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切实有用的唐诗新选本*
——读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

2014-03-21 08:54
关键词:选本李商隐唐诗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241000)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灿的艺术瑰宝。历代选家编选的近千种唐诗选本,对优秀唐诗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唐诗的整理考订和研究成果堪称丰硕,但唐诗的普及工作则相对滞后。35年中,除带有选本性质的 《唐诗鉴赏辞典》产生了广泛影响外,质量较好的唐诗选本不过两三种。以致时至今日,各地出版社还在不断翻印孙洙的 《唐诗三百首》,尽管此书从选目上看就显然不足以充分反映唐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但由于近现代在唐诗选注工作方面的滞后,在竞争上,却不能不输给一部两个半世纪前的选本。因此,编选一部从选诗数量和质量上能较充分地反映唐诗主潮与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从整理方式上能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多方面需要,注释详明、资料丰富、赏析切实细致,既广泛吸收古今学人的研究成果,又有撰者自己体悟研究心得的综合型唐诗选本,便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的呼唤。新近出版的集选诗、校注、笺评、鉴赏为一体的刘学锴先生所撰的 《唐诗选注评鉴》(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便是一部能适应不同读者对象的切实有用的唐诗新选本,它也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呼唤。

一、选诗

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艺术上出众的作品大约在2千首上下,其中特别优秀之作约六七百首。清代沈德潜编选的 《重订唐诗别裁集》选诗1928首,基本上网罗了唐诗中可圈可读之作,成为大型唐诗选本的代表。但沈氏从 “诗本六籍之一,王者以之观民风、考得失,非为艳情发也”的诗学观念出发,对李商隐的 《锦瑟》《无题》乃至 《春雨》一类佳作概不入选,不免有沧海遗珠之憾。在沈书基础上再加精选的孙洙 《唐诗三百首》对上述缺失有所匡补,又特别注重诗的可接受性,便于初学者诵习,遂成为二百五十年来家弦户诵之书和小型唐诗选本的范型。但一则由于选诗数量过少 (310首),不免遗漏大量优秀之作,特别是由于过于注重可接受性而不收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碧海掣鲸之作,不免使唐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厚重度难以体现,而且其中也还是选入了一些平平之作。建国以来两部有影响的唐诗选——马茂元先生的 《唐诗选》、社科院文研所的 《唐诗选》,选诗各为五百余首、六百余首,正可说明这是唐诗精品的大致数目。由于时代观念的进展和选诗数量的增加,沈、孙二书存在的缺失自然也得到了纠正补充。《唐诗选注评鉴》共选诗650首,与上述两部 《唐诗选》选诗数大体相当,而具体篇目则各有异同。与 《唐诗三百首》选目相同的共204首,可以说将它的精华全部保留下来了。从大家、名家入选的数量来看,李白、杜甫各60首,李商隐40首、陈子昂10首、孟浩然14首、王维26首、王昌龄10首、高适12首、岑参13首、刘长卿14首、韦应物14首、李益9首、张籍8首、王建8首、孟郊7首、韩愈22首、柳宗元10首、刘禹锡14首、李贺24首、元稹11首、白居易25首、温庭筠18首、杜牧19首,应该跟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还是基本上吻合的。其中李商隐诗入选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诗学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更新变化和对李商隐一类重主观、擅长抒写心灵世界的诗人及其诗歌创作价值的重新发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撰者选诗,总的原则是在注重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重视诗的艺术性与可读性,强调诗的情韵意境风神这些唐诗突出的特征和中国古典诗歌精炼而富于含蕴的优良传统,而对那些缺乏诗心诗情而务为险怪奇崛、刻意苦吟但实乏诗味之作,则无论当时后世的诗名大小,概不入选。同时强调诗歌艺术所应具有的整体性的美学效应,对一些仅有名联佳句而全篇殊馁之作也往往弃而不取。总的来看,所选的650首诗,虽未必每一首都是艺术精品,但可以说大体上反映了唐诗社会教化与个体抒情并重的多重功能,反映了唐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既重视反映时代现实风貌和社会矛盾、人民疾苦之作,又注重以李贺、李商隐为代表的写心灵世界的诗作;对初盛中晚不同时期的作品,亦无轻重轩轾之偏见,上卷至盛唐末的杜甫止,下卷则为中晚唐五代诗,平分秋色,自非偶合。值得注意的是,选目中出现了不少在一般中型唐诗选本中罕见的新面孔。如骆宾王的 《在军登城楼》、乔知之的 《绿珠篇》、宋之问的 《寒食还陆浑别业》、沈佺期的《入少密溪》、张说的 《深渡驿》、王维的 《白石滩》、李颀的 《送刘昱》、岑参的 《邯郸客舍歌》、李白的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韦应物的 《出还》、严维的 《送人入金华》、权德舆的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窦叔向的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牟的 《奉诚园闻笛》、窦巩的 《宫人斜》、陈润的《宿北乐馆》、王建的 《江馆》、韩愈的 《榴花》、刘禹锡的 《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元稹的《离思五首》(其二)、白居易的 《花非花》《华州西》、温庭筠的 《春江花月夜词》《侠客行》《题崔公池亭旧游》、李群玉的 《引水行》、李商隐的《梦泽》 《屏风》 《端居》 《燕台四首》、曹唐的《仙子洞中有怀刘阮》、钱珝的 《江行无题》(其九十八,万木已清霜)等。总数约占全书选目百分之五六。它们也许还称不上是艺术经典,但在题材的新颖、诗味的隽永、意境的独特等方面都各有鲜明的特色,有的还是唐代唯一的诗歌家族的代表作。把它们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可以使人们进一步领略唐诗的丰富多彩面貌。

