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娄烦县人民医院 山西 娄烦 030300
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分析
李建平
娄烦县人民医院 山西 娄烦 030300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7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术前准备之后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以确保高龄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麻醉处理之后,效果都比较理想,无严重麻醉意外,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仅有5例患者血压出现了轻微上升,12例患者血压轻微下降,5例频发室性早搏,但是经过相关治疗之后均出现了好转。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麻醉之前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而且手术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术后监测回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高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而且各类脏器开始出现衰竭,同时高龄患者手术围术期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于普通年轻人,并且有接近3%的死亡是由麻醉引起的[1]。因此,对高龄患者要采用与之对应的麻醉方式,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7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70-89岁,平均为75.5岁,所有患者均伴随有1种以上的内科疾病,如冠心病12例、ECG异常45例、脑出血11例、糖尿病18例、脑梗死9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慢支炎肺气肿27例、低蛋白血症7例。所有患者的手术类型为胸科手术9例、颅脑手术5例、骨科手术25例、普外手术24例、妇科手术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心率、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同时对心律失常及ECG异常患者进行24h心电图动态监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麻醉药物。对于术前出现的合并症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1)采取措施控制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还要进行祛痰治疗。(2)对于肺心病、冠心病患者还要给予内科综合治疗。(3)高血压患者要进行降压处理。(4)纠正患者的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问题。(5)使用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3mmol/L左右。(6)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贫血症状,根据术中进展做好供血准备。
1.2.2 选择恰当的麻醉诱导方法
全身麻醉方法一般适用于心、颅脑、胸、腹部等大手术,此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并遵循术后苏醒快、循环抑制小的麻醉诱导原则,尽最大努力降低患者对身体组织的刺激反应,满足患者的供养需求。通过对患者气管实施全麻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不良反射现象,保持通气顺畅,确保高龄患者能够平稳度过围术期。由于高龄患者结缔组织疏松,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易扩散,药物代谢、排泄慢等,所以在选用麻醉剂量时,要减少至正常年轻患者的一半左右。
1.2.3 全身麻醉方法[2]
所有患者均选用了静吸复合全麻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药物一般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等药物,并选用通过静脉注射,起效之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患者持续吸入低浓度的异氟醚,通过复合泵注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等药物,以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进而满足患者和手术的需求。麻醉之后,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道进行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氧气供应,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对机体组织的牵拉和刺激,使患者的供氧/需氧平衡达到理想状态。
所有患者经过麻醉处理之后,效果都比较理想,无严重麻醉意外,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仅有5例患者血压出现了轻微上升,给予5mg硝酸甘油和30mlNS,通过静脉进行缓慢滴注,用于平稳血压;12例患者血压轻微下降,给予补液联合麻黄碱治疗;有5例频发室性早搏,其中有3例患者给予了2%利多卡因50mg。并通过静脉进行注射,之后又注射了2%利多卡因100mg+5%葡萄糖250ml,另外2例患者需要静脉注射150mg胺碘酮治疗,通过相关治疗之后,所有的并发症基本消失。
3.讨论
高龄患者由于年纪比较大,身体的各类器官都开始衰退,同时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差,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麻醉风险,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麻醉之前要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选择与患者相适应的麻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麻醉风险,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麻醉医师要对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中还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对患者心脑血管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维持所需氧气供应,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手术完成之后的2-3d内同样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测,以确保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而且患者的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容量减少、血浆中药物清除半衰期增加、肝肾功能减弱,而且患者体内药物游离的浓度明显高于年轻人,从而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在对高龄患者临床麻醉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小剂量进行诱导和维持,一般选用对心血管影响比较小的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脂等;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有维库溴铵等。对于一些容易引发精神不良反应和幻觉的药物,如氯胺酮等最好不要用于老年患者。临床上在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不当的插管操作极易引发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波动,而且当患者的气管遭遇到机械刺激后,也很容易引发交感系统兴奋,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由于高龄患者插管之后,医护人员要每隔两分钟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和记录,麻醉过程中如果药物种类使用过多,药物剂量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高龄患者出现苏醒延迟状况,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可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高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3]:(1)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对相关合并症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做好麻醉前的相关准备工作。(2)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之后,才允许进行手术。(3)选择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的麻醉方式,并控制好药物的种类和剂量。(4)术后72h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从而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发现所有患者经过麻醉处理之后,效果都比较理想,无严重麻醉意外,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部分患者所出现的轻微并发症经过相关处理之后,出现了好转。
综上所述,对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麻醉药物和剂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效果,而且还能避免麻醉风险的发生。
[1]陈效曦,成文聪,王家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2,6(8):164-165.
[2]吴丽娜,高翔,陈彪.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14(3):86-87.
[3]吴飞虎.高龄患者心功能受不同全身麻醉药物诱导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5(3):321-322.
R614.2
B
1009-6019(2014)1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