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模式改革探讨

2014-03-21 06:53:05张玮玮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应用型考试

董 昭,张玮玮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随着1999年第二次全国性院校调整,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升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本科学校近1200所,其中新建院校占56.642%。据专家估计,在2016年,全国将有10个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50%。也就是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普及化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将面临机会和竞争并存的状况,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这要求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要紧紧依托社会需求,同时需要对教育质量做出及时准确的跟踪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专业、课程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等可以或者说应该不同,我们需要依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新型考试模式进行探索。

1 传统考试模式的特点及问题

1.1 考试方式单一

在高校中,考试多采用在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被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形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这不利于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甚至于旷课,而考前拼命复习——“临阵磨枪”,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轻学习重复习的“高校学习之怪现象”;另一方面,客观上讲,仅仅通过一次闭卷考试,根本无法全面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映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考试内容结构不合理

传统考试内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结构程式化,题目被牢牢地套在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类型框框中,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符合专业特点的题目乏陈可见。另一方面,客观性考题过多,试卷中包含大量对概念、原理、公式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察的题目,答案标准化,实际上这仅仅只能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所谓的主观性试题其实是换了形式的客观性试题,仅仅只是多点计算过程而已,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在实际生产中的调研,没有认真地对主观性题目进行选题、出题。这导致主观性试题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1.3 考试功能薄弱

高校中,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考试的组织管理上,每学期根据教学工作的安排,认真严格地按照预定时间安排考试,组织巡考、收取相关存档资料等工作,忽视了对任课教师关于课程考试评价与总结的检查工作,也没有把检查结果及时向二级学院和教师进行反馈;很多教师也把期末考试当成本门课程最后的工作任务,认为把试卷批改完再草草进行试卷分析就万事大吉;而学生机械化地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考试,缺乏学习的自发性和能动性。所有这些都不能有效促进并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模式改革

考试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认识到目前考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基础上,对现有考试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构建出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试模式。

2.1 转变观念认识

做好考试模式改革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即如何去正确认识考试。高校现在的考试把焦点放到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考试的真正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考试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效果重要评价手段的考试,一定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全面反映出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2.2 改革考试方式

在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考试方式要脱出固有形式,不能再按照旧的模式——在期末进行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而应根据专业或课程的不同有区别地开展。至于具体采用何种考试方式,不是由领导或者教师决定的,它应该由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决定。除了采取期末开卷、闭卷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的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方式。平时考核的形式可以包括综合性作业、课程设计、答辩、汇报演出等等。笔者认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更应尽量减少或取消闭卷形式,尽可能采用真正能够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试形式。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采用了用表演汇报演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效果颇好。

2.3 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应以培养具有应用型、地方性人才为依据,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对考试内容进行设计,要从培养专业人才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转型,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更具备竞争力,应适当增加各类从业资格、资质考试的比重。

2.4 规范考后评价制度

一个行之有效的考后评价制度是考试的重要组成环节。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制定评价程序和标准时,要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要在体现知识水平的同时不忽视差异性。评价要体现考试的三大特点:即公平性、公正性、严肃性,要降低评分的主观性。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充分推动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 结语

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教学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评价手段的考试,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模式的改革,建立符合培养目标的考试机制迫在眉睫。

[l]徐宇琼.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2]蓝昌裕.高校考试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丽水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l(2).

[3]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7).

[4]刘亚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考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l(9).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应用型考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2:28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2:25:07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厦门市2009—2014年体育教师入职技能考试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