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兵
硫酸镁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分析
黄少兵
目的 分析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PPHN患儿32例,采用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运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h分别监测血液成分、动脉血气及动脉血压的状况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pH值(7.40±0.57)、PO2(86.9±44.2)、SaO2(94.05±1.9)等明显优于治疗前,而PaCO2(33.68±7.98)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PPHN,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更好地保护其肺功能。
硫酸镁;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早期死因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干预措施主要是试图通过外加气体交换改善气道流畅度[1]。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PPHN患儿32例,通过运用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共32例,其中足月儿21例,早产儿5例,过期产儿6例,平均体质量(3210±1000)g,日龄2~50h,平均日龄(32.5±2.1)h。除给予必需的营养、护理支持和研究的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法外,排除其他干预措施,即实验前后具有可比性。PPHN的诊断标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从右向左分流,肺动脉收缩压(PAP)≥40mmHg[2]。入选标准:确诊为PPHN,已出现低氧血症症状,且采用常规正压通气仍难以缓解症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
1.2 治疗方法 准备阶段对患儿实行常规对症治疗以维持生命,包括卧床休息、营养支持,待患儿生理指标稳定后开始施行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及时补液、补碱纠酸。(1)硫酸镁:将30%硫酸镁溶液以葡萄糖稀释4倍后用注射泵静脉注射20min,初期负荷量保持在150mg/kg,此后给予50mg/kg的维持剂量,研究结束后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止注射。(2)高频振荡通气:选用高频震荡呼吸机。初始参数设定:振荡频率(f)9~16Hz,平均气道压(Paw)1.25~1.41kPa,吸入氧浓度(FiO2)25%~85%[3]。
1.3 疗效标准 疗效的观察指标有:pH值、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液Mg含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P,治疗中密切监测血压,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H值(7.40±0.57)、PO2(86.9±44.2)、SaO2(94.05±1.9)等明显优于治疗前,而PaCO2(33.68±7.98)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最终存活29例,2例中途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例临床死亡。
PPHN病因常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完善、气流和血管循环未达到要求。临床表现为血管发育异常、血压不稳定,产生持续性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迁延性低氧血症[4]。治疗原理从降压入手,在维持体内正常体循环压力的同时降低肺血管内压,从而缓解血管的缺血缺氧症状,增加体内血液循环流通[5]。而传统通气疗法由于患儿血管狭窄等原因,疗效不明显。
本研究中,硫酸镁通过阻断Ca离子通路抑制肌肉收缩,进而减少兴奋-收缩耦联的发生,改善不愈性低氧血症;Mg离子可干预体内凝血反应,阻止动脉血栓的形成,亦可达到减缓血管压力的效果[6]。高频震荡通气(HFOV)不同于常规加压通气,而是通过短时间内的高速气体流增加肺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降低通气压力而使输出与流入的气体产生强烈的对流效应,更加有效促进正常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减少进行主动呼吸的难度[7]。近年研究也表明HFOV相对于传统方法能够更好改善机体氧缺乏症状,舒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血管,改善通气血流比(A/V)[8]。研究中还发现患儿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易躁、咳嗽咳痰等,由于这些反应较轻微,除极个别患儿外,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H值(7.40±0.57)、PO2(86.9±44.2)、SaO2(94.05±1.9)等明显优于治疗前,而PaCO2(33.68±7.98)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最终存活29例,2例中途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例临床死亡。
综上所述,硫酸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法能较好地改善PPHN患儿的体循环血流,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1] 张志钢,陈浪.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的危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1,32(3):342-344.
[2] 张璋.高频振荡通气并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5(6):360-362.
[3] 李德亮,宋雪民,李继华,等.硫酸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5(24):1192-1193.
[4] 徐孝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3(18):1444.
[5] 梁剑.高频振荡通气并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7(8):156-159.
[6] 黄国英.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J].广东医学,2013,17(2):128-130.
[7] 赵芳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8(1):78-80.
[8] 李伟明,徐辉,李敏遐,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NO和Mg2+含量变化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136-1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68
江西 334600 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儿科 (黄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