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结核患者CT和病理学表现分析
——附三例报告

2014-03-23 05:38武军李彦杰
中国防痨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干酪胸腺腺瘤

武军 李彦杰

结核病的流行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结核病患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1]。随着HIV感染者例数的增加,在以前很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部位出现结核病的可能性增加。本研究选择我院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结核患者的CT检査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2-4]复习其CT表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结核患者,其中男2例(分别为15岁和62岁),女1例(53岁)。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自觉逐渐加重,期间无恶心、呕吐症状,病程分别为10 d、1周和1个月。

二、设备与方法

3例患者均应用Toshiba Aquilion 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容积扫描并行多平面重组,同时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370 mg I/ml),对比剂剂量65 ml,注射流率4.0 ml/s。扫描层厚0.5 mm,间距0.3 mm,螺距41∶61,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旋转时间0.5 s,采集距阵512×512,显示距阵512×512。CT片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阅片。

三、病理学检查

患者病灶经外科手术切除后,10%福尔马林固定,经脱钙、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切片封固后经光镜观察。镜下发现干酪性结核肉芽肿及朗罕细胞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结 果

一、CT结果

3例患者两肺透亮度正常,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及走行无异常,气管、支气管未见狭窄及阻塞,肺门、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无增厚,胸腔无积液,心脏、大血管及膈肌未见异常。均于前上纵隔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晰,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及低密度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无或仅有轻度异常对比强化(图1~9)。其中1例于左侧胸壁可见乳头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图5)。

二、病理表现

患者1,男,62岁。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见大片干酪样坏死,周边可见类上皮细胞结节形成,符合结核(图3)。患者2,女,53岁。胸腺脂肪组织间纤维组织增生,其间较多类上皮细胞结节形成,结节中间可见干酪样坏死。符合结核浸润(图6);患者3,男,15岁。镜下可见红色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呈粉末状或团块分布,其中可见干酪样坏死及结核结节。病理结果:干酪坏死型结核(图9)。

图1~3 男,62岁。图1中纵隔可见一处占位灶,CT值-27~6 HU,主动脉弓旁多发淋巴结肿大而无融合;图2为图1下方层面增强扫描,前中纵隔内占位灶无明显强化;图3显示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坏死,周围绕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HE ×100) 图4~6 男,15岁。图4显示胸腺向上生长达胸廓入口处,周围可见轻度环形强化;图5显示左侧胸壁乳头状高密度钙化,提示为陈旧结核病灶;图6显示胸腺脂肪组织间纤维组织增生。其间有较多类上皮细胞结节形成,结节中间可见干酪样坏死(HE ×100) 图7~9 女,53岁。图7显示病灶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及低密度液化坏死;图8为增强扫描,病灶可见轻度异常对比强化;图9可见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呈粉末状或团块分布,其中可见干酪样坏死及结核结节(HE ×100)

讨 论

一、胸腺解剖及生理

新生儿的胸腺约13 g,胸腺在出生后2年内快速生长,2岁时达10~15 g。新生儿至青春期是胸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10~14岁时胸腺重量已达30 g,至青春期胸腺发展至顶点,此时质量为25~40 g。青春期以后胸腺实质逐渐萎缩,15岁时开始缩小,50岁以后逐渐萎缩。60岁以后胸腺残余中的淋巴成分很少。成人胸腺虽然保持原来形状,但其中的胸腺细胞已大多为脂肪组织所取代[5]。

二、胸腺结核病理及临床表现

结核分枝杆菌易侵犯淋巴组织,但胸腺受累者极其罕见[6]。动物实验表明,胸腺发生结核时其结构、功能改变包括2个阶段:早期由于淋巴细胞移动增加和髓质上皮细胞合成被激活,构成血液-胸腺屏障的细胞基本组分增加;后期随着结核分枝杆菌对胸腺实质的侵犯加重,血液-胸腺组织屏障受到损害。动态平衡破坏,胸腺的结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

本研究3例胸腺结核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表现,晚期患者由于纵隔广泛受侵及气管受压,可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部疼痛等症状。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胸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摄影、CT及穿刺活检[7]。本研究3例患者CT表现为前上纵隔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及低密度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可见轻度异常对比强化。

