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张亦弛
长沟,京畿古镇的文创梦想
◎ 记者/张亦弛
长沟,一个素有“京南水乡”美誉的地方。长沟镇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人口约3万人,平原、丘陵、山区三分天下。
近年来,长沟镇紧紧围绕“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战略构想,认真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环境兴镇,发展共享”的建设宗旨,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首都文明镇等多项荣誉。
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沟历史悠久,政区沿革历尽沧桑,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华夏神州最古老的邑落之一。汉代城垣、金代严行大德灵塔、清代27块乾隆御笔诗碑、满清贵族的宝顶饱经沧桑,雄姿犹在,建于明代“三义庙”前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依然在舒展着“张飞故里”的骄傲。
2.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长沟美,美在胜泉水。三水交汇,地蕴富足,泉涌不竭。长沟这座京畿古镇,承天霖而接地露,饱含着“京西南第一水乡”的神韵。古时东部圣水河抚其首、西部拒马河挽其身,两条水势俱旺的幽燕古河,拥抱长沟于怀,而后汇聚于南部涿州,奔腾东去。大地理环境构成了黄金三角,穿境而过两条泉水河,又一路欢歌,特别是发源于西北山脚下的长沟母亲河——北泉水河,贯穿长沟全境,以坚韧不拔的气节,唱出了“鱼米之乡”的千古绝唱。
3.蓬勃发展的京畿古镇
今天的长沟人,承接着悠久历史的衣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继续深耕着属于长沟人的梦想。1994年、1996年和2004年,长沟镇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国家建设部和国家六部委确定为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重点镇。特别是近几年,长沟镇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快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努力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镇域经济焕发出蓬勃生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到2013年底,预计全镇财政税收达到80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3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38元,同比增长12.5%。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集合了现代都市需求,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的文创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长沟也抓紧机遇,乘势而上,迈出了打造“中国文创第一镇”的步伐。
1.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长沟镇是北京市房山区南线旅游的门户,房易路、云居寺路穿境而过,这两条路分别连接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十渡风景区、云居寺石经山佛教圣地、
湿地花田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境内,经过拆迁整理出的近万亩土地由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集中种植油葵,并依托油葵形成景观效果。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湿地花田节,分别以“金秋葵海”、“油菜花季”等为主题,期间累计接待游客8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
宋莹/摄上方山自然景区等景区,这使得长沟镇非常自然地成为了上述景区的交通枢纽;近几年来,长沟镇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旅游集散特色镇、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和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五大功能区之一,京石二通道京昆(G5)高速穿越长沟镇西部,2014年6月通车建成后将使到达市区的距离缩短为40分钟车程,随着京石二通道京昆(G5)高速的开工建设,长沟镇的区位优势将日趋明显。
2.生态环境日益优良
长沟是北方少有的富水乡镇,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泉水资源。自然环境优美,自然环境丰富。(国家)泉水湿地公园正在逐步完善。一年一度的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花田音乐节及花田节等重大活动的连续举办,“城市之间,水岸花田”品牌的打造,极大地提高了长沟的知名度,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发展优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当地几任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不懈地努力下,长沟生态环境日益优良。长沟镇以生态、泉水为重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全力打造京畿特色名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3.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5平方米;整合泉水资源,实施水域经济战略。累计投资1.2亿元,开泉种柳清淤,修堤筑桥铺路,“一园、两河、三湖、十景”的水环境形成了一道长6公里的水景观绿色生态长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长沟最大的优势、资本和品牌。2002年,在全市255个乡镇中率先被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园林式小城镇。同年,在房山区市级中心镇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绿色国民经济综合评价中:长沟镇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绿色GDP三项指标均居5个市级中心镇之首,于2003年被房山区委、区政府授予“绿色国民经济示范镇”称号,2004年分别被国家环保总局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国家卫生镇”称号。一幅“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3.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搭乘小城镇建设的东风,长沟人再次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认真贯彻和坚持了“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以人为本、经营城市”的十六字原则。按照“打造精品,完善功能,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建设宗旨,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锻造了一大批绿色精品工程,使长沟的城镇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投资2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长沟小城镇总规的修编和全市首家乡镇环保规划的编制工作;圣泉公园、千亩龙泉湖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府前大街改造、白云路续延、商业街彩砖铺设使小城镇中心区更加通畅靓丽;长海御墅、西厢苑、泉水河住宅小区开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泉水河会议中心、成教中心、新中心小学以及绿色休闲广场和星级公厕的落成,产业基地路网、集中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站、电站等配套建设,使小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张,功能更加完善。
4.文化底蕴厚重
京畿古镇赋予长沟悠久的历史,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是长沟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长沟汉代置乡,唐宋发轫,明清腾达,成为富庶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张飞故里、鳌头寨、乾隆御笔诗碑等。全镇共有区级文物4处,镇级文物17处。特别是2012年在文化硅谷建设1号地发现的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属国内罕见,因此规划建设占地45亩的唐代文物博物馆将为文创第一镇建设增添厚重的底蕴。
项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项目建设是壮大经济总量的主要抓手,长沟人着力引进了“北京文化硅谷”产业园项目。北京文化硅谷的入驻,为长沟镇增添了争创“中国文创第一镇”的翅膀,也是最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北京文化硅谷项目占地约24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6 万平方米,投资估算约为137亿元人民币。项目于2012年3月15日破土动工,计划于201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与科技、创意与创新紧密融合,是北京文化硅谷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命名文化硅谷,借喻“文化+科技”模式,意在充分利用北京深厚文化底蕴与产业资源,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探索文化与科技快速转化为文化产业生产力的新型发展路径。核心内容有:
两个基地 :华嬉园——青少年数字文化体验基地;安泰园——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基地。
两大中心:神州百戏演艺中心;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一个文化资源数据库: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数据库。
一所大学及20家研究所:北京美术职业学院;北京文化硅谷研究院等20家研究机构。
百强文化企业总部基地。
艺术家创作生活园区。
文化创意服务中心:物联网应用与云计算中心;数字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微电影创作中心)与两岸交流中心。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北京文化硅谷将坚持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引,紧抓北京先行先试重大机遇,争做北京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影响世界,把北京文化硅谷建设成规模化、高品质、代表未来方向、探索产业标准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建成全国青少年的教育中心,成为与中关村、金融街合力推进北京科经济、文化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
如果您到长沟去看一看,相信您会有巨大的惊讶感。两岸交流中心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目前进行外幕墙、屋面钢结构太阳能板安装;水、电、风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文化交流中心局部于2013年10月中旬结构封顶。神州百戏大剧院目前在进行底板钢筋绑扎;地下三层墙柱支模、顶板支模、绑筋,底板混凝土浇筑。2号地影视制作基地已于2013年10月上旬完成土石方工程,以上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
长沟,从千古尘埃中走来。夹裹着沧海桑田的雄浑,披沥着日月星辰的灵秀。长沟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努力从历史、人文、山水文化、民俗地域文化、现代科技、文化服务、文化交易、网络平台、文艺表演、文化产品等内容上,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独具魅力的长沟文化景色,实现京畿古镇的文创梦想!
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