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涛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内驱力在高校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的作用
姜 涛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高校选树什么样的大学生先进典型,让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才道路,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学生内驱力是先进典型成长的内部动力,在高校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内驱力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营造大学生先进典型成长的氛围,让他们能看到、能学会,能用正能量的不断传播促进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向上.
内驱力;先进典型;高校;典型培育
内驱力一词是美国心理学家R.S.伍德沃思(1869-1962)于1918年在《动力心理学》中提出来的,主要在心理学范畴中表示激起行为机制的原动力[1].内驱力与生物的内部稳定状态及需要有密切关系,动物必须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才能维持生命.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而产生行为的全部过程称作动机作用.伍德沃思重视动机的研究,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和机制,驱力发动机制,机制可以转为驱力.
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一内驱力,又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二内驱力,又称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其实质是一种无意识力量,源于最原始的,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说到内驱力时会常常提到“需要”一词,但严格地说,需要是主体的感受,而内驱力是作用于行为的一种动力,两者不是同一状态,但两者又密切相连,因为需要是产生驱力的基础,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要激发青年学生的内驱力,使其在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下,自觉按照先进典型的成长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2.1成为先进典型是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驱力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人类个体依靠这种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努力成为社会正向要求的人,即成为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向上的人.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知识、能力相对优秀的代表,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更加强烈.“马斯洛的‘人性典范’是‘最完美的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如此.譬如从道德和社会性来看,自我实现者具有利他性、献身精神、乐于助人、关爱人类、人际和谐等特点.”[2]
自我实现需求的本身就包含成为“最完美的人”的要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成长为先进典型就是在内驱力的不断驱动下,按照社会或学校提供的先进典型的规范标准,不断前进的过程.“大学时期是青年身心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自我意识异常强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渴望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荣誉的意识日渐强烈.先进典型的成就使大学生得到成功者的心理体验和满足,他们能将先进典型作为自己强大的驱动力,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追求,奋发上进.”[3]
当然,这种所谓的规范不是用尺子和量杯定好刻度的死板标准,而是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走向先进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成为既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又有自身特点的鲜活典型.
2.2成为先进典型是个体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渴望荣誉和尊重,这种不断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向着先进典型的目标迈进.
当然,先进典型的成长不是简单达到某一个固定目标,更多的是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态过程.《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提出“止于至善”的要求,就是表明成为“最完美的人”没有定格的一瞬,只有永恒的、不断的追求.
高校培育的大学生先进典型,一方面需要学生的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内驱力促成的自我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成长为某个或某种先进典型没有止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向谁看齐,不是达到某个高度或达到什么刻度就可以停下了,必须是动态的、不断攀登的过程.先进典型本身也需要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活力,让自己向新的高度迈进,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进步和成长.
2.3成为先进典型的真正境界是得其意而忘其形
其中,coordError、iouError和 classError分别代表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坐标误差、IOU误差和分类误差,计算公式如下(5)(6)(7)所示。
学习先进典型,最主要的是学习先进的精神实质,把握先进典型成长的路径,做到得其意而忘其形.也就是说,要成为学习榜样不是一定要像学习典型一样必须获得奖学金、成为“雷锋标兵”,也不是简单的天天做好事,更不是一定要去献血或造血干细胞(这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成为真正的学习典型是将勤学好问、不怕吃苦的学习精神化为终身学习的原动力.这就好像我们学雷锋,并不是为了成为“雷锋”,而是希望通过雷锋精神武装自己,内化成为自己的内在素质,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成为有着雷锋灵魂的人.
也就是说,学习先进典型不是邯郸学步,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要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的内在品质,活学活用,不去追求“XX第二”,只去开创自己的“XX第一”.
这样就不难理解,当内驱力积极暗示我们一定要成为某个先进典型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原有榜样,而是通过努力成为具备个体元素的另一个新榜样.同时应该深刻认识到的是学榜样是升华,是创造,是一个崭新的成长过程.
