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治疗

2014-03-24 00:01周国刘晓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周径患肢骨科

周国 刘晓

骨科创伤手术可导致患者血流停滞、血液黏稠度增高,静脉损伤等[1],而患者术后制动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皮肤色素沉着、溃疡、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预防措施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意义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2012 年9月-2013 年9 月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 例骨科创伤患者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下肢剧烈疼痛,下肢肿胀,患肢皮肤温度高等临床症状后,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的下肢,并根据患者的下肢的血管腔内血流量的方向、速度、血流量等确诊。其中男43 例,女17 例;年龄38~68 岁,平均年龄(49.1±2.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24 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有19 例,股骨骨折术17 例。

1.2 临床处理 (1)临床预防:手术操作时,动作要轻巧,注意保护四肢及盆腔周围的静脉避免出现静脉内膜,术后患肢在避免压迫血管的基础上,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肢训练,包括足、趾的活动,增加肌肉的锻炼,加强恢复。进行呼吸运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2)药物预防。术后12 h常规皮下注入低分子肝素钠,有严重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于术前或术后当晚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控制凝血酶时间在2.0~2.5 s,同时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

1.3 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有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有间歇性跛行,心跳加快、发热等全身症状,血栓部位有深压痛,沿静脉可触及条索状物等临床症状或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患者髂外、股、胫前、胫后静脉,下肢静脉血管腔内血流量、速度、方向等即可确诊为深静脉血栓[3]。

1.4 静脉血栓的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稍抬高患肢,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行抗凝治疗,2 次/d,每次0.4 ml,治疗5~10 d。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2 次/d,每次将80000 U尿激酶溶于2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治疗7~10 d。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 次/d,每次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l复方丹参,治疗5~10 d。

1.5 疗效标准 参考杨耿蕉的相关标准进行[4],即:经治疗后,患肢无明显肿胀,患者劳动力恢复,膝下15 cm处,双下肢周径差<1 cm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仍可见下肢沉重感但有显著减轻,肿胀较治疗前消退,周径差位于1.0~2.5 cm内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大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明显为好转;经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0 例,发生率16.7%。10 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螺旋CT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中央型3 例,小腿静脉血栓周围型3 例,混合型血栓4 例。10 例患者显效6 例,有效2 例,好转1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0%。溶栓治疗前大腿肢体周径差(5.4±2.3)cm,溶栓治疗后大腿肢体周径差(1.6±0.8)cm。治疗后大腿肢体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破坏静脉瓣,创伤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增加,诱发血液高凝状态,且术后下肢肌肉损伤及术后活动减少,使下肢肌肉泵功能减弱,血液流速缓慢为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5]。其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6]。对于手术较小的患者可术中避免损伤静脉,术后抬高患肢,行主动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等基本预防措施。对于手术操作较大的患者,需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给予足底静脉泵、抗凝治疗等预防措施。本组给予基本预防与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与临床报道一致[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及时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可避免肺栓塞的发生[8]。本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查于早期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后,给予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0%。治疗后大腿肢体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给予预防措施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诊断为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效果显著。但本组由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例数较少,后续研究需增加样本量,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1]陶望红.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46-147.

[2]王琮.高龄患者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8-160.

[3]赵云昌.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2013,19(5):69.

[4]杨耿蕉.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2-113.

[5]邓立平.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198-199.

[6]李虎,王健,史占军.骨科大手术应用抗凝药物的风险及并发症[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1(1):76-78.

[7]夏仙,王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16-317.

[8]刘畅,刘玉杰.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593-597.

猜你喜欢
周径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