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培养能力。新课改以来,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设计,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小学体育课堂不重视提问的设计,制约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思维的参与。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提问上把握以下三个“度”。
一、提问内容要有准度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依据教材和学生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但是,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前的问题设计,在课堂上想问则问,随意发问,问题质量低下,缺乏思维价值,或者是教师自问自答、自言自语。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而且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对此,在小学体育课前,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要,预设简练、准确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设计生成性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学习单跳双落动作时,我先播放一段兔子跳过河的动画,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让他们思考,兔子是如何跳过河的?思考兔子跳的动作要领。接着,我设计踏石过河的活动,在场地上画一个圈,要求学生跑到指定地点后,只能一只脚踩在上面然后跳过一块泡沫板,到达目的地,跳远者胜。学生们一边比赛,一边思考如何才能跳得更远。带着问题,在学生们玩的过程中,逐渐领会了动作要领,学会了单脚跳双脚落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针对教学的重点——掌握单脚跳双脚落的动作,让学生思考动作的要领、跳得更好的技巧,使学生们通过思考进行动作操练,使学生的练习变得有意义,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目的性。
二、提问范围要有广度
对于体育这样以技能操作为重要目的的课程,很多教师以为只要学生能动手就行,掌握某项技能即可。在问题设计上,教师不够重视,只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设计一问一答,思维仅仅停留在教材,无法拓展。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认识上的不足,二是教师本身对知识的拓展准备不够。其实,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更有效,那么他们的动作技能往往把握不到位,动手的效率不高。为此,教师首先要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提高知识积累,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广度,促进课堂的生成。
如《实心球》一课,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们思考扔实心球的动作可以有哪些,让他们自己在练习中去总结,鼓励大家尝试各种能想到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和交流,看谁的方法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原地投掷、跑几步后投掷、往后投掷、起跳投掷,在投掷的抛物线选择上,尝试各种角度。接着,让学生们思考,在这么多方法中,哪种方法能扔得更远,扔出的角度怎样才能更远。这样,他们在原有方法上,又进行了比较,掌握了科学的投掷方法。
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们创造的动力,他们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投掷方式,为他们思考怎样才能投得更远创造了可能性。学生们在实践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最佳的投掷方法和姿势,比较容易地掌握了知识。
三、提问思维要有深度
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是有选择的,对过于简单的问题他们没有思考的兴趣,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分心,既浪费时间,又吃力不讨好。当然,过于难的问题,学生会不知如何解决,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对此,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能力水平,设计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能有效地牵引他们的思维兴趣,使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体育课堂的魅力。
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我先给学生们示范,让他们对这一动作形成感知。然后使用道具——木偶,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让木偶也能完成这样的动作。于是,有同学就上来尝试,但是他们怎么试也无法完成动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动作有什么要求呢?同学们开始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验,他们发现木偶不能做前滚翻的原因是木偶的躯干是直的,从而也明白了前滚翻动作的基本要领。这样,再让他们做前滚翻动作时,他们就懂得了如何尽量地把身子蜷成球状。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以木偶做前滚翻这一情景,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原因。他们在亲自尝试的基础上,发现了木偶无法做前滚翻动作是由于躯干无法弯曲,深刻领会了前滚翻动作的要领。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积极思考,而且直接提高了他们动作操作的效率。
总之,体育不仅是一门身体的运动,也是需要智力参与的运动,需要运动者思考动作的要领,总结技巧和方法。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上,老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提问的牵引,培养学生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在体育运动中,学会思考。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