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印度洋地区经济合作前景*
——基于对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分析

2014-03-24 06:21:58时宏远吴杭剑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印度洋成员国印度

时宏远 吴杭剑◎

环印度洋地区经济合作前景*
——基于对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分析

时宏远 吴杭剑*◎

经过十几年发展,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扩充了成员国;推行了经贸合作四项原则;提升了经贸合作水平;扩大了合作范围,明确了优先合作领域。然而,这些成就与其庞大的人口和面积相比并不成比例。这主要因为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矛盾,包括成员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互补性不强,缺少资金和技术,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较高,协商一致原则使联盟运转效率大打折扣等。虽然成效不显著,但印度希望主导联盟的意图却非常明显,这不利于中国加强与联盟的关系。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 经济合作 贸易和投资 印度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直接濒临印度洋的国家有28个,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则包括了20个这样的国家,是环印度洋地区唯一的经济合作组织。该联盟地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其发展前景如何不仅决定着印度洋地区未来的经济合作水平,而且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一、联盟的诞生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蔓延以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印度洋沿岸国家为了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强烈希望能联合自强,应对共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应运而生。

1993年11月,印度与南非复交。时任南非外长的博塔在对印度访问时首次提出了成立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的设想,得到了印度、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阿曼、新加坡和肯尼亚6国的积极响应。1994年,毛里求斯外长卡斯纳里访问印度时再次倡导建立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同样得到了环印度洋国家的积极响应。1995年1月,南非总统曼德拉和副总统德克勒克分别出访印度和澳大利亚,就环印度洋经济合作问题与两国进行磋商,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同年4月,南非、肯尼亚、毛里求斯、阿曼、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一些学者和专家集会毛里求斯,签署了《毛里求斯宣言》,宣布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正式启动。经过3年多的酝酿和准备,1997年3月,环印度洋地区的14个国家的外长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举行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和《行动计划》。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是印度洋地区第一个大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也是唯一一个包括整个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地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集团。它的成立为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促进南南合作。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宗旨是遵循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促进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在国际经济问题上的协调。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或根据需要召开会议,主要工作是制定政策,决定新的合作项目和领域。主席由成员国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两年。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为现任和候任主席国。其他机构包括高官委员会(执行机构,由成员国政府官员组成,负责监督和审查部长理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确定联盟合作重点并向部长理事会提出政策建议)、环印度洋商业论坛、环印度洋学术组、贸易和投资工作组、高级别工作组。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毛里求斯,负责协调联盟政策的执行,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迄今,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已召开了十三次部长理事会会议。第十二次会议于2012年11月在印度的古尔冈举行,主题是“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15年——下一个10年”。印度外长库尔希德解释说:“按照我们的观点,这是为未来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发展制定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最终的目标是将联盟打造成印度洋地区顶尖组织。”①India Emphasises on Maritime Security in Indian Ocean Region,The Hindu,November 2,2012.会议最后发表了《古尔冈公报》,宣布接纳科摩罗为新成员国,美国为新对话伙伴国。根据《古尔冈公报》,海事安全将成为联盟未来十年的合作重点,这也是联盟多个成员国积极推动的结果。库尔希德在会议上强调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移向亚洲,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将在我们的战略视野中越来越重要。我们将其看作是对海上安全形势的积极反应,能提升我们个体和集体应对当代海上挑战的能力。”①Ibid.第十三次会议于2013年11月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会议决定将该组织更名为环印度洋联盟(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IORA),并通过了《珀斯公报》和《珀斯原则》。《珀斯原则》强调了联盟未来合作的重点是海事安全与印度洋及其资源的和平、生产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二、联盟取得的成就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联盟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充了成员国。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成员国已经从1997年成立之初的14个扩大到20个,并有日本、埃及、中国、英国、法国、美国6个对话伙伴国和环印度洋旅游组织、印度洋研究组织2个观察员组织。

第二,推行了经贸合作四项原则。一是贸易自由化原则,对所有成员国都无歧视性对待,到2020年,将所有成员国关税降为零;二是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原则,在贸易融资、投资管理、知识产权、采购程序、关税管理、检验检疫、标准化一致等方面进行信息共享;三是经济与技术合作,开辟经济和技术合作的特定领域,建立贸易和投资合作空间;四是贸易和投资对话,定期召开成员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会议。②Sugandha,Evolution ofMaritime Strate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of India,New Delhi:D.K.PrintWorld Limited,2008,p.199.