2.4成为先进典型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刺激和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自我发展放在第一位,围绕学生发展做工作.为大学生选树各种先进典型,刺激和激励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调动了人们潜在的积极性.由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具备积极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当先进典型确立之后,先进典型自然就会成为其他个体追逐和超越的目标,从而实现其‘优越感’.先进典型的树立,有利于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局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激励作用.”[4]
高校中的先进典型就像路标,他可以无声地告诉你,怎样的道路才通向你向往的方向,怎样的迈步才能达到你理想的目标.在这些“路标”的指引下,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得以获取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能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万马奔腾当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
3.1以德为先,注重先进典型的多样性培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时,首要考虑的也要是德.“德”是先进典型的灵魂,在以德为先原则的指导下,也要注重先进典型的多样性培育.
我们所讲的“德”,是指社会主义道德.即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以德为先,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导,是先进典型培育的最基本要求[5].
高校要通过培育树立多方面典型的过程,在社会主义道德灵魂的指引下,让学生的成长有充分的空间,使大学生多维发展.比如,通过“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年度人物”评选、“十佳大学生”评选等活动,在校园里培育大学生志愿者典型、学习典型、自强典型、校园文化活动典型、社会实践典型,等等,让学生在德育框架下,经过内驱力的充分驱动,依照个人特色,成长为各具特色的典型,使大学校园在先进典型培育工作上出现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3.2实事求是,增强先进典型的可学性
要让高校的先进典型可敬、可学,实事求是地挖掘出其成长历程和思想根源尤为重要.过去,在选树先进典型时,为了突出其典型性,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对其事迹进行拔高,导致先进典型变得高不可攀.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先进典型都是高大全的完美形象,就像我们总是找不到的、妈妈口中讲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当大学生个体在内驱力的引导下向先进典型努力靠拢时,却出现了跳一跳甚至跳几跳依然感觉差距很大的现象,就会使大学生个体丧失学习先进典型的积极性,得出“别人家的孩子”咱比不了也学不来的结论,也就失去了树立先进典型的意义.
“教育者应该抓住人的感知对比规律、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使榜样形象更加丰满,榜样事迹更加充实,及时进行引导和灌输,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难.”[6]
因此,在选树先进典型时,一定要在可学性上多下功夫,要明确典型成长的基础,成长的环境,充分挖掘先进典型成长的思想根源.让其他同学感觉到,学习先进典型从哪里入手,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使自己顺利成长.同时,先进典型就在自己身边,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有机会和榜样一样成为先进典型.这样,先进典型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身边的、能感知、能触摸、能交流、能学习、能模仿的活生生的动力源,就能营造出大学生学先进、当先进的校园氛围.
3.3激励为主,营造先进典型的成长氛围
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激励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益于大学生成长而又有别于内驱力的一种外部条件.这种外部环境的氛围营造对激发个体内驱力很重要,浓浓的成长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各种先进典型的脱颖而出.高校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大学生个体内驱力充分涌流,从而成长为各方面的先进典型[7].
从管理学角度讲,外部的激励一定要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执行要有长期性,不能朝令夕改,让大学生从现有机制中找到个人努力的方向.激励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比如,学习典型的奖学金就是一种激励,而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典型来讲,给他们提供更大更多更绚丽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也是一种激励.大学生志愿者及社会实践典型等可以用评先表彰的形式激励,让每个大学生在校园里都有自己展示的机会,都能生活在阳光下.
[1] 互动百科.内驱力[EB/OL].2012-12-08.http://www.baike.com/wiki/%E5%86%85%E9%A9%B1%E5%8A%9B.
[2] 申来津,朱颖慧.论马斯洛的理想人性模式:兼谈雷锋精神[J].理论前沿.2012,5:20-22.
[3] 张丽芳,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7:217-218.
[4] 陈维民.先进典型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3-36.
[5] 吴云志,王可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510-513.
[6] 喻军,曾长秋.论大学生认知心理的优化:以先进典型教育法为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1:173-176.
[7] 崔革.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4):98-101.
TheRoleofInnerDrivingForceinCultivatingAdvancedTypicalExamplesamongCollegeStudents
JIANG Ta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DandongLiaoning118003,China)
It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educators to set what kind of typical examp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let them choose different developing way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demands.The inner driving forc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inner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typical examples,whic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example cultiv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otivate the inner driving force of the students and how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to cultivate the advanced typical examples,which can help the students see,learn and use the positive energy to promote an active campus culture.environment.
Inner driving force;Advanced typical examples;College;Cultivation of typical example
陈 欣)
2014-05-13
201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Lslktsz2012-033).
姜涛(1973-),男,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
A
1008-2441(2014)04-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