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浅谈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效果比较
周海生黄华东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的60例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5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取得较好效果,在生存状况与病灶转移复发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的治疗,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均能获得良好远期疗效,但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优,复发率更少。
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结肠癌对于结肠癌;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式手术治疗;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已被逐渐应用到结肠癌治疗中。
本文通过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的结肠癌患者同期行开放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相关资料,探讨其腹腔镜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2008年2月-2009年2月的结肠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1±2.3)岁。癌变部位情况:乙状结肠患者17例,左半结肠患者23例,右半结肠患者20例。病理类型情况:高分化腺癌患者12例,低分化腺癌患者28例,中分化腺癌患者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与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在性别、年龄、癌变部位与病理类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术前均要进行常规护理与支持治疗,保证患者在手术前拥有最佳的身体状态。
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医务人员要依据患者肿瘤所在位置取相应正确体位;再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同时设置人工气腹,腹压值设定为13mmHg左右;于患者肚脐下方两侧采用10mm Trocar进行穿刺后,利用观察孔置入腹腔镜于患者腹部,采用5mm Trocar分别穿刺于患者上腹部左右两侧,于患者病灶部位通过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行肿瘤切除术时,依据患者病灶的大小、部位等,选择相对应的结肠切除术,行清除区域淋巴结、游离结肠、切除肿瘤肠断等手术操作;最后彻底冲洗患者腹腔并缝合切口。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流程有:其体位选择与麻醉方式同于观察组;于患者下腹正中行入腹切口,详细探查患者腹腔内部情况;依据患者结肠癌的大小、部位选择相应的切除术,同时完成相应手术操作;最后缝合切口并设置好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于患者出院后,采用门诊、家访与电话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病灶复发转移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总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随访发现,观察组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年,占83.33%;9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占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24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年,占80%;7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占23.33%。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术后病灶复发转移,观察组出现3例患者远处转移,总转移复发率为10%。对照组出现5例患者远处转移,其总复发率为16.66%。两组患者的病灶复发转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之一[1],是在患者结肠黏膜上皮部位上发生的,由于受到环境与遗传等多种因素发生的恶性癌变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0~50岁的人群为易发人群,其类型主要有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结肠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不畅、消化不良、腹部包块、水肿、肠梗阻与乏力等[2]。由于对结肠癌的预后复杂,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与提高治疗结肠癌的远期效果。
腹腔镜手术是在微型摄像头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的治疗方式,有其创口小、恢复快、痛苦小、预后好等特点。开放手术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对于生存状况与病灶转移复发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优,复发率更少。
[1]江弢,孙晶,裘正军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3):211-215.
[2]马丽.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7):582-583.
R735.3+5
B
1009-6019(2014)12-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