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3-24 01:42王东辉李娟赵濛张西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4期
关键词:直通幼教学期

◆王东辉 李娟 赵濛 张西忠

作者:王东辉,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李娟,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赵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张西忠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272100)。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背景

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据统计,20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86%,在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至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力争尽早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学前教育迎来了建国后最好的发展时期。

2011年底,济宁市(含十二个县市区)已注册幼儿园1506所,幼儿教师仅7619名,根据幼儿园设学标准,尚缺6000余人。《济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3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达到801所,新增教师6000名以上,幼儿园教师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进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济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0%。目前这一数字不到40%,这给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规模越来越大,同时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适应幼教机构需求的、高质量的幼儿教师是本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给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契机

2011年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是重点建设支持项目之一。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是本项目建设的重点,学院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直通、课程内容与岗位典型任务直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通、实训环境与岗位实境直通、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直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直通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职业核心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能够确保顺利开展。

2 “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依据院级人才培养要求,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理事会,组织专业调研,进行岗位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岗位典型任务直通、教学过程与相应的工作过程直通、实训环境与岗位实境直通。

图1 “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学前教育专业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结果,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确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如下。

1)知识结构:①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个体差异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③熟悉幼儿园、亲子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④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⑤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⑥掌握幼儿园、亲子园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⑦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知识和表现艺术知识;⑧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②具备创设和利用有利于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能力;③具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及教育评价的能力;④具备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能力;⑤具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能力;⑥具备沟通和合作能力;⑦具备自主学习、反思和发展的能力;⑧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⑨具备较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3)素质结构:①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②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一定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④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尊重、信任幼儿,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的涵义 采取“校园(幼教机构)合作、工学交替”方式,专任教师和幼教机构兼职教师合作,发挥学校和幼教机构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实现“双环境育人”;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做交叉递进,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三阶段交叉”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个阶段:贯穿第一到第五学期上半学期,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阶段。通过课堂教学、课下训练、第二课堂、协会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及到幼儿园、亲子园等幼教机构参观等途径进行。通过基础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钢琴、舞蹈、声乐、绘画、玩教具制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通过开展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普通话、剪纸、书法、舞蹈等十六个协会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个阶段: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安排两周见习,为保育见习和综合见习阶段。由幼教机构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将知识点和技能按照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综合,提高幼儿教师岗位的综合能力。第二学期为保育见习阶段,学生到幼教机构认知幼教工作,锻炼学生保育工作能力。第三学期为综合见习第一分阶段,学生在幼教机构见习幼儿班级管理和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综合实践训练,提高综合保教能力。第四学期为综合见习第二分阶段,分为幼儿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方向见习。

第三个阶段:第五学期的下半学期和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实行专兼职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独立带班,将专业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使学生形成保育和教育能力。

[1]崔忠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今日财富,2011(12).

[2]方梅.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3).

[3]林菁.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S2).

猜你喜欢
直通幼教学期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浅析西藏卫视《直通藏晚》的叙事结构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江苏兴化:培训提级从课堂直通赛场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