二、校注

由于是普及读物,《唐诗选注评鉴》的校勘力求精简,一般情况下也只据作为底本的清编《全唐诗》所校注的异文择要出校并据以改字,一般词语的解释也力求简明。但当遇到重要作品的重要异文需要作重点考辨分析时,也不惜篇幅征引有关资料详加考析。典型的案例如崔颢的《黄鹤楼》首句,自明代中叶以来多数选本、总集及评论称引均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撰者详征自唐至明初的唐诗选本、总集均作 “昔人已乘白云去”,证明这是崔诗首句的原貌,并指出“白云”系用 《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之典,指昔人已乘白云驾黄鹤登仙而去,故校定异文时仍恢复了崔诗的原貌。王湾的名作《次北固山下》在作者当世即有两个从题目到首尾两联的文字完全殊异的传本,颔联出句末字亦有 “阔”“失”之异,撰者经过仔细考析,认为题为 《江南意》者乃是作者的初稿,题为 《次北固山下》者系修改后的定稿,并以改定稿为准载录此诗。又如李商隐 《夜雨寄北》或作 《夜雨寄内》,冯浩、张采田因而谓此诗系大中二年巴蜀之游时寄内之诗。撰者承岑仲勉大中二年巴蜀之游并不存在之说而加发挥,从李诗宋明清诸旧本及嘉靖本 《万首唐人绝句》均作 “北”,唯错误及擅改较多的姜本作 “内”,从版本学的角度证明当作 “北”,并列举商隐文内之 “巴山”均指东川梓州一带之山,证实此诗系大中五至九年居梓幕期间寄长安亲友之作。

注释中涉及作者主名、作诗背景年代考辨时,撰者也每详加引征有关材料进行考证。旧题王之涣 《登鹳雀楼》,据 《国秀集》卷下同时选录朱斌、王之涣诗,而此首署处士朱斌作,题为《登楼》,兹从最早的载录归朱斌名下,并于注释中详引当代学者佟培基、陈尚君之说为证。同样,旧题贾岛 《寻隐者不遇》《渡桑干》亦据最早分别载录二诗的 《文苑英华》题孙革作、《御览诗》题刘皂作判归孙、刘。前诗据首句 “松下问童子”及次句 “言师采药去”,证明题当作“访羊尊师”,所访者系道士,非一般隐者;后诗据令狐楚早岁长期居太原,当与长久居并州的刘皂结识,所编 《御览诗》刘皂诗四首当属可靠,故题亦当从之作 《旅次朔方》。刘禹锡的 《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虽系删改白居易 《板桥路》而成,但艺术上远胜白氏原作,已是再度创作的独立作品。或以为此作当归白居易,撰者据《云溪友议·温裴黜》所载刘采春女周德华歌当代名士诗词共十七首,作者均无误,证明此首诗当从之定为刘禹锡作。

作诗年代考证方面,如李商隐的 《哭刘蕡》七律,此前多据冯浩、张采田开成末会昌初商隐南游江乡的成说,将此诗系于会昌二年。撰者据刘蕡次子刘珵墓志及自己所撰有关江乡之游的多篇考证文章,考定刘蕡与商隐大中二年春初在洞庭湘阴相遇,大中三中蕡卒于浔阳,此诗当作于大中三年秋。李白 《长相思》,撰者联系天宝三载赐金放还后作于单父的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之秦》诗的后段,证明二诗所抒均系逐臣去国之思,不过一用直抒,一用比兴,作诗时地当亦相同。有的作品,由于研究者对诗人生平仕历的考证有分歧,系年亦因之有别。刘长卿 《新年作》,有作于南巴与睦州二说。撰者据诗中 “岭猿同旦暮”及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之句,认为刘贬南巴虽历经江西侯命、重推之情事,但最终仍赴南巴贬所,此诗 “已似”句乃指自乾元二年初奉贬命至上元二年 (757-761)春在南巴贬所之时间,并据 《长沙过贾谊宅》及 《秋杪江亭作》勾画出贬途所经的路线。

《唐诗选注评鉴》对典故的注释,多征引典故出处的原文,而较少用简述大意的做法。这方面与一般的选本明显不同,而比较接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的注释。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一部分读者 (中学语文教师、大学中文系学生、研究生乃至青年教师)的需要。像韩愈的《石鼓歌》、李商隐的 《锦瑟》之类作品自不必说,即便是短小的绝句如窦牟的 《奉诚园闻笛》、李益的 《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由于句句用典,如果不征引典故出处原文,不但一般读者难以透彻理解诗意,就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读者也不易理解其用典的技巧。由于征引原文之后仍有解释,并不会影响一般读者的理解。