第三,提升了经贸合作水平。联盟成员国的对外贸易翻了三番,从2001年的1.1万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3.5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2001年的8.6%上升到2010年的11.6%。③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Research Brief,No.71,September 2012,p.2.联盟成员国彼此间的贸易也有所增长,从2005年的5065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万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6%。④Ibid.2012年的区内贸易更是达到了1.23万亿美元,几乎是2003年的4倍,而同期联盟与外部的贸易额只有3.5倍,这表明联盟内部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联盟总贸易的增长速度(见表1)。投资方面,流入联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500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010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和阿联酋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联盟吸引的70%。与此同时,其他成员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像肯尼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南非就分别增长了101.5%、83.7%、79.3%、55.4%和43.4%。⑤S.K.Mohanty,Trade and Investment Prospects of the IOR-ARC in the New Millennium,Report of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Delhi,August2012,p.20.而从联盟流出的直接投资2001年为329亿美元,2011年则达到964亿美元,几乎是2001年的3倍。①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2.其中,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联酋、新加坡是最大的流出国。在GDP方面,联盟成员国2003-2008年GDP平均增长率是10.9%,高于同期世界其他地方。②S.K.Mohanty,Trade and Investment Prospects of the IOR-ARC in the New Millennium,p.5.2010年,联盟成员国GDP总量为5.7万亿美元,2011年为6.5万亿美元。其中,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尼三国GDP之和超过了所有剩余成员国GDP总和,占到了整个联盟GDP的61.5%。整个联盟的GDP预计到2016年将达9万亿美元。③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1.为了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2013年7月,联盟在毛里求斯召开了首次由各国商务部长参加的经济和商业会议,着重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包括:挖掘服务部门尤其是旅游和金融行业的潜力;提升贸易和投资;增加农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海洋经济(蓝色经济)。

表1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1998-2012年贸易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第四,扩大了合作范围,明确了优先合作领域。联盟的合作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大,从原来完全集中于经贸合作扩大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主要是打击海盗、保护海上运输线安全和灾难救援。虽然合作范围扩大了,但优先合作领域非常明确。在2011年班加罗尔的第十一次部长理事会上,联盟确定了今后优先合作的领域,包括:(1)海洋安全;(2)贸易和投资便利化;(3)渔业管理;(4)灾难风险管理;(5)学术、科学和技术合作;(6)旅游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为了切实推进合作,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2010年对《联盟章程》进行了修订,强化了秘书处职能,以使其能更好地执行部长理事会通过的决议,处理日常事务。还相继成立了德黑兰科学和技术转让地区中心和马斯喀特渔业互助中心,计划创建阿曼交通委员会、吉隆坡多边教育中心和也门海洋地区中心。

三、联盟的未来发展前景

成就的取得与联盟庞大的人口和面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截止到2012年6月,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人口占全球的29.3%,陆地面积占全球的15.4%,耕地面积占全球的22.5%,而GDP只占全球的9.4%,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只占全球的13.2%,贸易额只占全球的11.6%。①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Occasional Paper,No.157,September 2012,p.12.基于此,有评论家称,尽管已成立多年,但该组织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成果,甚至连促进经济合作的倡议都没有提出过。该组织没有哪个国家能将所有成员国召集起来进行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合作并应对突发性事件。②R.S.Vasan,India's Maritime Core Interests,Strategic Analysis,Vol.36,No.3,May-June 2012,p.420.印度商工部长夏马尔也表示,尽管联盟已建立了本区域的贸易投资工作组,但收效甚微。

