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勇
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 文/朱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跨度长、养老负担重、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迈进人口老龄化门槛,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13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人,比重达14.8%。今后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2025年突破3亿,2033年超过4亿,2053年达到高峰,老年人口增加到4.87亿人,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1亿多人。与此同时,8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也迅速提高,将由目前的2100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1.08亿人,比重从11.4%提高到22.3%,接近届时老年人口的1/4。高龄老人大多是高失能的群体,生活不能自理率高达30%以上,9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率达到50%以上。
老年宜居环境是指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公共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公共环境中包括了各类老年服务设施,还包括了城市和乡镇的公共设施;社区环境包括社区服务设施、生活设施、活动场所等;家庭环境主要是老年人的居住地楼宇设施和家庭内部设施。
1.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健康水平的衰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降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要求生活环境更加安全、便利和舒适。在老年人口占1/3的社会里,老年人对生活环境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老年人的幸福和尊严,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城镇化建设缺乏对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的战略规划
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1.27%。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向前推进,2015年、2020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53.8%、57.9%左右,城镇人口分别突破7亿和8亿人。但是,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指导,没有预先考虑到老龄社会的特点和要求,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居住生活环境的特殊需要。城乡的生活设施、道路交通、社区环境、老龄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以及住宅小区和老人居室等居住环境不适应老年人需要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的涉老工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行业标准不健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比较缓慢,这些困难和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带来很大的障碍。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发展观。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全球老年人友好型城市指南》,倡导国际社会建设适应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公共和居家环境,为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我国,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范,先后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政策文件,各地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不断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构建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目标任务;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了“宜居环境”一章,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办)开展了“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要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统筹兼顾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逐步满足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贯彻实施老年法,为老年人创造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安全、便利和舒适,是老年人对环境宜居性的基本要求,既概括反映了老年人对环境的特殊需要,同时也最大限度满足了年轻人口对环境的通用性要求。安全是基础、便利是核心、舒适是理想。
(1)安全。包括住房无障碍化、居住地治安环境优良、周边公共设施无障碍化、灾害救援系统完备。要求居住空间和环境不仅安全便利,还要在老年人需要时能够得到子女、邻居、社区的及时帮助。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住得安心、才感觉到安全。
(2)便利。由于老年人体力下降,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商业设施、服务设施、卫生保健、文化娱乐设施等应尽可能邻近并便于老年人前往。当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或家人照顾时,便利的生活空间能够保证老年人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要根据老年人增长的趋势,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学的内容逐渐丰富。生态学作为一门高校专业必修课程,在熟悉和掌握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获得一些从事生态管理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指导学生塑造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此,生态学教学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舒适。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有高品质的室内居住空间,而且要有积极、健康、愉快的室外活动空间。如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所需要的老年大学、活动娱乐场所、休闲健身空间、优美清馨的生态环境,甚至适合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工作场所等,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
2.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
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城乡规划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统筹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规划建设格局。
(1)要制定和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概念工程技术标准,健全标准实施的评估监督制度,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督促检查。
(2)统筹安排涉老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增强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为老服务功能。
(3)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公共交通、建筑物、居住区等设施要严格遵循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4)科学规划农村老龄服务设施建设,把农村养老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资源配置要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
3.加大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推进力度
2009年,全国老龄办启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制定了建设指南。基本要求是:
(2)建设无障碍的老年社区。社区的老年住宅要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标准,设施设备要安全可靠。对不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宅要进行改造,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费用资助。社区内老年人居住和出行实现无障碍化,确保安全可靠、舒适便利。
(3)建设公共设施齐全的老年社区。社区要着力打造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圈,社区内生活服务网点齐全,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配备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燃气、热力、电力、自来水等生活设施运行正常。
(4)建设养老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要增强社
军马威武
红山军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属北京军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马场风景优美,景观独特,已成为一颗璀璨的“草原明珠”。
董年龙/摄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在社区的服务设施中或派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诸如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疏导、信息咨询、休闲娱乐、锻炼健身等多种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养老服务需求。
(5)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社区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健全社会矛盾、邻里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设社区老年大学或学校,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和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社区建设。
4.大力推进老年人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
(1)在各地城乡建设规划中要突出强调对居家养老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实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无障碍化,开展“无障碍”进家庭活动。
(2)探索推进“老旧小区楼房加装电梯”工程,有效解决居住在高层楼房的老年人出行难题。
(3)提倡建设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并隔而不离的亲情化住宅。
5.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1)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与代际和谐。
(2)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逐步扩大老年优待项目和范围。
(3)宣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促进家庭成员尊重关心老年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4)建立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加大对赡养人承担赡养责任的监督力度。
(5)积极倡导现代家庭伦理文化,推进老年温馨家庭建设。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尊严,对增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