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柳州市第十五届青赛课活动,我们学校成立了韦玉辽老师、叶福英老师等五人组成的研修团,与龙余芳老师共同完成赛课。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青赛课,我们的团队就是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开展研修活动。
一、学情分析
这次赛课的学校是柳州市重点高中——铁一中,据教科所老师介绍,该校学生基础好,知识面宽,阅读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都较强。因此,对本次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句应该不存在很大的问题。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见研磨过程)
二、初品文本
本次赛课的课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广西新课改后首次编入高中教材的篇目,属选修课的内容。接到课题,研修团老师经过对教材的解读,拟出初步的教学设想:一、以“宅心仁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成功便成仁”作为问题导入,问学生怎样理解这个“仁”,引出课题。二、展示教学目标。三、教学过程:①模拟课堂,分角色朗读。②5分钟时间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并做标记。③教师检查落实重点字、词、句。④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文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这些弟子的?什么是仁?怎样实施仁?实施仁后怎么样?⑤展示学生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深化什么是“仁”。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仁”。⑦课堂总结。⑧作业布置。
三、磨课
总共进行了四次集体研磨。第四次课后,研修团对龙老师的课进行了最后一次点评。有以下亮点:①善于引导,耐心启发,注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和谐平等氛围中推进。有启而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现课改精神和教育新理念。②能抓住文本特点,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多角度敲击文本。龙老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通过模拟当年课堂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氛围浓。③教师语言清晰、标准、流畅,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教材处理恰当,文本切入正确,比较准确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流程清楚,教学整体结构完整有序。④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多样,富有激情。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具有生成问题时精当追问能力,做到教学方案烂熟于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
3.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分析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分析孔子“仁”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以故事来导入新课: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电,把人间照亮。说的就是广西桂林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在得知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生命的时候她说:“我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最后她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就是孔子“仁”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孔子的“仁”还有哪些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讨“仁”的丰富内涵。
2.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3.检查预习:落实学案中的重点字词句,解决疑难问题。
4.模拟再现课堂:让学生加深对原文字词句的理解,初步体会“仁”的内涵。
5.分析课文: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然后联系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分析“仁”的深刻内涵。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的仁人仁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仁”的内涵。
7.布置作业: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六)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一
思考: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
板书二
四、教学反思
赛课后,我们一致认为龙老师的课对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得较好,字词落实到位,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动情的故事导入,学生模拟再现课堂是这节课的两大亮点,也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按照课前的设想,联系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分析“仁”的深刻内涵,应是这节课最精彩之处,但由于年轻的执教者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对孔子的“仁”理解感悟得不够深入,导致分析“仁”的深刻内涵时只停留在表面,过于肤浅,精彩点无法体现。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多钻研,吃透教材,才能在课堂上驾驭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