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 张 弛
1.国民经济增速略有下降
初步核算,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1季度同比增长7.4%,2季度增长7.5%,3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25亿元,增长7.9%。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9%。
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中部地区增长8.5%,西部地区增长10.6%。
2.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回落
前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烟酒及用品下降0.6%,衣着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交通和通信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2%,居住上涨2.3%。
前3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9月份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0.4%。前3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9月份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4%。
3.就业情况基本稳定
图1 GDP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季同比增长率(%)
图2 价格水平单季同比增长率(%)
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4.外汇储备余额略有减少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9万亿美元,比6月末减少1000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1525元人民币。
1.房地产资产投资增速下降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
前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2369亿元,增长14.1%;民间投资231509亿元,增长18.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7%。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4.9%、17.8%和1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642亿元,同比增长27.7%;第二产业投资15018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198965亿元,增长17.4%。前3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3%。房屋新开工面积1314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3.5%。
前3个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9151亿元,同比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半年低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94233亿元,增长9.5%,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163132亿元,增长11.8%,乡村零售额26019亿元,增长13%。
图3 投资与消费单季同比增长率(%)
图4 进出口单季增长率与贸易顺差单季值(%,亿美元)
2.进出口增速回升 对外投资增长较快
前3季度,进出口总额194223亿元人民币(计3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4224亿元人民币(计16971亿美元),增长5.1%;进口89998亿元人民币(计14655亿美元),增长1.3%。,顺差14226亿元人民币(计2316亿美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3%。其中,出口增长15.3%;进口增长7.0%。
1-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7247家,同比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3.6亿美元(折合53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前3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447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606.4亿元人民币(计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3.财政增收快于GDP增长地方增收快于中央
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6362亿元,同比增加7973亿元,增长8.1%。其中,中央收入49599亿元,同比增长6%,比预算预计增幅低1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56763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国税收收入90695亿元,同比增长7.4%。
4.货币供应增速趋缓 外币贷款增长快于本币
9月末,广义货币(M 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6月末低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 1)余额32.72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6月末低0.9个和4.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 0)余额5.8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前3季度净投放现金274亿元。
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8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人民币7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本外币存款余额11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人民币112.66万亿元,同比增长9.3%。
5.银行间市场日成交额放量增长同业拆借利率略有下降
前3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213.22万亿元,日均成交1.13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6.9%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
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7%,比上月低0.2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3%,比上月低0.18个百分点。
6.上证股指明显反弹 投资者忧虑并未缓解
3季度,A股呈显著反弹走势。上证综指由2050点涨至2400点,涨幅达近20%。从技术面来看,3季度的上涨仍是短期反弹走势,并没有改变长期下行的趋势,在2400点至2500点附近将会遇到强阻力。
3季度的A股反弹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技术面来看,下降到2000点附近需要技术修复。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以及欧美和香港市场集体回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A股的压力,但投资者对我国经济走势疲弱的担忧情绪并未完全缓解。经济数据稍微超出市场预期并不能转化成大盘延续升势的“助推器”。
1.总体观察
2014年前3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3个季度分别为7.4%、7.5%和7.3%。其中,第三季度创下近五年半来新低。工业增加值增长8.5%,比前两个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消费物价上涨2.1%,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经济运行呈现进一步趋缓态势。
在增长回落的同时,也有一些向好的因素。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8%,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在国内产能过剩尚未缓解的情况下,可能与国外需求的增加和出口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像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6%,大大快于GDP8.3%的增长,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是符合中国经济转型调整的方向的。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地方向这个方向努力,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前3个季度,在第二产业增长(7.4%)保持稳定的同时,第三产业增长(7.9%)继续快于第二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休闲旅游服务发展相对较快,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的亮点。
经济增长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长下滑。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比1-6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2.5%,回落1.6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下滑。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以及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等,都出现明显下降。房地产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柱产业,其增长回落是拖累投资和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
前3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0%,虽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但相对比较稳定而没有失速,也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的重要因素。其中,网上零售额高达1823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10%,同比增长49.9%,预示着零售业业态的变化方向。不仅如此,目前的消费水平是剔除了公款消费、寄生性消费等一些泡沫性消费以后的比较健康和扎实的消费增长。
