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芸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选择
严芸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今很多高职院校重职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文章针对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提出夯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质,需要构建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及其达到的某种程度。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经济形势越来越好,腐败现象却似乎越来越多,眩富仇富不断升级,社会道德观严重滑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要提高其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但是办学过程中过度强调职业技能,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工科类专业学生,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一)管理层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偏差
高职院校的部分教育管理者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提升,认为专业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的首要条件。因此整个教育过程功利性较强,高职教育演变为学生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培训,扼杀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当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人们才意识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多数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处于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阶段。不少人还是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没多大实用价值,所以根本没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系建设和管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是“先成人后成才”,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会操作的机器”。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崇高理想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偏差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他们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重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围绕专业课程教学这个中心,部分教师甚至担心能否按教学计划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即使他们当中有些人兼职担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但也缺乏对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长远思考,不重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也谈不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由于师资培训及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往往不到位,大部分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采取不参与的态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完全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辅导员的任务。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让他们明白人文素质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培养人文素质高、职业技能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
(三)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偏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原本精英化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招生数量的增加,培养人才的质量却没有提高,反而成下降的趋势。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体制下,大部分学生对就业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学习积极性不高,功利性价值取向明显,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更缺乏正确认识,素不知人文素质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轨迹,关系到做人、求知、做事、交往等方方面面。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道德滑坡和信仰迷茫,对他人缺乏信任。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语言表达、文学写作、艺术品位等方面水准低下,人文知识匮乏,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潜力匮乏,使其只是懂得某一项或几项技术,或者直接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某项工具。人文素质教育是个终身教育的过程,短期不可能立竿见影。高职院校如果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日常的人文素质教育又得不到重视,学生不能顺利地将所学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走向社会后表现为任性执拗,孤僻胆小不合群,待人处事方式不合情理,社会适应能力差,人生发展的职业规划只是空谈。
(四)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性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是三年学制,去除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专业课程学习最多两年半。学制短,时间紧,教学内容多。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也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很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大都以选修课形式开展,数量缺乏、课时安排不合理,尤其采用大班课堂教学,师生难以有实质性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教学又多以理性说教方式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况且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对那些内容缺乏新意、重复较多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更加排斥,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又经常因为实训或者考证不能按时上课,给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学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针对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的状况,高职院校构建系统而全面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夯实工科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管理体系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人成才,这是教育的理念。某种意义上说,“成人”乃是“成才”的前提,人格对于成功人生意义重大。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不但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得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把“成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尤其是提高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结合实际情况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矫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为人表率。高职院校还应确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进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先“成人”,培养其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教育的主体,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最终使其成为技术过硬、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栋梁之才。
2.努力构建教育评价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教学要凸显针对性和差异性,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主体精神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精神。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当密切配合,构建全员育人模式,所有老师都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中来,保证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实施,并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时,应多方位地考查教师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育人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受益面,而非单纯的考查教师是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定量打分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教师去创新育人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着力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传播人文文化的重要场所。浓厚的人文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高尚情操的陶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空间有限,要充分挖掘能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资源,开发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平台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组织工科类专业学生多参加社团、协会等开展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讲座和论坛,以及其他学生团体性文体活动、各类比赛,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事业心,强化其合作意识。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义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校园网络,创建网上校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阵地的作用,拓展素质教育空间。高职院校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有利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4.积极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支文化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从政策上加以引导,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来调动教师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其钻研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构建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督,转变教师固有的陈旧观念,使其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再次,学校为教师多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促进他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加强其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
(二)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处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呈缩减之势。高职院校除了要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之外,还需要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从新生入学开始,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着重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举止养成、行为规范认知等方面进行教育。然后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符合工科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和自主学习等活动,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资源,有效地开展学生主体性教育活动。总之,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人文情感,并内化为人文精神。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的工科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核心,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关键。只有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中,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两者教育的目标要相辅相成,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体现专业教育的价值,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成人成才全面发展。在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指导方针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工科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因材施教,重视个体差异性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抗挫折能力。
3.加强社会实践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躬行实践是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内化”为精神品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内化的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空间。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实现制度管人和最终效果管控,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创设广阔的舞台。通过各种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感悟、体验和领略人生的真谛,并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去辨别社会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朱爱胜.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2-64.
[2]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37.
[3]司春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7):44-50.
[4]皋玉蒂.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素质的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5-25.
[5]温希东,孙德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8-50.
[6]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高教﹝1998﹞2号文件.
[7]唐星.罗黎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36):140-141.
[8]王丽.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2007(4):68-70.
[9]夏剑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30):176-177.
[10]李刚,周丙洋.商贸类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9-52.
[11]樊登柱.高职院校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的改革与实践——以汽车检修专业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1):43-46.
(编辑:那张军 徐永生)
Means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Yun
(Schoo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wards talent training.However,numerous vocational colleg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rather tha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In light of insufficient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instruction syste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humanistic qua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 fu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ed high-quality talents.
vocational college;engineering;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G 711
A
1671-4806(2014)03-0060-04
2014-03-20
严芸(1982—),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