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研究

2014-03-22 08:47张鹏举王丽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肠穿孔肠套叠水压

张鹏举,王丽亚,张 哲

(1.河北省儿童医院 普外科,河北 石家庄050030;2.武警8645 部队,河北 正定050800)

小儿肠套叠属于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旦诊断及治疗不当容易造成肠坏死、肠穿孔及小儿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上X 线的表现不典型,容易被漏诊[1]。以往采用X 线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但具有一定局限性,河北省儿童医院采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28 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42 例,女性患儿22 例,年龄2 ~11月,平均年龄(5.89 ±1.12)月,发病时间1 ~28h,平均发病时间为(16.76 ±4.62)h;对照组男性患儿40 例,女性患儿24 例,年龄3 ~10月,平均年龄(6.03 ±1.34)月,发病时间2 ~26 h,平均发病时间为(16. 11 ±4.54)h。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哭闹、呕吐及血便,部分可以触及腹部的包块,且患儿血便的症状一般可出现较早,经X 线检查可见小肠梗阻的征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X 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空气灌肠前,常规给患儿注射苯巴比妥5 ~8 mg/kg,待患儿安静后,常规行腹部X 线透视,以便了解肠梗阻的程度及有无肠穿孔等,经肛门插入Foley 氏尿管,气囊充气20 mL 左右,连接JS-628E 型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在X 线透视监视下,先用低压(7 ~8 kPa)缓慢充气,如肠腔内出现典型的杯口样改变或者软组织团块影,确诊为肠套叠。后应用脉冲方式逐步升高压力并观察肿块阴影的变化,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最大压力不超过13 ~14 kPa。当套入部逐渐退缩到回盲部,直至消失,小肠进气呈沸腾状,患儿哭闹停止,平静入睡或精神明显好转则提示整复成功。

观察组:在B 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用日本生产的阿洛卡- ssd -630 型号B 超诊断仪器,探头的频率为10 MHz。灌肠治疗前常规给患儿注射苯巴比妥,5 ~8 mg/kg,待患儿安静后,放置于治疗床,臀下垫上一次性的垫单,由一名护士固定好患儿的体位,并用探头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扫描,同时查看B 超的屏幕。操作过程中患儿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头偏向一侧,防止出现呕吐引发窒息。由另外一名医生将润滑油充分将Foley 管的前端进行润滑,经患儿肛门插入,深度5 ~6 cm,同时向管内气囊注水并回拉进行固定,防止堵塞肛门,然后连接T 型管,一端连上水压计,在另外一端开始注水,观察B 超屏幕,将温盐水灌入管内,注水量100 mL/kg,利用水压计观察灌肠的压力情况,一般将压力控制在60 ~90 mmHg,压力超过60 mmHg 后要注意注水的速度,防止压力过大出现肠穿孔。当B 超监视下在治疗前见到的“同心圆征”、“靶形征”等典型表现逐渐退回回盲部,逐渐变小当出现“葡萄征”、“蜂窝征”时,压力要减为50 mmHg,表明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后缓慢放水并退出Foley管。对于复位不成功的患儿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复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肠穿孔发生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 0 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 <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1 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60 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3.75%(60/64),对照组患儿52 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81.25%(52/64),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观察组患儿有2 例出现肠穿孔,表现为患儿腹胀明显,B 超可见腹腔大量积液。对照组患儿有1例出现肠穿孔,表现为腹胀明显,精神反应差,X 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等。两组肠穿孔患儿均积极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两组患儿不良反应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一般以回盲部的套叠较为常见,属于低位性的小肠梗阻,尤以春季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可能同病毒性的感染有关。以往在临床上使用的X 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方法由于X 线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对小儿生殖器官造成了损伤[2]。既往的研究显示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仅仅依靠临床与X 线辅助往往不能确诊,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可达99.5%[3]。目前临床上已广泛使用超声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其具备下列优点,首先超声引导具有无创性,患儿易于接受,而且操作较为方便;其次,利用水压灌肠超声可以及时的判断治疗的效果,复位成功后B 超可以显示明显的超声影像特征,注水量的不断增加,肠腔的压力不断增加,“同心圆”征和“靶形”征逐渐地向回盲部退缩并变小,出现类葡萄征或者蜂窝征的影像[4]。但是临床在使用B 超引导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一般发病时间应在48 h 之内,且患儿未发生重度的脱水,没出现明显的腹胀及腹膜刺激征。复位中使用的生理盐水应和体温的温度相似,这样对肠道的刺激较小,避免出现肠痉挛,同时要注意控制好注水的压力,防止肠穿孔的发生,当注水的压力达到60 mmHg 后就要严格掌握好注水的速度,防止过快,一旦治疗过程中有穿孔的迹象如患儿腹胀明显、腹腔出现大量液体等情况出现,应立即转入手术治疗。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3.75%,4 例因水压灌肠未能复位或出现肠穿孔征象,及时转入手术治疗:术中观察其中2 例为回盲型或回结型肠套叠,1 例手法复位治疗,1 例1 因套叠小肠坏死肠穿孔,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 例为复杂性肠套叠(回回结型)并发升结肠穿孔,行结肠穿孔修补术+肠套叠手法复位术;1 例因美克尔憩室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行美克尔憩室切除术。对照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81.25%,12 例因空气灌肠未能复位,转入手术治疗:术中观察其中8 例为回盲型或回结型肠套叠,7 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1 例因回肠穿孔,行肠穿孔修补术+肠套叠手法复位术;3 例为复杂性肠套叠(回回结型),2 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1例套叠较紧,不能手法复位,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但未见肠穿孔;1 例因美克尔憩室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行美克尔憩室切除术。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中两组中不能复位而手术的病例中,观察组中回盲型或回结型常见的肠套叠(2 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 例),而因有消化道本身因素(美克尔憩室、肠坏死、肠穿孔)或者特殊型肠套叠而手术治疗的发生率差别不大。观察组患儿有2 例出现肠穿孔,对照组患儿有1 例出现肠穿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综上所述,B 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1] 金哗,徐斐燕.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2):146 -148.

[2] 王艳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169 -170.

[3] 丁雪丽,梁晓璐,宋天舒.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54 -2655.

[4] 姚振宏,李祥萍,谢仔坚.B 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216 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85.

猜你喜欢
肠穿孔肠套叠水压
水压的杰作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的诊治进展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滑溜水压裂支撑剂在水平井筒内沉降规律研究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水压预裂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研究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