三、笺评与诗人小传

所谓笺评,实际上是对所选诗历代诠解与评论的汇集,即集解与集评。由于所选绝大部分均为历代选本、诗话反复选载、提及的名篇,故资料相当丰富。撰者还将所收材料扩展至近人乃至当代学者,举凡刘永济、俞平伯、朱自清、钱锺书、萧涤非、程千帆、沈祖棻、马茂元、胡小石、罗宗强、郝世峰、王水照、王运熙、王蒙、莫砺锋等著名学者、作家均有所载录。将自唐迄今的这一系列材料汇集在一起,等于为有兴趣深入研究所选名篇的读者提供了一份阐释史的资料长编。一般的读者也可藉此开拓眼界与思路,从诸多不同角度的阐释评论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丰富和加深对诗旨诗艺的体悟理解。表面上看,这只是资料的搜集展示,实质上它们蕴含了历代学人的研治成果,本身具有丰富的学术涵量。

每位诗人都有一篇小传。文字虽简,却包含了历代学者对诗人生平仕历的考证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傅璇琮、陈尚君、陶敏、谭优学等学人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生平考证的最终成果,其中如李商隐、温庭筠还包含了撰者自己的考证成果,凝聚的学术含量同样相当厚重。

四、鉴赏

选诗有选家的评点,早在唐代殷璠 《河岳英灵集》、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已开其端,其后如明代唐汝询 《唐诗解》、清代金圣叹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徐增 《而庵说唐诗》、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更衍为篇幅较长的疏解与品评。但选诗千首以上每篇均撰鉴赏文章的成功尝试则为1983年组织近200位学人撰著的 《唐诗鉴赏辞典》。它的广泛流行,长销不衰,证明了社会上对这类书籍的长期需要。《唐诗选注评鉴》吸取了它的经验,为每篇诗都撰写了一篇鉴赏文章。这主要是为一般读者所设置的,却无疑是全书用力的重点。基本做法是在疏解诗意、再现诗境的同时对全诗的艺术风貌及特色做一些品评。由于是在集解集评的基础上进行鉴赏,故撰者的这部分内容既能广泛吸取历代学人正确的解释品评,并加以融通发挥,又能发现前人阐释评点的误区而加以纠正。撰者所写的鉴赏文,以全面细致切实为主要特点,既力戒求深反凿,又避免空泛玄虚。长篇如 《长安古意》《春江花月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 《秋兴八首》《韩碑》等固赏析详尽透彻,短章如 《锦瑟》《贾生》《隋宫》(七律)《晚晴》《齐宫词》,亦细入毫芒。所选虽均为历代评语甚多的名篇,但撰者仍力求有自己的独特体悟发明,或有新的切入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不但撰者专攻的李商隐、温庭筠为然,就是李、杜等大家之作亦有自己的看法。像 《秋兴八首》,撰者就在前人、近人的基础上提出 “故园心”与 “故国思”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方面来概括组诗的内容意蕴,并指出 “百年世事不胜悲”更能深刻提示组诗的内在意蕴,即抒发诗人对唐王朝由极盛转衰的沧桑巨变的深沉时代悲慨与个人悲剧命运的感慨,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巅峰的消逝。联系撰者对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江南逢李龟年》等诗的鉴赏,读者对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特征、价值和意义或许有进一步的体认。对李白的许多名篇,如 《古风》(大雅久不作)《蜀道难》 《将进酒》 《长相思》《关山月》《杨叛儿》《长干行》《清平调词》《子夜吴歌·秋歌》《襄阳歌》《梁园吟》《峨眉山月歌》《金陵酒肆留别》《渡荆门送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题戴老酒店》诸诗的解读品鉴,同样有不少独到之见。即便是像金昌绪的 《春怨》、孙革的 《访羊尊师》一类短章,撰者也都力求道出自己的感受,对诗的特色有所发明。

撰者早年师从林庚先生研治唐诗,于林先生对唐诗的整体把握与对作品的灵心妙悟朝夕濡染;其后又执教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并长期从事唐诗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唐人别集的整理,有《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温庭筠全集校注》等为学界公认的古籍整理标杆性著述;又是 《唐诗鉴赏辞典》撰稿字数占全书十分之一的主要作者,先后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他鉴赏辞典撰写过近500篇鉴赏文章,是国内长于此道的作者。这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为撰写这部历时四年、长达290万字的 《唐诗选注评鉴》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撰者对此书的定位是切实有用,希望它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受到读者这样的认可。历史对于精品是不会湮埋的,相信刘先生辛苦著书于读者切实有用的愿望定会实现。

(刘学锴 《唐诗选注评鉴》,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猜你喜欢
选本李商隐唐诗
嘲桃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石榴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