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源金融中心的若干设想

2014-03-21 02:07吴亚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中亚经济带

吴亚平

建设能源金融中心的若干设想

吴亚平

中亚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接壤,该区域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延续和经济格局的影响,中亚地区各国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物流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对外依存度倚高等特点。寻求合作共赢成为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必然选择,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相关各国共同发展的契合点。

建设能源金融中心的构想,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域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我国拟应建设西部地区的能源金融中心,在完成前期交通运输、贸易物流等基础设施投资以后,该中心将以能源物流为依托,以投资基金为支撑,具备能源开采、储备、运输、调配等系列功能,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从地理区位、交通便利、服务能力、对外关联、政策延续性等要素着眼,西安具备了建立能源金融中心备选城市的基本条件。

一、建设能源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

出于我国对现有能源需求安全性、资源禀赋转化为财富离不开良好的物流基础、各国对商品贸易互补互利的需要不断增强的考虑,各国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都将做出必选的决定,为建设能源金融中心创造了必要条件:

1.我国迫切需要资源合作开发和利用。2012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到4.9亿吨,其中进口石油2.84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进口数量开始逼近美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政局不太稳定的中东和非洲,80%以上的运输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线路安全系数低,进口结构风险大,一旦石油供给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而中断,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相较而言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土地农牧资源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与中国陆路相连,各国主要通过资源出口创收,资源合作开发既有利于双方互利共赢,也有利于中国开创更加安全有效的资源进口格局。

2.亚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有待加速。资源禀赋转化为财富,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才能得以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曾享誉全球,但其运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规划中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一旦建成,将会为中亚再增加一条大动脉。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签署的交通便利化协定,有利于改造和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相应建筑工程和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设完工,逐步形成贯通亚欧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往来提供便利。中国需要发展同俄罗斯、中亚、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经济交流,

3.有利于各国商品贸易互补互利。受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中亚各国重工业较为发达,轻工、纺织、食品工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长期依赖进口,重轻工业品比例明显失调,给中亚国家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受制于中亚各国对境内资源的大力开发和产出,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发展的格局,很难在短时期内重新调整布局。我国作为相邻的制造业生产与消费大国,轻工、纺织、家电等产品极为丰富,能够为中亚各国提供了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进一步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广阔的市场,既有利于缓解目前中国产能过剩的压力,也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了时间。

二、助力亚欧自由贸易区建设

欧亚地区已经建立了多个区域合作组织,其中由我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上十分有效。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主要中亚国家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将有关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共同市场。2009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召开首届央行和财政部长会议,探讨地区融资领域合作方式。从经济一体化层次来看,目前中国和中亚各国虽达成了一些双边和多边协议,但还处于优惠贸易安排的初级阶段,与该区域极强的互补性需求很不对称,未来应该向着“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关系迈进。“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同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很多领域存在共识,需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共同筹划中俄-中亚自由贸易区,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辐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促成亚欧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其间,金融助力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在货币结算、资金供应、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中介服务、金融市场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资源配置、产业引导和融资服务功能。

三、充分发挥央行平台的综合作用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因素在中亚,主动因素在中国。我国西部地区多个省份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或者辐射区,不论是作为向西开放的起点、窗口,还是高地、腹地,都应该同心协力互补合作,避免单边行动重复建设。举金融之力,促进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形成共识与合力,需要央行积极作为发挥以下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金融征信平台,发挥征信系统过滤器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与中亚各国的征信合作机制,加强西部地区征信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良性互动。辅助地方政府甄选优势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效利用金融管理平台,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稳定。发挥央行地方分支机构西安分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重要功能,促进西部地区联合调研,注重人民币区域化的跟踪调查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适时提出解决方案。科学利用金融创新平台,扩大地方融资规模。创建新型金融合作模式,发展多边金融业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信息平台与金融结算有效结合,为扩大地方融资规模服务。支持在西部地区建立以能源产品为主的期货交易所,并因地制宜设置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尝试能源期权交易,在此基础上规范发展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西部地区矿产权、林权、碳汇权等交易市场。合理利用差别化货币政策平台,统筹地区金融资源。通过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准备金率等引导金融资源向西部流动,在特定的实验区给予更加优惠的金融政策支持,从而统筹地区金融资源有效服务开发开放的需要。

四、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

截至2014年3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理财产品余额宝突破了1亿用户和5000亿资产规模,以雷霆之势震动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引发了存款搬家的大讨论。余额宝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以便捷服务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可以复制。能源金融中心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大量资金的机会,深入研究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提高金融产品吸引力,将国际与国内的资金吸引进来,将资金吸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需要的项目中去。

通过对企业交易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更好地评价小微企业的资金信用状况,银行以此作为向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依据,利用对大数据的持续跟踪作为贷款发放后管理的依据,发现异常情况提前收回贷款。能源金融中心能否抓住互联网金融的机遇,利用大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活跃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小微经济,对于西安发展成为能源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都是至关重要的。

五、解决担保在“外”融资在“内”需求。

建行西安合作中心支行向注册企业发放的保证金质押流动资金贷款,以客户NRA账户资金作为保证金由境内机构放款。属于境内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有效解决了企业“外保内贷”的问题,将成为商业银行质押流动资金贷款的规范流程。该行还开展了吸收各类存款、发放贷款、资金结算和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该支行定位为“准离岸”性质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平台,一方面向国内各分行积极推介创新业务试点政策,挖掘合作机遇,建立“速赢”机制和快速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调整理顺操作流程,以现有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为基础,享受着离岸金融相应税收优惠及其他有利于交易的政策、制度环境,为缺乏条件但有外汇需求的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高效率的市场服务。

六、吸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基本建设

吸引私募股权基金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对于投资基础设施的公司而言,是一种更为合适的选择。西安在2010年开始尝试与海通开元(上海)和深创投(深圳)等基金管理公司合作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并引导基金投资在陕西境内和投向新能源产业。下一步可以借鉴设立航天新能源产业基金(西安)的经验,利用政府引导、专业基金公司主导、国企参与、社会化募集资金的方式来设立私募基金,定向投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担保基金的基本收益等方式,鼓励社会化资金踊跃认购基金。通过基础建设私募基金的设立,引导资金投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其他项目。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中亚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中亚速览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