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群 周荣魁 郑华庆
经后方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体会
张超群 周荣魁 郑华庆
目的 探讨采用经后入路方式治疗患者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抽取2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后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早期积极锻炼患肢功能。结果 随访6~24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5~8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后方入路的方式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后方入路;钢板固定;肱骨干下段骨折
现阶段,肱骨干骨折逐渐成为常见的临床病征,患者临床特征为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血管神经损伤[1],若未采取适当的方式治疗则可能引起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不彻底,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2]。桡神经损伤为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经后方入路手术仍是肱骨干下段骨折疾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2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江阴市中医院于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4.81±2.7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6例,车祸伤8例,陈旧性骨折1例。根据AO/ASIF骨折分类法对患者骨折程度进行分类,其中12例为A型骨折(简单骨折),5例为B型骨折(楔形骨折),3例C型骨折(复杂骨折)。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伤口分类,其中19例闭合性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
1.2 方法 进行治疗时,先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或全麻处理。患者取侧卧或仰卧位的姿势,将患者的骨折部位置于方便手术的体位架上。根据患者的术前X线片结果确定患者骨折的部位,以此为中心沿肱骨后侧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显露肱三头肌,纵形切开肱三头肌腱膜,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做钝性分开,于臂后正中线稍内侧切开肱三头肌内侧头及骨膜,并将其拉向外侧,显露骨折部位,术中无需显露桡神经,故不存在桡神经损伤风险[1]。对于简单骨折可选择LC-DCP钢板,放于肱骨下段后面,骨折两端分别打三枚螺钉加压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则选择锁定钢板固定;如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术中将切口向上延长予一期行桡神经探查修复;如骨折部位累及肱骨髁上或髁间,则需将切口线向下延长,必要时行尺骨鹰嘴截骨,以显露肱骨髁间,如一块钢板无法固定,可以行内侧和后外侧两块钢板固定骨折端。患者行经后方入路方式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术后2d,进行引流管性拔除处理,同时进行肘关节康复训练。患者术后需将患者悬于颈腕处,定期进行X线片进行复查,保证骨折处愈合的质量[2]。
本组20例患者,手术期间患者失血量为(150±30)mL,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3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骨折出愈合不全的现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后,患者均得到较好的恢复。
现阶段,肱骨干下段骨折已成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经后方入路仍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有效方式。由于该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肱骨干上部为圆柱形,肱骨干下端为三棱柱形,正是这种解剖因素导致该部位肱骨干较脆弱,当受到强力扭转或者局部打击时,就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手术阶段,患者可将该部位作为解剖的基础。肱骨干包含有三缘(前缘、内侧缘、外侧缘)和三面(前侧面、前内侧面、后面),其中外侧缘中有三角肌粗隆成V型粗面赋予其上,该部分附有三角肌。通过临床研究证明,患者强外力作用出现的骨折,经常呈蝶形、螺旋形等形状。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但此种治疗方式固定不确切,易导致骨折再移位,而且石膏固定需制动邻近两个关节,极易导致关节僵硬功能丧失。因此,现阶段,手术仍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有效手段[3]。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经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对患者的骨折部分进行治疗。根据桡神经的解剖关系,桡神经行经手术切口,故该手术入路方式均需小心分离,显露并保护桡神经,暴露骨折时间较长,同时该入路也增大了桡神经损伤的概率。显露骨折时需贴骨面剥离,容易造成滋养动脉损伤,增加骨不连风险。肱骨干具有三面、三缘的解剖特点,进行前外侧钢板固定时,往往会出现钢板与骨面不服帖的现象,严重影响钢板固定质量,影响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需取出内固定物时,经原手术切口显露钢板时因术后疤痕粘连,极易造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因此采用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手术入路方式缺点越来越明显[4]。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方式,采用经后方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该入路切口内无重要组织,因此不会出现桡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等并发症,且根据肱骨下段的解剖关系,骨面后侧较为平坦,钢板置入时较为服帖,肱骨的张力侧位于前外侧或后方,钢板放置于后方也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固定可靠牢固。后侧钢板固定,无需剥离骨膜,从而减少滋养动脉损伤的几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折周围的血供,利于骨折愈合,从而达到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大大降低了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的概率。术中根据需要,可将手术切口向上或向下延长,扩大手术区域,对伴有桡神经损伤、合并肱骨中上段、髁上髁间骨折的病例达到同期治疗的效果[5]。
综上所述,经后方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1] 陈成帷,陈雷,番哲尔.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J].中国骨伤,2012(7):561-565.
[2] 连福明,朱轶,谢彬.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0(9):705-708.
[3] 余陈勇,徐海栋,赵建宁,等.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23-26.
[4] 杨宜,舒世琼,鲍同柱,等.弹性钛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矫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26):58-59.
[5] 郭暉.三种金属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26):4936-49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63
江苏 214400 江阴市中医院骨科(张超群 周荣魁 郑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