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基于人水和谐的云南干旱研究

2014-03-21 16:14:56杨砚池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水云南省用水

杨砚池

(大理市银桥镇人民政府,云南大理 671003)

生态文明视角下基于人水和谐的云南干旱研究

杨砚池

(大理市银桥镇人民政府,云南大理 671003)

2009年以来,云南省发生了严重的连续性干旱。这主要是区域性降雨偏少、气温升高、需水量增加、用水效率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应对云南干旱,必须树牢水资源有限、节约利用和循环开发的理念,加强湖泊河流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创新水务管理,探索水价形成机制,高效配置水资源,构建节水型社会。

人水和谐;云南;干旱;节水型社会

生命应水而生,依水而存。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是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资源。2009年以来,云南省境内旱灾频发,影响范围广、程度深、损失重。云南抵御干旱的防灾减灾体系还未建成,干旱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歉收,企业停产等深远影响。同时,水资源的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恶化。人水矛盾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云南干旱问题,构建人水和谐关系,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云南干旱的成因分析

生态文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存共荣、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必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社会发展。按照年降水量多少的地理分布划分,年降水量大于1 600毫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160天以上的地区属于多雨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1 600毫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120~160天的地区属于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80~100天的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60~80天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年降水日数低于60天的地区属于干旱区。云南省的西南部属于多雨区,而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区〔1〕。但是,云南省近年来连年干旱,这警示着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破坏,迫切需要从生态文明视角研究云南干旱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的人水关系。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云南干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然性降雨偏少

干旱是由于较长时间无雨或少雨所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灾害。云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 086毫米,2009年至2012年,年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2009年低16%、2010年低4%、2011年低20%、2012年低13%,其中2011年和2009年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年和次少年〔2〕。降水偏少幅度最大的时段出现在农作物最需要水的主汛期,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导致库塘蓄水不足从而影响城乡供水。

(二)区域性气温升高

气温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首要因子,气温高低代表区域的气候基本特征。气温的升高和降低会导致地表潜在蒸发的变化,进而对区域极端干旱发生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云南省多年平均气温16.6℃,2009年至2012年,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水平,2010年高1.0℃、2011年高0.1℃、2012年高0.5℃,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15.3℃,较历史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2〕。

(三)水资源分布不均

云南水资源总量达2 2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但时空分布不均衡。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全省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而其水资源量却只有全省的5%。云南地处南方多降水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却只占耕地面积的38.6%,比全国的49.2%还低10多个百分点,云南省水利设施年供水量仅为153亿立方米,人均工程供水能力仅为340立方米,比全国的人均440立方米少100立方米。从时间分布来看,云南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降水量的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旱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3〕。连年干旱充分暴露出云南工程型缺水问题成为突出“瓶颈”。

(四)需水量显著增加

随着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民生水利保障标准、供水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以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为重点的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滇池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70多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8,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在全省15个设市城市中,城市水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的有12个,占80%;在全省109个县级城镇中,城市水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的有78个,占71.6%。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4〕。

(五)水资源严重浪费

云南全省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比全国平均水平16%的利用率低了10个百分点〔5〕。在农业灌溉方面,云南省大部分灌区地处干热河谷区,农业灌溉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为主,灌溉渠系输水效率低,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工业用水存在着用水无计划、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第三产业用水户众多且较为分散,用水质量要求较高,用水过程的标准化、模式化、定量化程度较低,造成用水循环率较低,水资源浪费。

(六)水环境明显恶化

云南省乡村生活污水、牲畜粪便和污水普遍为直接排放,甚至一些城市饮用水源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道,随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下降。云南省农村80%以上垃圾、固体废弃物、农户有机肥没有规范收集和处理,形成随意丢弃垃圾、任意堆放有机肥,受径流冲刷后直接进入河道和水库,造成水体淤积和污染。云南省农耕地面积69 381平方千米,耕地化肥年均施用量为每平方千米450千克,农药年均施用量为每平方千米10千克,化肥和农药残留量大,通过雨水淋溶随径流进入饮用水体,对水质影响较大〔6〕。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每年污水的排放量随之加大,使许多河流以及地下水遭受污染,造成了水环境恶化和水质型缺水。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人水和谐的理念思考

人是社会的主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社会性公共资源。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构建和谐的人水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水的特性以及本质内涵,揭示出水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树立正确的人水关系理念,善待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才能自觉地与水和谐相处。

(一)树立水资源极其有限的忧患理念

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水资源演变和刚性需求增加导致资源型缺水,以及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一些地区用水量已经大大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对水资源无节制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水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危害〔7〕。因此,必须摒弃“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增强水危机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树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科学理念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水资源问题上的体现。它是在兼顾经济社会水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能使这种活动得以永续进行。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人水和谐要求人们在水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内,处理好人水关系,合理治水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系统造成的干扰。自然形态的水环境,具有天然的修复能力,但是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云南经济社会规划发展必须按照“量水而行”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多少来确定产业布局并以此来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程度不同,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河流或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树立水资源循环开发的生态理念

