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平 刘一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以美化课程为基点的微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章安平 刘一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微观教学组织、微观教学管理和微观教学保障三个层面构建系统的微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以课程美化为基点的微观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开发等环节的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激发教学主体活力并提高教学创新成效。
美化课程 微观教学 运行机制 课堂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在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等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宏观和中观层面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号)、《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69号)都明确指出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层面的课程学习质量,而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最终要依托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微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为宏观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最扎实、最有效的保证。浙江省教育厅适时出台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进一步提出了要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探索以美化课程为基点的微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偏向于宏观、中观课题,以逻辑演绎为基本范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微观领域的研究。黎德山(2003)指出高校微观教学改革自身的缺失是微观教学改革成效不足的根本原因,对此应通过设置教学改革组织机构、树立新型教学观和构建教学改革促进系统等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补救。杨再石(2003)围绕微观教学设计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微观教学设计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彭丽(2006)则在课堂微观教学模式中引入建构主义的脚手架理论,分析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的支架式微观教学范式。李文爽(2011)从微观教学环境建设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当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自由、宽松与和谐的精神。
金学军(2011)指出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微观保证,在分析影响课堂质量的现实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宋德发(2011)则创造性地提出“微观教学学”的概念,认为“微观教学学”的研究主体以一线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和“体悟”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用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周建松(2012)更进一步指出微观教学改革需要处理好课程、课本、课堂、课余、课外、课表等环节的关系。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微观教学的实施成效问题,对微观教学概念的本身尚未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导致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逻辑起点。为此,本文以美化课程为切入点,在对微观教学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角度探讨微观教学的组织运行机制问题,以期对具体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微观教学的内涵诠释是对其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微观教学是教学研究逻辑层次中的概念,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范围,以课堂教学中各种变量为要素,以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联动行为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操作措施的内在微观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由一门课、一堂课、一个教学情节甚至是一个教学行为构成。
微观教学的组织和运行重点关注教学行为本身,主要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便给教师提供行动措施指引。由于课程是微观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美化就成为微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课程美化为基点的微观教学改革就是通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开发等环节的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激发教学活动主体的活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由此可见,微观教学的“微观”既指研究对象的“微观”,又指研究目标的“微观”。
(一)微观教学组织
微观教学组织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具体包括:
1.教学准备。就微观教学而言,课程体系改革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课程应当涵盖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必须具备明确的课程定位、科学的课程设计理念、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及功能完善的教学环境。
(1)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回答这门课为何建,为谁建的问题。例如,《外贸单证操作》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外贸单证员。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制作和办理各种外贸单据,能审核信用证和各种外贸单据,能分析和处理各种外贸单证问题。这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归宿。课程定位的美化指标是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课程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2)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需要科学设计理念的指引,需要回答这门课如何建的问题。课程设计理念的美化指标是体现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和专业人才市场新需求。《外贸单证操作》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见下图)。
图 《外贸单证操作》课程设计理念
(3)课程团队组建。课程质量提升需要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需要考虑团队的职称结构、年龄机构及学缘结构等因素。课程团队的美化指标是结构合理、体现“专兼结合、双师素质”要求。《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创造性地提出“双元双优”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培养和遴选分别形成优秀的教师职业人队伍和优秀的外贸单证员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双元双优”课程教学团队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共同开发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等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外贸单证员职业人。课程团队中行业兼职教师均为外贸单证一线业务专家,行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超过1:1,同时配备1名优秀教育技术骨干。为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行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进行朋友式结对。该课程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双元双优”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该模式入选国家示范性建设项目建设二周年成功案例师资队伍建设案例之首,获得教育部专家的认可。
(4)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开发、授课计划和实训计划制订和教学单元设计等要素。课程教学设计的美化指标是知识、素质、能力“三要素”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学习方法指导简明有效。以《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为例,首先在工学结合模式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分析外贸单证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共同开发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根据已开发的岗位职业标准,结合课程教学的各项要求拟订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其次,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真实性、代表性和综合性原则设计11个项目活动载体。再次,以外贸单证工作过程为线索共同开发项目教材,每个项目都包括学习目标、工作项目、操作示范、知识链接和能力实训五个组成部分。该课程开发的教材《外贸单证操作》在2013年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最后,拟订授课计划和实训计划,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将课程标准解构细化成具体教学模块。
(5)教学环境建设。课程教学的实施需要建设符合职业性、安全性、齐全性标准的教学环境和场所,以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安排。在教学环境建设与改造中,要提高教学场所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使其布局符合小组研讨、上岗演练、技能培训等研讨型、参与型教学的需求。教学环境建设的美化指标是教学场所职业化设计、硬件得到经常性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全部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让学生以外贸单证员身份进行业务操作,形成职业认同感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将教学设计付诸实践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加工与传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等环节。教学实施的美化指标是符合教学目标,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1)教学内容的呈现与传输。课程教学内容应当注重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应当灵活运用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碎片化资源类型,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资源优势,推进微课和慕课的建设,推进课程数字化改造,可以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以《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为例,通过对外贸单证员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外贸单证员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任务,把课程内容分成审证和改证业务操作、制作商业发票和装箱单操作等11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充分体现外贸单证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素质、能力、知识等要求。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外贸单证操作》课程采用以项目导向、以外贸单证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课程同时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内容与外贸单证员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考证内容相融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3、教学评价。设立多维度标准,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办法,强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导向。对于终结性考核的实践内容,要明确考核重点和具体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的美化指标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模式多样化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外贸单证操作》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他评和自评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该课程最终成绩除了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外,还包括平时每次上机实训成绩的过程考核;除了校内考核之外,外贸单证相关企业对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的评价也作为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
(二)微观教学管理
微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构建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微观教学管理主要围绕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展开。专业教学标准涵盖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方面,是落实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保障。在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当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的课程体系,同时稳步实施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地进行科学调整。
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管理需要组建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级督导、教务处、教研室和课程组层面。督导制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从而给微观教学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教务处是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管理部门,承担指导微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的职能。教研室是教学基层单位,往往能及时传递最真实的教学效果信息。课程组则是微观教学的自我监督主体。学校应当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争取覆盖到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师,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定期活动制度及考核制度。
(三)微观教学保障
为保证微观教学组织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并逐步完善一套科学系统的保障制度,包括教学规范与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等。具体可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课程带头人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实现,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对选择性学习和研讨性学习的认识,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
微观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应当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升级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在功能上进一步实现学生课程自主选择权、教师授课管理权和系部常规教学督管权,提供多终端平台的课表查询、成绩咨询、场所预约等服务,对师生教材选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便捷师生教学基本信息共享,全面推动教学信息化进程。
[1]周建松.基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微观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6).
[2]宋德发,张瑞瑶.呼唤“微观教学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7).
[3]金学军.课堂教学:高等教育质量的微观保证[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1(5).
[4]李文爽.创造能力培养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观教学环境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5]彭丽.网络环境下支架式微观教学范式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4).
[6]杨再石.微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J].中国远程教育,2003(17).
[7]黎德山.高校微观教学改革之缺失及其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3).
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以美化课程为基点的微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A002);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主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kg2013747);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职教育合作学习的应用路径和行动方案研究”(KT20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