险进行辨识比较合适。

(一)运用等级全息建模(HHM)对高等院校的利益冲突风险进行辨识

等级全息建模(hierarchicalholographic modeling,HHM)是一种全面的思想和方法论,它的目的在于捕捉和展现一个系统(在其众多的方面、视角、观点、维度和层级中)的内在不同特征和本质。从理论上讲,一个数学模型只能刻画真实系统的一面图像。单一模型是不可能分析和解释所有风险来源的,因为风险不仅同一个系统的多种元素、目标和规则有关,而且同社会各方面(功能性的、暂时性的、地理性的、经济的、法律的、环境的等)变化有关。而等级全息建模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术语“全息的”指的是当确定系统中的风险点时,希望有一个系统的多视角图像(相反是从单一视角观察系统,或者是系统的平面图)。术语“等级的”指的是希望了解在系统的不同层面出现的问题是什么。等级全息建模理论指出,为了完成风险评估,人们必须认识到,一个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所了解的宏观风险非常不同于较低管理层所观察到的微观风险[2]。笔者在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针对“高等院校是否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问题的回答,副处级以上干部和普通教师及学生的回答就截然不同,受访者中80%的副处级以上干部认为不存在严重腐败现象,而67%的普通教师和学生却认为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因此,等级全息建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辨识利益冲突风险的方法。

表2 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辨识的HHM框架

等级全息建模方法的核心是一个特殊的图表形式,图表中不同的行列代表整个系统的不同视角(如表2),其中的行代表利益冲突的影响因素,列代表可能出现利益冲突风险的领域。高等院校的利益冲突风险可能涉及高等院校各个领域和环节。在进行风险辨识时,首先应全方位扫描各领域,主要包括学术领域、行政领域和两者相交叉的领域。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招生录取、学生管理、学科发展规划与专业调整、教学及管理、科研项目的审批、学术、图书采购、物资采购、干部任用、人事聘任、基础建设、经费使用、财务管理等。这些领域中有典型的学术领域,有典型的行政领域,也有交叉领域。表2中的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表2中的行代表高校利益冲突风险影响因素。依据利益冲突逻辑构成的四个要件,可将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影响因素确定为岗位、个人职务、职称、兼职情况、个人资产、社会关系、道德状况、制度漏洞等八个指标。个人职务和职称属于主体性要件,职务和职称不同,其影响能力也有所不同;兼职情况、个人资产和社会关系属于影响性要件,会干扰主体的选择与判断;岗位与制度漏洞属于客体性要件,岗位为实现责任提供了基础,而制度漏洞为利益冲突提供了可能性;道德状况属于伦理性要件,决定了利益冲突主体在制度漏洞面前是否选择公共利益。

此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拆为单独表格进行细分,这是一个从整体上可以扫描利益冲突风险点的框架。如用J代表岗位,岗位的重要程度表示为(Ji);P代表个人职务,个人职务影响力为Pi;T表示职称,职称的影响力为Ti;PT表示兼职情况;A代表个人资产,个人资产冲突可能性为Ai;SR代表社会关系,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社会关系影响力为SRi;M代表利益冲突主体道德,道德状况影响力为Mi。其中i代表从1到10区间的自然数,表示量值(如表2)。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各领域的利益冲突风险程度:

其中R代表风险,n表示程度,β为各因素影响力之间的叠加因子,e为误差,β≠0。

其中Ji+Pi+Ti表示利益冲突主体身份及岗位重要程度,也是公共利益的象征,数值和越大,代表一旦受到损失,公共利益损失也将越大。Si+PTi+SRi+Ai+Mi表示利益冲突主体私人利益数值,其数值越大,说明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R值=1时风险值最大,R>1或R<1时则代表风险值趋小。

(二)辨识利益冲突风险因素的具体方法

1.权力运行流程分析法。对高等院校各个领域的不同性质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并找出各个环节潜在的利益冲突风险因素。权力运行流程分析法可分为利益冲突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风险列举法指根据本领域的业务流程,列举出各个环节的所有潜在利益冲突风险。流程图法指将整个权力运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归入一个系统,按业务顺序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高等院校中的潜在利益冲突风险(如图2)。

图2 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因素识别流程图

2.调查法。调查法是用当面、书面或电话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利益冲突情况的询问,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通常是事先设计好询问程序及调查表或问卷,以便有步骤地提问或发放调查问卷。目前,调查法是进行利益冲突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被调查的对象应该是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公职人员,也可以是普通的群众,也可请专家学者或者新闻媒体参与,以便从第三方角度观察利益冲突情况。调查法主要方式包括面谈调查法、邮寄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和以上方式结合的混合调查法。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因素识别调查表可设计如下表3:

表3 XX部门个人利益冲突风险情况调查表

3.追溯法。审查与利益冲突相关的以往历史资料,如信访材料、已发腐败案例、各领域中的典型利益冲突事件等,通过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也可提炼各个领域中容易出现利益冲突的风险点。

4.审计法。运用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对已经发生的实际利益冲突情况及后果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这种针对舞弊行为所进行的审计,除了在舞弊发生之后的进行调查,还可以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各个领域中进行防范和监督,因为这些舞弊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存在利益冲突。

以上就是高校利益冲突风险评估的风险因素识别过程,根据风险程度计算结果,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即高等院校利益冲突风险的筛选、分级阶段,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分级结果进行风险控制。

[1]崔会敏,吴春华.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2,(6):47—52.

[2][美]雅科夫.Y.海姆斯.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教科文司.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EB/OL].http://jk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212/t20121226_721866.html,2012-12-19.

[4]李廉水.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内涵与功能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4):21—25.

[5]蔡红梅,李郴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3):129—130.

[6]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05-04(A1).

[7]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5):3—6.

[8]段婕.新时期高校的声誉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3):20—23.

[9]庄德水.利益冲突:一个廉政问题的分析框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5):95—102.

[10]谭志合.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2,(8):22—24.

[11]姚锡远.关于高校学术权力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1—13.

[1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3]David B.Resnik.The price of truth:how money affectsthenormsofscience[M].M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猜你喜欢
利益冲突公职人员公共利益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社会关系在分析师调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优势的视角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高校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研究
“三公”消费领域的利益冲突研究
表达自由语境中的“公共利益”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