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荣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一书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资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辽宁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财经学术文丛系列之一。该书是在巴红静博士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研究:1978—2009》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破解农村金融问题的一部力作,更是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全书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题视角新颖。综观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可知,我国学术界对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从正规金融角度出发;二是从非正规金融角度展开。该书在此基础上从历史角度把不同时代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制度演变整合在完整统一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其制度变迁的轨迹,并从中发现两者的演化过程。这种方法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在一个宏观框架中展开,整合不同的制度,探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变化的金融制度,并对其30年变迁的路径选择做出分析。选题视角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第二,论述方法独特。该书在论述方法上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静态角度分析金融需求;其次,从历史角度动态考察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对农村金融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评价,客观、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再次,运用动态博弈分析方法,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对博弈双方的外部约束条件逐渐放松,分析博弈双方的动态选择,推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的博弈模型;最后,详细分析双方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以期使理论分析与现实状况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诠释变迁的路径。
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为宏观经济分析找到了微观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机构主体的运行机制,研究其供给状况,进而分析农村金融的发展变迁过程,找出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全过程。
第三,资料梳理详实。对中国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准确把握农村金融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广泛搜集已有的文献资料,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史料和数据,并运用大量表格进行分析,一方面为本书的研究得出一致性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该书还运用大量的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制度的配置效率、运行效率和适应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