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红
数学课堂的展示是指学生通过说、写、画甚至是演等形式,把自主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同学的过程,这是新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大改变。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从而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思辨能力。同时,展示也为教师的教导航,让教师教有落点,导有方向。下面谈谈本人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领型展示
引领型的展示通常应用在起始内容的学习中。首次效应理论认为:人第一次认识某一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也就是说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不充分,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错误印象。所以在起始课中重点内容的自学展示中,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明晰的首次感知。基于这样的目的,教师一定要选择结论正确、条理清楚、表达完整的学生来进行展示,避免因展示学生的错误答案而给其他人建立错误的概念。
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单位换算中,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正确率很高,而转化面积单位的正确率就大大不如了。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前有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先入为主,后又有体积单位进率的后期干扰。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巡视发现一部分学生这样转化:1×1=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图1)。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既没列式也没画图,也许他们已经处在意会的层次,但很多人的表达是不尽如人意的。在让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时,我首先选择画图的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再请计算的同学展示他的转化过程,并加上条理清晰的讲述。通过这两轮学生的展示交流,学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是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了解,并且展示学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引领作用。
引领式的展示还可以解决数学中一些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混淆不清的难点。如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理解“红花比黄花多■”中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是难点。在组织学生找出关键句、体会含义后,一定要让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并能把说理和线段图结合起来的学生进行展示,否则就会让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再想纠正过来就非常困难了。
引领型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展示。要做好引领型的展示,选对学生是关键。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程关注,了解班级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结论、数学表达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能引领、会引领的学生,有效、高效地达成目标。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出完整的思考过程,包括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示意图等,便于其他学生思辨;还要展示出最终结论,即对自主学习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提炼。
二、反馈型展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是教师只有一人,很难全面关注到课堂内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状况。组织好课堂展示就可以更多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症下药。这样的课堂展示更多的在新授后的练习中。
还是以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为例,在完成对例题的学习后,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及计算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说清思路,小组中开展相互评价、补充、纠正,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错因分析。再由学习组长把自己组里的情况向全班汇报,重点展示组内认为精妙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通过这样两轮的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学生也可以了解同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问题。每个学生不仅自己在学习,还能从展示活动中学到他人的好办法,吸取他人的教训,当堂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学生的经验和教训都放大到最大程度。
反馈型的课堂展示中除了可以最大范围地反映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外,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根据例题列出■÷2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再由组长进行汇报。有的小组想出了五六种方法,有的画示意图,有的画线段图,有的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有的把■升转化成800毫升计算,有的说平均分给2人,每人喝了这些果汁的■,更有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总结:你比较喜欢哪些方法,为什么?在这样的展示中,学生的深度思考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怎能不提升?
这一类的课堂展示面比较广,涉及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展示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小组发言人要善于倾听和总结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并能完整地进行全班展示,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
三、错例型展示
数学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错例,就可以促成课堂的精彩。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或先让学生用5、2、7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看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活动后,我先安排有遗漏又有重复的学生进行展示:52、27、75、52、72。这就为课堂提供了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少了哪个两位数?他为什么又漏掉又重复?孩子们既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又看到这样的错例,深刻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和必要性,在这样的错例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就学会了有序思考。这样的课堂展示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让所有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错例型的展示更多地应用于练习课上。一节练习课如果一帆风顺,学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可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练习课。学生的错例展示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如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一课,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然后集中展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典型错题,在全班进行正误判断。有的错误,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就能判断,有的需要笔头检验才能判断。这样的课堂展示,既让学生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启示,纠正了计算中的常见错误,也培养了学生的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在练习课上,小组内展示的形式应该相对多一些,全班展示中,教师应该更多地选择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学生,展示出这些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他自己和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在错例的展示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展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分析透彻问题所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孩子改正的机会,并在改正后及时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我能行”的数学学习的信心。
当然,成功的课堂展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如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画图能力的训练,倾听、提问、补充、评价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展示作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掌握展示的方法。当学生满怀信心地展示学习成果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他们因展示而精彩万分!endprint
