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千 程庆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动脉斑块的破裂导致暴露脂质核心,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1]。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2]。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是与验证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的多功能细胞因子,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有关的重要炎性因子[3,4]。本研究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和IL-6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血液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1.1 对象 收集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程<3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男86例,女6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6.1±11.1)岁,伴有高血压病78例,2型糖尿病85例。排除复发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半年内患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核病及急性感染病史、伴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半年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
1.2 方法
1.2.1 血浆TNF-α、IL-6水平的测定 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加肝素抗凝,混匀,低温离心后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入院次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频率为10 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测量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回声强度。据斑块回声强度和形态特点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4型,软斑和溃疡斑易破裂出血和脱落而致脑梗死,故合称为不稳定斑块,余为稳定斑块。IMT判断标准[5]:IMT<1.1 mm为正常;1.1~1.2 mm为增厚;≥1.3 mm为斑块形成;用半定量法估计斑块严重程度:Ⅰ级为单侧斑块≤2.1 mm;Ⅱ级为单侧斑块>2.1 mm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至少一侧斑块≤2.1 mm;Ⅲ级为双侧斑块均>2.1 m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0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60例患者发现有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48例患者发现有稳定斑块(稳定斑块组),38例患者发现无斑块(无斑块组)。依斑块等级,检出Ⅰ级、Ⅱ级和Ⅲ级斑块分别为29例、41例和3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各组血浆TNF-α、IL-6水平的比较 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血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均<0.05)(表1)。
2.3 不同斑块等级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的比较 随着斑块程度加重,患者血TNF-α及IL-6水平逐渐增高,两个指标在各级患者间的差异明显(P均<0.05)(表2)。
表1 各组血浆TNF-α、IL-6水平的比较(¯x±s,pg/ml)
表2 不同斑块等级患者血浆TNF-α及IL-6水平的比较(¯x±s,pg/ml)
脑梗死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其中斑块性质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引起。本研究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0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60例检出不稳定斑块,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Ross教授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内皮细胞的局限性损伤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开端,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每个时期,以至最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的形成,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炎症过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胞炎性因子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其他炎性因子的功能和合成,并诱导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起到触发和调控与脑损伤相关的炎症反应的作用[7]。TNF-α和IL-6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免疫系统有着正向调节作用。TNF-α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级联反应介导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时相蛋白的合成,可以刺激炎症因子生成,在炎症诱发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中介作用[8];还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因子,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的损伤又可通过多种反应使TNF-α释放增加,使相关抗体大量产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皮造成血栓形成[9];TNF-α亦可刺激巨噬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平滑肌细胞胶原基因的表达,是反映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主要炎性相关标志物之一。IL-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影响炎症过程、宿主防御及组织损伤等过程,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10],是肝细胞产生CRP的最主要刺激因子;lL-6既可调控CRP的合成,也可增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介导臣噬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参与动脉硬化形成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IL-6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诱导产生,具有免疫介导、神经损伤和协调代谢等多种功能[11],TNF-α及IL-6可刺激CRP的产生,作用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壁的损伤,致血管内皮发生病理变化,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白细胞粘附、血小板聚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随着TNF-α、IL-6水平升高,可加快斑块内炎症,使斑块不稳定破裂,堵塞血管、血栓形成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12]。因此,通过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
本研究结果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血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患者,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且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级增加,血浆TNF-α、IL-6水平亦逐渐增加。此结果表明血浆TNF-α、IL-6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这与朱沈辉[13]的研究结果相仿。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有关,其水平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对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及时开展炎症介质的干预治疗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1 洪玉娥,吴 倩,贺 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212-214.
2 Kaptoge S,Di Angelantonio E,Lowe G,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mortality: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Lancet,2010,9(375):132-140.
3 Xiangjian Zhang,Haiyan Li,Shuchao Hu,et al.Brain edema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The roles of inflammation.Neurology India,2006,54(4):395-400.
4 高瑞利,左平祥,林 杰,等.血清IL-8、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416-418.
5 智 光.冠心病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1-132.
6 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9,340(2):115.
7 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等.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9(18):2310-2312.
8 Zhang H,Park Y,Wu J,et al.Role of TNF-alpha in vascular dysfunction.Clin Sci(lond),2009,116(3):219-230.
9 Stoll G,Bendszus M.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novel insights into plaque formation and destabilization.Stroke,2006,37(7):1923-1932.
10鱼 海,杨金锁,张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219-221.
11 Nakase T,Yamazaki T,Ogura N,et al.The impact of inflamma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8,27(2):104-109.
12 Kleemann R,Zadelaar S,Kooistra T.Cytokines and atheroscleros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tudies in mice.Cardiovasc Res,2008,79(3):360-376.
13朱沈辉,柳四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