在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的同时,出口出现温和复苏迹象。7-9月,PM I新出口订单指数反弹,出口分别增长14.5%、9.4%和15.3%,第3季度的顺差1272亿美元,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增大。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被看作是未来出口的领先指标,9月份的增速从8月的3.47%反弹至29.61%,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的出口相对乐观,但恐难达到年初提出的增长目标。
总之,增长进一步下滑表明,中国的经济运行的确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只有面对这一态势,并采取正确的政策,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转型和健康发展。
2.对经济“新常态”的讨论
经济“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在2009年,是由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里安提出来的,他们以此来形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一个经济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时代,这一状态将持续3-5年。我们在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分析中,也曾经以此来讨论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指出,“自从金融危机暴发,特别是欧债危机深化以来,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一个长期疲软和衰退的境地。人们提出了一个描绘世界经济态势的用语,‘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增长率低,失业率高,货币宽松,财政吃紧,风险和危机大增”。
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等一些学者开始用此来形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过渡和转换。现在这一表述也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同时提出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于是,“新常态”也在国内热了起来。不过,同一个词语和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却有不同的内含。在原创者那里,是建议美国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而在中国则是要告别高速增长,保持中速增长,转变“刺激-增长”的传统思维,降低对经济增速的敏感度,增强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和灵活性,而且时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一个更长的时期。所以,在我们看来,思想理念上的这种变化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政府把经济增长的目标订得过高,并且不断使用宽松的宏观政策刺激经济,保证增长目标的实现。这不仅造成了中国经济严重的结构失衡,而且政策效应也逐渐衰减,以至无效。由于第1季度GDP增长7.4%,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政府就非常紧张,于是推出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第2季度增速提高了0.1个百分点至7.5%,但第3季度又掉到了7.3%。在需求下降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行业和不少企业陷入困境。面对经济全面降速的现实,于是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开始告别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入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的新常态。
3.货币宽松和金融抑制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投资和销售全面下滑,地方政府纷纷松绑托市。国庆前夕,央行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正式松绑限贷,强调各银行应当优先满足居民首套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贷款需求。在为房贷松绑的同时,央行开始放水。9月18日,央行调低正回购利率20个基点,1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利率从3.70%调降至3.50%。同时向五大行实施5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性质相当于基础货币投放,近似于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过了一个月,央行再向银行注资2000亿元。这是央行为遏制经济增速放缓而连续出台的定向宽松举措。这些政策操作的利弊如何,也值得研究。
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问题是政府干预要素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金融扭曲和金融抑制,从而人为地压低生产成本,向居民征税而补贴企业,向非国有企业征税而补贴国有企业,向穷人征税而补贴富人,进而由穷国补贴富国。正因为金融抑制,中国出现了很多奇特现象:一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二是地下金融格外红火,高利贷风行;三是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四是由于银行业进入管制造成的高盈利。
总之,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完善,但金融市场并未开放,金融抑制相当严重。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推进金融的自由化,首先要降低准入门槛,让国内外资本、特别是国内民间资本能够参与金融活动。其次让市场决定利率和汇率形成,决定资金的配置。再次是改善金融监管。
4.反垄断问题的是与非
2007年,中国《反垄断法》颁布,但并未立即实施。2013年1月,发改委对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涉嫌垄断液晶面板发起反垄断调查,并进行处罚,是中国反垄断执法第一案。同时对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进行处罚。如果说2013年是“反垄断执法元年”,那么,进入2014年夏季,随着对多家全球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形成一个反垄断高潮,人称中国反垄断执法“夏季风暴”。
4月3日,美国高通公司总裁率6位副总和1位中国律师,与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就反垄断调查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是这次风暴的源头。
7月28日,国家工商局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新华社引用业内人士预言,“在全球信息化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包括IBM、高通、微软在内的外资公司面临调查的风险正在上升”。
——8月4-5日,发改委有关部门突击检查奔驰汽车上海办事处,多名高管被约谈,办事处内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与此同时,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接近尾声。两家企业都已查明存在垄断行为。例如,奥迪在湖北就曾召集4S店,统一零配件和保养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捷豹路虎、北京梅赛德斯-奔驰、克莱斯勒等纷纷宣布降价,以应对反垄断调查。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对12家日企涉嫌汽车零部件价格的反垄断调查。
——8月13日,中新网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昕竹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因其以该身份受聘于正在接受反垄断调查的高通公司,收取高额回报,为高通出具“未垄断”的经济学证据。新华社就此发表了《决不能让某些专家浑水摸鱼、吃里扒外》的文章,一些人甚至指斥张为卖国贼。于是,形成了一个讨论反垄断问题的高潮,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议论。
——8月19日,发改委反垄断监管部门对两家日企开出2.9亿人民币的罚单。8月20日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中的10家处以12.35亿元的罚款。9月3日,发改委再次公布一件“反垄断大案”,对浙江保险业协会垄断车险案罚款50万元。9月9日,发改委对吉林亚泰、北方水泥、冀东水泥吉林公司等三家水泥企业违反《反垄断法》,罚款1.14亿元。9月12日,对一汽大众、克莱斯勒分别罚款2.4858亿元和3168.2万元。
9月2日,商务部在上海走访半导体、医疗器械行业,实地调查反垄断事宜,同时要求微软在20日内书面说明“涉垄断”。
10月16日最高法院就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终审结案,为互联网领域的良性竞争和反垄断树立了标杆。
……
这次反垄断风暴不仅值得关注,而且需要认真总结,它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工作以及反垄断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一,由于张昕竹事件引起争论,需要做一简评。如果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名义为高通公司提供咨询,不管收取多少佣金都无可非议。因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他是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该机构明文规定,不能以该身份在外从事与该机构相冲突的活动和其他活动。张昕竹明知故犯,因而反垄断委予以解聘,完全正当。
第二,争论的一大问题是,有人认为反垄断调查是专门针对外国公司,是一种排外行为。甚至美国国际商业遊说团体认为相关调查不公正,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致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中国对外企的反垄断调查可能严重影响中美关系。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和驳斥,前有对茅台、五粮液、联通等国内企业垄断调查和处罚,近有对国内三大水泥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和罚款,怎么能说是仅仅针对外国公司?