联盟之所以没有取得比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成员国在民族、种族、宗教、语言和政策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一些成员国之间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如印度和孟加拉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联盟的团结、发展和壮大;二是除澳大利亚外,联盟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相近,贸易互补性差,出口产品相互竞争。澳大利亚虽属发达国家,但其出口的产品也是以农矿产品为主,同样会与一些成员国发生利益冲突;三是绝大部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引进资金、技术等方面经常会出现竞争;四是成员国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如印度2011年的GDP是1.7万亿美元,而塞舌尔只有10亿美元,两者相差1700倍。③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50.这导致一些小国、弱国对地区性大国存在戒心;五是联盟地域广阔,分布零散,相距较远,不利于密切联系,推进合作;六是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很严重,这大大减少了彼此进入对方市场的机会,联盟缺少一个连贯而又清晰的贸易政策机制;七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联盟在所有问题上都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不讨论可能会产生争议进而损害地区经济合作的双边关系或其他问题。④Sugandha,Evolution of Maritime Strate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of India,p.198.协商一致原则虽然避免了一些麻烦,但也使联盟的效率大大折扣。

如果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相比,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与亚太经合组织最为相似。一是两者都是围绕一个海洋而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二是两者建立的基础都是公开的地区主义。三是两者都有三个主要国家。亚太经合组织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是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但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会议是首脑峰会,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是部长理事会;二是亚太经合组织没有宪章,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有;三是亚太经合组织有全球性视野,环印度洋经济合作联盟没有。⑤Saman Kelegama,“How Relevant Is the APECModel for IOR-ARC?”,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Vol.5,No.3,2000,p.265.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第一和第三个不同使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不可能取得亚太经合组织那样的成就。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更多的是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合作,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这使其效能大打折扣。这或许是其“协商一致、渐进性、非介入性(non-intrusive)合作”的必然结果。①Alex Vines and BereniOruitemeka,"India's Engagementwith the African Indian Ocean Rim States",Reportof Chatham House,London,April 2008,p.6.

总之,由于致使联盟成效不足的上述这些原因并没有明显减少或消失,联盟要想2020年实现将所有成员国关税降为零这一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汇集了印度洋地区最主要经济体以及各成员国都有意加强合作,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正如一个研究机构所说,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就如一头沉睡的狮子,如果醒来,有潜力对印度洋地区和世界经济产生持续影响。②S.K.Mohanty,“Trade and Investment Prospects of the IOR-ARC in the New Millennium”,Report of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Delhi,August2012,p.6.库尔希德也表示,“过去这么多年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③“India Emphasises on Maritime Security in Indian Ocean Region”,The Hindu,November 2,2012.

四、印度与联盟的关系及对中国的影响

虽然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整体运行效果不佳,但印度仍然非常看重这一联盟。早在筹备过程中,印度就是该联盟最积极的响应者。印度决定支持这一设想并积极加入其中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外交上的考虑。冷战的结束迫使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冷战期间,印度与苏联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并成为苏联的“准盟友”。苏联的解体使印度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都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印度一时成为一个“孤独的”和“没有朋友的”大国。④孙士海、江亦丽主编:《二战后南亚国家对外关系研究》,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印度不得不面对没有苏联以及不结盟运动无法再发挥强有力作用的后冷战时代。不仅如此,冷战期间,印度与其周边邻国的关系一直不睦,多次与这些国家发生摩擦,甚至战争。冷战后,印度希望与这些国家改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台了“古杰拉尔主义”,旨在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同时结交更多的朋友。

二是经济上的考虑。印度独立后在经济上采取的是“公私混合”的半管制经济。在这种制度下,印度的经济增长十分缓慢,并因长期只有3.5%的平均增长率而被讥讽为“印度教徒式的增长(Hindu rate of growth)”。⑤Arvind Virmani,“India′s Economic Growth:From Socialist Rate of Growth to Bharatiya Rate of Growth”,in Report of 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Feb 2004,p.1.1991年,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外汇储备仅够维持两个星期的进口支付。面对这种情况,印度决定放弃半管制经济,进行经济改革,在对外交往中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作为重心。与此同时,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日趋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相继建立。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非集团国家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印度因此也想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一个经济组织。1991年申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遭拒更加坚定了印度的这一想法。①Jivanta Schottli,“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ndia Takes the Lead”,Report of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West Perth,Australia,June 2012,p.2.印度希望能通过这一组织把环印度洋各国和地区在技术、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最终形成可与其他区域性组织抗衡的集团,从而保障其经济改革和开放的顺利进行。②罗雄飞:《“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3期,第68页。