数学课堂的展示是指学生通过说、写、画甚至是演等形式,把自主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同学的过程,这是新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大改变。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从而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思辨能力。同时,展示也为教师的教导航,让教师教有落点,导有方向。下面谈谈本人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领型展示
引领型的展示通常应用在起始内容的学习中。首次效应理论认为:人第一次认识某一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也就是说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不充分,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错误印象。所以在起始课中重点内容的自学展示中,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明晰的首次感知。基于这样的目的,教师一定要选择结论正确、条理清楚、表达完整的学生来进行展示,避免因展示学生的错误答案而给其他人建立错误的概念。
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单位换算中,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正确率很高,而转化面积单位的正确率就大大不如了。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前有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先入为主,后又有体积单位进率的后期干扰。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巡视发现一部分学生这样转化:1×1=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图1)。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既没列式也没画图,也许他们已经处在意会的层次,但很多人的表达是不尽如人意的。在让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时,我首先选择画图的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再请计算的同学展示他的转化过程,并加上条理清晰的讲述。通过这两轮学生的展示交流,学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是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了解,并且展示学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引领作用。
引领式的展示还可以解决数学中一些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混淆不清的难点。如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理解“红花比黄花多■”中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是难点。在组织学生找出关键句、体会含义后,一定要让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并能把说理和线段图结合起来的学生进行展示,否则就会让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再想纠正过来就非常困难了。
引领型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展示。要做好引领型的展示,选对学生是关键。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程关注,了解班级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结论、数学表达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能引领、会引领的学生,有效、高效地达成目标。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出完整的思考过程,包括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示意图等,便于其他学生思辨;还要展示出最终结论,即对自主学习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提炼。
二、反馈型展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是教师只有一人,很难全面关注到课堂内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状况。组织好课堂展示就可以更多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症下药。这样的课堂展示更多的在新授后的练习中。
还是以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为例,在完成对例题的学习后,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及计算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说清思路,小组中开展相互评价、补充、纠正,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错因分析。再由学习组长把自己组里的情况向全班汇报,重点展示组内认为精妙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通过这样两轮的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学生也可以了解同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问题。每个学生不仅自己在学习,还能从展示活动中学到他人的好办法,吸取他人的教训,当堂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学生的经验和教训都放大到最大程度。
反馈型的课堂展示中除了可以最大范围地反映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外,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根据例题列出■÷2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再由组长进行汇报。有的小组想出了五六种方法,有的画示意图,有的画线段图,有的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有的把■升转化成800毫升计算,有的说平均分给2人,每人喝了这些果汁的■,更有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总结:你比较喜欢哪些方法,为什么?在这样的展示中,学生的深度思考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怎能不提升?
这一类的课堂展示面比较广,涉及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展示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小组发言人要善于倾听和总结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并能完整地进行全班展示,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
三、错例型展示
数学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错例,就可以促成课堂的精彩。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或先让学生用5、2、7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看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活动后,我先安排有遗漏又有重复的学生进行展示:52、27、75、52、72。这就为课堂提供了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少了哪个两位数?他为什么又漏掉又重复?孩子们既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又看到这样的错例,深刻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和必要性,在这样的错例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就学会了有序思考。这样的课堂展示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让所有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错例型的展示更多地应用于练习课上。一节练习课如果一帆风顺,学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可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练习课。学生的错例展示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如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一课,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然后集中展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典型错题,在全班进行正误判断。有的错误,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就能判断,有的需要笔头检验才能判断。这样的课堂展示,既让学生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启示,纠正了计算中的常见错误,也培养了学生的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在练习课上,小组内展示的形式应该相对多一些,全班展示中,教师应该更多地选择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学生,展示出这些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他自己和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在错例的展示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展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分析透彻问题所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孩子改正的机会,并在改正后及时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我能行”的数学学习的信心。
当然,成功的课堂展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如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画图能力的训练,倾听、提问、补充、评价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展示作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掌握展示的方法。当学生满怀信心地展示学习成果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他们因展示而精彩万分!endprint