众所周知,有能力形成市场垄断或操纵行业价格的企业,以国际巨头居多,因而被查处的比例相对较高;中国开放向外资倾斜,政府以吸引外资为重要业绩,而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外商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很多机会,这些企业对违法事实甚至不加遮掩,其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的巨额垄断利润有目共睹。事实上,中国反垄断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也是对那些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各类企业给岀了一个很强的市场信号,改变其在中国国内经营不受约束的预期。
第三,多头执法的困扰需要尽快解决。目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竞争政策研究与拟订、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及协调反垄断执法等,其办公室设在商务部,而反垄断执法机构有三家:即“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和“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三家各自依托相关部门法行使职权,看似职责明确,实则架床叠屋,执法标准和力度掌握不一。如果说在反垄断执法初期尚可应付,那么,反垄断执法全面铺开以后,就很难应对。因此,组建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反垄断机构,并扩大其权力,是反垄断的当务之急。
第四,关于反行政垄断和《反垄断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问题。9月中,发改委接到韩国大使馆的举报,河北省政府规定“本省客运企业可以享受过路费过桥费半价优惠”,天津的一家中韩合资企业和外地企业被排除在外。发改委认为,河北省交通厅、物价局、财政厅此举涉嫌歧视性规定,并向河北省政府发出执法建议,责令三部门立即改正。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6年来首次涉及反行政垄断。
由于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胎于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以政府主导、公有制基础、国有企业控制为特征,政府占据大量经济资源,包揽了各种经济事务,最容易产生行政垄断。这种垄断既妨碍统一、公平竞争市场的形成,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易于发生权力寻租,导致官商勾结,滋生贪污腐败。
7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政府在反垄断、打破地区封锁、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方面的职责,这次发改委查处河北路桥收费中的垄断和歧视行为,打破了以往只查市场不查政府的局面,补上了反行政垄断的空白。然而,这一破冰之举也暴露了现行《反垄断法》和反垄断执法存在的问题。
现行《反垄断法》没有把反行政垄断的管辖权交给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只规定执法部门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岀建议,这次发改委就是这样做的。正如有人说,这是把儿子犯错误交给老子处罚,易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方面,现行《反垄断法》还规定有豁免条款。如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这就意味着电力、航空、邮政、烟草、能源、银行等行业的行政垄断行为均被排除在反垄断之外。
第五,反垄断执法的司法审查和执法监督也是未来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两年我国反垄断执法查处了不少案件,并未出现涉案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况,反垄断执法的司法审查在我国尚属真空。业界人士担心,在司法不独立的情况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反垄断案件,反垄断执法的法律监督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受罚企业没有申请,执法机构也可以拿出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听证。
国际经济运行情况有好有坏。美国经济内生增长能力逐渐增强,2季度GDP增长强劲反弹至4.6%,进入3季度以来,PM I、消费者信心、房地产景气指数等继续向好,预计3季度将有所回调,但将保持3%的增长,货币政策也开始正常化。欧洲经济复苏放缓,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展,欧俄相互制裁升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托底,有可能保持1%左右的增长。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但风险犹在,夏季恶劣的天气、日元贬值的负面效应、中日政治关系紧张的影响、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和通货膨胀目标之间的冲突,其增长也可能1%左右。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分化,2季度印度经济增长升至近两年最快,巴西有望止跌转升,南非遭遇罢工拖累,俄罗斯的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其经济基础脆弱,又受乌克兰危机和外部经济制裁的影响,再加上石油价格下跌,俄国经济困难较大,10月18日穆迪把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调降一个级别,从Baa1下调至Baa2,卢布兑美元汇率下跌2成,金融风险陡升。中国银行第4季度的全球金融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GDP增长下调至2.6%。
中国经济趋缓之势已成,尽管第4季度有可能微升,但不可能改变基本趋势,世界银行也调減対中国经济的预测。因为,宏观政策只能解决短期稳定问题,长期稳定和发展还要靠体制转型和结构改革。这不是短期可以奏效的。
据此,我们对第4季度和全年的走势做如下表1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