三是战略上的考虑。印度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在印度洋地区有重大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印度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普遍较好,全世界2000多万海外印度人大都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国家。印度希望利用这一优势,在该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扩大地区影响,提高国际地位,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赢得更多支持。③肖枫:《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载《当代亚太》,1997年5期,第74页。时任印度外长的古杰拉尔表示:“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通过名字、海外印度人、经济互惠推动印度经济发展而与印度的命运连在一起。印度加入该组织拓宽了我们的邻国战略。南亚、东南亚、亚太、海湾、东非、南非都是我们亲密邻国的一部分。该联盟是另一种南南合作。”④Alex Vines and BereniOruitemeka,"India's Engagementwith the African Indian Ocean Rim States",Reportof Chatham House,London,April 2008,p.4.

作为最积极的响应者和实力最突出的国家,印度对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印度为环印度洋地区联盟的诞生做出了努力。正如前文所说,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设想最初是由南非外长博塔访问印度时提出来的。印度对此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还让工商联合会组织了题为“建立印度洋贸易集团:商业潜力”的圆桌会议。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印度始终都积极参与。在总结印度对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这个模式架构的观点时,古杰拉尔指出,这是一个地缘战略学范畴。印度的政策是确保这个伟大的区域合作将能够具体化,印度将做出“三维时空”的努力,以促进伟大的区域合作。⑤胡树林、何青:《试析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中的印度》,载《南亚研究季刊》,1999年第1期,第70页。

第二,印度积极参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建设。在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不同阶段制定和实施的10个工作纲领中,有4个是由印度或由印度协助提出。即印度洋边缘地区商务中心、主席和副主席的设置、贸易促进纲领和投资促进纲领。⑥胡树林、何青:《试析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中的印度》,第70页。不仅如此,印度还多次主办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活动。2008年2月,印度举办了联盟国际贸易展览和电影节。2010年3月,印度组织了联盟文化活动。2010年5-6月,印度对来自联盟成员国的外交官进行了特别课程的培训。2011年11月,印度对联盟成员国的中小企业进行了特别课程和海岸灾难管理地理信息学课程的培训。

第三,印度向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注入资金。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2008年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作为联盟的财政来源。印度是第一个向基金会注资的国家,首次捐赠金额为5万美元(约合150万卢比)。2011年11月,印度宣布再向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①“India Announces$1 Million to Indian Ocean Fund for Financing Projects”,The Economic Times,November 15,2011.

在推动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发展的同时,印度与联盟的经贸关系也得到了提升。印度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额从2001年的19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563亿美元,增长了8倍(见表2)。2010年,印度对联盟成员国的出口占到了印度总出口的30.9%,而2001年为17.6%,进口占印度总进口的26.6%,而2001年为18.6%。②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22.阿联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国,2010年对阿联酋的出口占到了印度对联盟成员国总出口的42.7%,然后是新加坡、印尼和南非。阿联酋同时也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10年从阿联酋的进口占到印度从联盟成员国总进口的30%,然后是澳大利亚、伊朗和新加坡。③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p.2-3.投资方面,从2000年4月到2012年6月,联盟成员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累积为875亿美元。其中最大的投资国是毛里求斯,其次是新加坡。从1996年4月到2012年3月,印度对联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累积为824亿美元,占印度同期对外直接投资的50%。新加坡是印度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其次是毛里求斯。④Export-Import Bank of India,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OR-ARC)-A Study of India's Trade and Investment Potential,p.3.

表2 印度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贸易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随着印度洋地位的迅速上升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印度积极推动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发展的目的已不再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希望能在联盟中居于主导地位,进而在整个印度洋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联盟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国家,但南非和澳大利亚很难取得联盟的主导权。澳大利亚尽管是发达国家,但因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印度洋国家,要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会遭到印度洋国家的反对。南非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非洲大陆,促进非洲尤其是南部非洲共同体和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建设。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不过是南非对外开放,拓展市场空间的一种手段。而印度是成员国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与多达10个成员国在海上接壤,因此在该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评论家称,尽管该联盟产生的实际成果并不多,但印度却显示出了对其主导的浓厚兴趣,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大努力和更多资源。这与其要在整个印度洋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重要影响的设想是一致的。①Jivanta Schottli,“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India Takes the Lead”,Report of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West Perth,Australia,June 2012,p.6.印度著名分析家拉贾·莫汉就坦言,未来十年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作为该区域内最大经济体,印度必须努力成为整个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另外,作为区域内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印度必须为印度洋地区安全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②廖政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聚焦海事安全》,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日,第3版。印度媒体则称,当前印度洋地区地缘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区域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印度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促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地区主义”,以期将其打造成具有更大影响的国际多边机制。③廖政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聚焦海事安全》,第3版。