数学课堂的展示是指学生通过说、写、画甚至是演等形式,把自主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同学的过程,这是新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大改变。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从而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思辨能力。同时,展示也为教师的教导航,让教师教有落点,导有方向。下面谈谈本人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领型展示
引领型的展示通常应用在起始内容的学习中。首次效应理论认为:人第一次认识某一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也就是说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不充分,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错误印象。所以在起始课中重点内容的自学展示中,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明晰的首次感知。基于这样的目的,教师一定要选择结论正确、条理清楚、表达完整的学生来进行展示,避免因展示学生的错误答案而给其他人建立错误的概念。
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单位换算中,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正确率很高,而转化面积单位的正确率就大大不如了。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前有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先入为主,后又有体积单位进率的后期干扰。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巡视发现一部分学生这样转化:1×1=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图1)。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既没列式也没画图,也许他们已经处在意会的层次,但很多人的表达是不尽如人意的。在让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时,我首先选择画图的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再请计算的同学展示他的转化过程,并加上条理清晰的讲述。通过这两轮学生的展示交流,学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是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了解,并且展示学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引领作用。
引领式的展示还可以解决数学中一些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混淆不清的难点。如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理解“红花比黄花多■”中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是难点。在组织学生找出关键句、体会含义后,一定要让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并能把说理和线段图结合起来的学生进行展示,否则就会让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再想纠正过来就非常困难了。
引领型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展示。要做好引领型的展示,选对学生是关键。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程关注,了解班级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结论、数学表达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能引领、会引领的学生,有效、高效地达成目标。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出完整的思考过程,包括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示意图等,便于其他学生思辨;还要展示出最终结论,即对自主学习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提炼。
二、反馈型展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是教师只有一人,很难全面关注到课堂内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状况。组织好课堂展示就可以更多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症下药。这样的课堂展示更多的在新授后的练习中。
还是以六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为例,在完成对例题的学习后,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及计算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说清思路,小组中开展相互评价、补充、纠正,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错因分析。再由学习组长把自己组里的情况向全班汇报,重点展示组内认为精妙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通过这样两轮的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学生也可以了解同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问题。每个学生不仅自己在学习,还能从展示活动中学到他人的好办法,吸取他人的教训,当堂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学生的经验和教训都放大到最大程度。
反馈型的课堂展示中除了可以最大范围地反映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外,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根据例题列出■÷2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再由组长进行汇报。有的小组想出了五六种方法,有的画示意图,有的画线段图,有的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有的把■升转化成800毫升计算,有的说平均分给2人,每人喝了这些果汁的■,更有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总结:你比较喜欢哪些方法,为什么?在这样的展示中,学生的深度思考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怎能不提升?
这一类的课堂展示面比较广,涉及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展示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小组发言人要善于倾听和总结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并能完整地进行全班展示,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
三、错例型展示
数学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错例,就可以促成课堂的精彩。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或先让学生用5、2、7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看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活动后,我先安排有遗漏又有重复的学生进行展示:52、27、75、52、72。这就为课堂提供了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少了哪个两位数?他为什么又漏掉又重复?孩子们既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又看到这样的错例,深刻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和必要性,在这样的错例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就学会了有序思考。这样的课堂展示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让所有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错例型的展示更多地应用于练习课上。一节练习课如果一帆风顺,学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可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练习课。学生的错例展示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如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一课,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然后集中展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典型错题,在全班进行正误判断。有的错误,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就能判断,有的需要笔头检验才能判断。这样的课堂展示,既让学生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启示,纠正了计算中的常见错误,也培养了学生的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在练习课上,小组内展示的形式应该相对多一些,全班展示中,教师应该更多地选择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学生,展示出这些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他自己和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在错例的展示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展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分析透彻问题所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孩子改正的机会,并在改正后及时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我能行”的数学学习的信心。
当然,成功的课堂展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如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画图能力的训练,倾听、提问、补充、评价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展示作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让学生掌握展示的方法。当学生满怀信心地展示学习成果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他们因展示而精彩万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