自然水生态循环是通过“降雨—产流—入渗—排泄—蒸发”为基本环节来实现的。从水循环的特性来看,水生态处于动态循环状态,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但是水资源不枯竭以及水生态良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都要靠水顺畅地循环才能产生。只有当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破坏和超出这种水生态循环限度时,人水和谐状态才能出现。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需水用水关系,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协调起来,保持水生态各阶段循环整体平衡,实现供给水和需求水平衡、水资源取用和补充平衡、水体排污和自净能力平衡,人与水生态协调发展。

三、构建和谐人水关系化解云南干旱的措施探索

构建和谐人水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进器,也是化解云南干旱的根本途径。人水和谐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多方位研究确定治理目标和具体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的协调统一。

(一)注重湖泊河流保护,维系健康水生态

云南省境内湖泊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洱海、泸沽湖、程海和异龙湖,以这九大高原湖泊为主的湖泊群和境内众多河流体系,发挥着提供调蓄水资源、防洪涝和实施农业灌溉、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湖泊水陆系统循环、栖息繁衍水生动植物、涵养地下水、调节气候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只有开发有度,开发与保护并举,才有湖泊河流的健康,才能实现人水和谐。必须优化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需水量与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质等级的控制,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使河道畅通无阻,修复河流的湿地,还河流弹性空间,增强蓄水防洪能力,维持良好的水环境。通过引水、调水、蓄水、排水等工程措施调节江河湖泊的丰、枯水量平衡,控制河流的径流量,使河流在枯水期具有相对足够的水量来稀释净化污染物质,改善水质,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时空水平衡

水利工程是人水和谐的调节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江河治理及防洪、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解决城乡饮用水不达标和局部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紧缺问题,确保居民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制定合理的水功能区划和排放标准,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完善城乡水利排污工程建设,利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增强水质的净化处理,不断改善处理技术与工程设施,实现处理后水质达到标准。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要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和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推广现代化的喷灌和滴灌系统,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探索水价形成机制,培育高效水市场

结合云南省各地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用水户承受能力等,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分类定价、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力求使水价能够全面反映开发利用的成本、水资源保护、补偿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合理成本,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探索建立水资源宏观统一管理以及微观水权交易体系和排污权交易体系,明晰水权,培育水市场,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达到水资源污染减少、水环境协调发展。探索水资源分级供应定额管理机制,在查清可利用水资源量和合理确定不同水质类型的用水定额基础上,完善水权分配和转让制度,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各种水质类型的水资源各尽其用。

(四)创新水务管理机制,统筹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是具有流动性、不可替代性、功能多样性和使用广泛性的公共资源。获得干净的饮用水是人的基本权利。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水资源配置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了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政府要处于主导地位。云南省水资源短缺状况和水资源以流域为单元、具有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只有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合理划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和监督的职权范围和事权。积极探索城乡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治污与回用一体化管理的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对取水、输水、用水、排水、治污等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构建和谐水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存在着丰富的保护与利用水的习俗、制度、规范、宗教等构成的水文化,是解决水危机、应对干旱、营造良好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从源头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云南水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习俗与社会规范,对于平衡各民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各民族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统的知识,也必须结合应用科学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治理、保护水环境,使科学技术与传统水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科学、适用的和谐水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水活动,倡导节水生活方式,增强珍惜水、爱护水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用水习惯,共同构建起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自律用水的节水型社会。

〔1〕许拯民,赵可锋,梅宝澜,等.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

〔2〕秦光荣.4年大旱教训深刻痛下决心大干水利: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N〕.云南日报,2013-04-22(A1).

〔3〕周运龙.构建投入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全力实现云南水利跨越发展〔J〕.中国水利,2012(15):5-8.

〔4〕曾少聪.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西南干旱:以云南旱灾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24-28.

〔5〕孙洪泉,高辉,张海滨.西南地区连年干旱气象地理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议〔J〕.中国水利,2013(8):21-24.

〔6〕蹇清洪,柳小强,白树明,等.云南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6):26-28.

〔7〕王建华,陈明.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实践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

(责任编辑 杨朝霞)

Research on Drought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ANG Yanchi
(People's Government of Yinqiao Town,Dali,Yunnan 671003,China)

Yunnan Province has undergone continuous drought since 2009.Main causes of drought in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factors including the regional rainfall,rising temperature,increasing water demand,low efficiency of using water,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ollution,etc.To resolve the severe drought in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people must realize that water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so we have to save,recycle and develop water resources,we must reinforce the protection of rivers and lakes,buil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improve water management,explore water price forming mechanism,allocate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ly and construct water-saving society.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water;Yunnan Province;drought;water-saving society

TV212.2:S157.2

A

1672-2345(2014)11-0028-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11.007

云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201311)

2014-09-01

杨砚池,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水云南省用水
A Finite-Time Converg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ction Iterated Dilemma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共建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42
节约洗碗用水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水利学报(2019年1期)2019-03-07 09:08:00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