印度要主导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意图明显表现在对中国的排斥上。中国早在2000年1月就已成为该联盟的对话伙伴国。对话伙伴国不是正式成员,没有表决权,但可以向成员国提出建议,并成为经济项目的合作伙伴,特别是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与联盟各成员国贸易额为8036.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中国与联盟各成员国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0-2012年分别为16.4%、17.3%和20.8%。目前,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阿曼、阿联酋、澳大利亚、南非8个联盟成员正在商谈建立自贸区事宜,而与东盟(含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之间的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全面建成。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与联盟开展打击海盗的合作,为印度洋地区的航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与联盟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加强合作。

然而,印度一直担心中国会利用对话伙伴国身份提升在联盟中的地位,进而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在印度看来,中国并非印度洋地区“合法(legitimate)”角色,其将触角延伸到印度洋旨在包围南亚次大陆,以便将印度永久的围困在南亚地区。①Rosita Dellios and R.James Ferguson,“Sino-Indian Soft Power in a Regional Context,”Bulletin of the Centre for East-West Cultural&Economic Studies,Vol.9,No.2,September-December 2011,p.29.从短期来看,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为了获取经济投资利益,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是为了充分获得制衡印度的杠杆,因为中国对印度洋的兴趣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②R.S.Vasan,“India′s Maritime Core Interests,”Strategic Analysis,Vol.36,No.3,May-June 2012,p. 415.总而言之,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已与印度的影响范围高度重叠,中国对印度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③Gurpreet S.Khurana,“China′s'String of Pearls'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Security Implications,”Strategic Analysis,Vol.32,No.1,January 2008,p.21.为了平衡中国,阻止中国进入印度洋,印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就包括让美国也成为联盟的对话伙伴国。尽管这遭到了伊朗的反对,但在印度的积极帮助下,美国还是于2012年成为联盟的对话伙伴国。评论家称,印度此举针对的是中国。④Sandeep Dikshit,“Seeking to Energise Itself,Grouping of Indian Ocean Rim States Admits U.S.as Dialogue Partner”,The Hindu,November 2,2012.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则表示:“印度洋在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印度洋国家能够加强团结。我们也非常高兴成为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对话伙伴国。”⑤“We Welcome Our Inclusion as Dialogue Partner in IOR-ARC:US”,The Economic Times,November 3,2012.

很显然,印度的行为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联盟成员国开展经贸合作,影响中国在印度洋的合法利益,而且也不利于中印关系的向前推进,并会使印度洋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化。

结束语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环印度洋地区唯一的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影响力也有所提升。其成员国开始重新审视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并有意通过合作使其充满生气和活力,进而促进自身和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作为该组织实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印度则希望掌控这一组织以实现主导印度洋、排斥区外大国尤其中国的目的。对此,在印度洋利益日益增多的中国要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强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成员国的合作,包括与印度的合作,多与联盟进行沟通,积极参与联盟的活动,同时利用不同场合释放讯息:中国进入印度洋完全是为了促进与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中国既没意图也没能力谋取势力范围,中国不希望与任何国家发生冲突和摩擦。只有这样方能减少和消除印度的疑虑,使其采取的针对中国的措施无的放矢,增进中国利益。

【文献标识码】A

53-1227(2014)02-0084-10

*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海洋战略研究”(12XGJ007)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国家海洋战略的基础性研究”(12YJCZH199)的阶段性成果。

**时宏远:贵州财经大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南亚及印度洋问题研究;吴杭剑: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印度洋成员国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去印度洋
滇池(2018年1期)2018-01-17 21:34:30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 18:13:26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环球时报(2015-04-07)2015-04-07 14:53:45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石油知识(2015年3期)2015-04-04 12:54:26
印度式拆迁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太空探索(2014年12期)2014-07-12 15: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