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华鹏
(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广西 桂林 541004)
引言:本研究对我院心脏内科近一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心脏内科就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10.4)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国际冠心病分类标准[1]将这些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5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13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10.1)岁。三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从Sysmex公司购买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从Roche公司购买P80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和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从强生公司购买VITROS ECIQ生化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1]。厂家校准分析系统之后,每天用配套质控物做质控,在质控装填下,用检测系统对实验标本进行检测,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2]。让对照组体检者清晨空腹,然后对其血标本进行抽取,每份取血2ml,2h内完成测定,将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积压)、hs-c Tn 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钙蛋白T)、c TnI(心肌肌钙蛋白I)、CK-MB数值记录下来;取冠心病患者的急诊检验血标本作为本次研究标本,由临床医师进行明确的诊断并抽取,1h内完成测定,也将上述指标记录下来[3]。超过参考上限记为+,下限记为-。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s)表示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用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1 三组人员的RDW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三组人员的RDW均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三组人员的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三组人员的心肌标志物比较:三组人员的心肌标志物均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受到RDW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果RDW增大,则会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2-3]。在冠心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血小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应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及其参数进行积极的动态检测,从而使冠心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使其良好预后得到有效保证[4-5]。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冠心病患者的RDW均数和健康组相比,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差异不大,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标志物和健康人员相比,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人员的RDW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表1 三组人员的RDW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RDW(%) PLT(*109/L) PDW(%) MPV(fl) PCT(%).176±0.054 AMI组 25 14.11±1.42 159±65 17.18±3.34 12.44±1.34 0.184±0.056对照组 25 13.09±0.52 142±42 16.70±0.58 11.78±1.63 0.162±0.035 P / <0.05 >0.05 AP组 25 13.79±0.74 146±51 16.78±2.61 12.21±1.13 0
表2 三组人员的心肌标志物比较(±s)
表2 三组人员的心肌标志物比较(±s)
组别 例数 hs-cTnT(μg/L)cTnT(μg/L)cTnI(μg/L)CK-MB(IU/L)AP组 25 0.017±0.021 0.003±0.007 0.050±0.076 15±11 0.05 AMI组 25 3.055±3.228 0.962±1.019 16.540±17.975 152±203对照组 25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5 P/ <
由此可得,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受到RDW增大的不良影响,发病后不同时间血小板相关参数有变化,c TnI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实验室对心肌损伤进行诊断的唯一指标,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1] 崇东,毕桂南,石胜良,等.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0,38(3):249-251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4-273
[3] 杨振华,潘柏申,许俊堂.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25(3):185-189
[4] 袁惠敏,刘芳,李东霞,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9,8(12):1704
[5] 杨振华,潘柏申,许俊堂.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25(3):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