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
@包凡一:很多中国父母表达爱孩子的方式是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给予无所不在的庇护,但保护过度反而造成孩子像温室苗圃,自理能力差,缺乏爱心。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和爱心、孝心教育。早些让孩子了解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理解父母的不易,反而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具备社会责任感。
@俞明祥: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笑对不公的释然。心静而慧,心宁而智。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在自由的时空里做自己喜欢的事,给生命正能量,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活得坦然深刻!
@尹建莉:在道德和不道德间,有一种“次道德”,即无法说它坏,但也不能说它好的行为。比如自己花钱阔绰,对他人却一毛不拔;一张餐巾纸可以擦掉的东西,总要撕两三张去擦;为了某种具体的利益而假离婚等等……父母身上的“次道德”有榜样作用,对儿童影响甚远,它不会让一个人变坏,但会让一个人格局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