此外,201Tl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CT)有助于术前诊断[8]。胸腺结核多合并其他脏器结核,发生于大龄儿童时,易误诊为淋巴结核,临床诊断往往较困难[9]。胸腺结核保持胸腺小叶结构,皮、髓质分界清晰,无上皮性肿瘤细胞[10]。病理活检显示病变内存在干酪性结核肉芽肿及朗罕细胞,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8]。

(二)鉴别诊断

胸腺结核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上纵隔肿瘤,在细胞学上无恶性表现,但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在成人约占纵隔肿瘤的20%~40%,年龄多发于40~50岁人群,男女比例相当。可分为侵袭性胸腺瘤、非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3种[11]。约有20%~50%的患者无症状,身体检查时发现纵隔肿物。多数患者是因肿物增大压迫或侵犯邻近组织、结构而出现症状。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体质量下降、低热、乏力、贫血、重症肌无力、颈部肿块,还会由于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出现颜面浮肿、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等。

2.胸内甲状腺肿:除少数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外,一般是指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肿,是由颈部甲状腺肿向下延伸至前上纵隔所致。其特点是:(1)颈部可扪及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而活动,但由于其下极进入胸内,常不能被扪及;(2)除个别患者伴甲亢症状外,多无临床症状,若胸内甲状腺明显肿大,则可出现呼吸困难,呼气时喘鸣等症状;(3)核素131I或99Tcm显像可清晰显示其胸内的位置;(4)颈部CT扫描可显示颈部甲状腺与胸内肿块影相连,无中断现象。

3.纵隔恶性淋巴瘤:发生在纵隔的恶性淋巴瘤几乎均为结节硬化型,过去称之为“肉芽肿性胸腺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发生在胸腺的淋巴瘤,大约90%的患者存在有前纵隔淋巴结受累,其特点是:(1)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即10~20岁与50~70岁;(2)CT及X线检查常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70%的患者在CT检查中可发现气管旁、肺门、隆突下等区域淋巴结被侵犯的表现;(3)经皮颈部、腋下淋巴结活检是其确诊的常用方法。

4. 畸胎瘤:发生于纵隔的畸胎瘤多位于前下纵隔,其特点是:(1)常见于青壮年;(2)良性畸胎瘤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胸部X线摄影检查时被发现,恶性者则可出现胸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3)肿瘤破裂穿入气管或支气管,则可咳出囊内容物(豆渣样皮脂、毛发、骨骼等[12]);(4)巨大肿瘤可突入一侧胸腔导致肺不张、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总之,胸腺结核多位于前上纵隔内,伴不同程度的斑点状钙化影,形态多为圆形、分叶状,边界多不光整,钙化、干酪样坏死等继发性改变,CT平扫、增强扫描较具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1] 张晓萍,马红霞,郭佑民.儿童肺结核CT影像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2):116-119.

[2] 沈训泽,傅燕萍,袁顺达.胸腺结核一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9):1000.

[3] Silvola HJ, Lähdesmäki M. On tuberculosis of the thymus.Ann Chir Gynaecol Fenn,1966,55(1):27-30.

[4] Saieg MT, Bernardi Fdel C, Gonçalves R,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thymus. J Bras Pneumol,2007,33(3):355-357.

[5] 成令忠,钟翠平,蔡文琴.现代组织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13-626.

[6] FitzGerald JM, Mayo JR, Miller RR,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thymus. Chest,1992,102(5):1604-1605.

[7] Prabhu AD, Ismail ET, Rajendran S,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ymus—a case report. Heart Lung Circ,2008,17(4):345-346.

[8] Iwata T,Inoue K,Mizuguchi S,et al.Thymic tuberculosis preoperatively evaluated with thallium-201 SPECT:two resected cases.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7, 13(1): 44-46.

[9] 何家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35.

[10] 李尚明,王增状,马丰庆.胸腺瘤并胸腺结核淋巴结结核1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 (2):128.

[11] 武军,赵凯华,李彦杰,等.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CT诊断.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12(8):1044-1045.

[12]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6-247.

猜你喜欢
干酪胸腺腺瘤
玉米醇溶蛋白基马苏里拉干酪的研制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再制干酪新国标将落地 市场或迎新变化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9年中国干酪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干酪进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臭」的盛宴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