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
中邮基金前冠军基金经理厉建超或因涉及老鼠仓被调查。3月初传出这个消息后,掀起巨大波澜,因为在公募基金15年历史中,这还是首次有业绩冠军基金经理被查。
在此10天之前,最大规模的老鼠仓、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老鼠仓案开庭审理。
何为老鼠仓?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或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等到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股票率先卖出获利。显而易见,如果基金经理做了老鼠仓,就会对投资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那么,基金频出老鼠仓,投资者该怎么办?该赎回基金吗?
基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是,应该声讨,但没必要恐慌。
尽管老鼠仓频频发生,但依然不得不承认,中国公募基金的监管其实是最严格的。基金总数早已突破10 0 0只,而每年被查到的老鼠仓只有几例,只是极个别事件,投资者没必要因噎废食。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老鼠仓让基金公司也很头疼,声誉受损严重。他同时指出,老鼠仓频频被追究,并不是投资环境变差了,而是监管变得更严了。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细节显示,马乐案线索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日常监控,其通过海量数据筛查比对,及时发现了该案线索。据了解,2013年4月,上交所市场监察部监控显示,严某等3个个人A股账户与博时精选基金账户交易股票存在很高的趋同性,共涉及股票2 9只。作为重要线索,上交所将其上报中国证监会,随后证监会稽查局将线索移交深圳稽查局调查。
其实,2013年陆续披露出一系列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涉嫌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被调查的事件,新的捕鼠“神器”威力尽显。在大数据之下,隐蔽性极高的老鼠仓也很难遁形,做老鼠仓的基金经理虽然只是个案,但也不断被揪出来。
那么,这些老鼠仓的损害到底有多大呢?也许,道德的破坏力或者更甚于实际金钱损失。
从已经发现的情况看,因为基金监管比较严格,基金经理即便涉嫌老鼠仓,也只是偷偷摸摸的小规模行为。
从过往的经验看,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的规模都不大,马乐已经是极端案例。检方认定,2011年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马乐操作自己控制的3 个股票账户,先于(1-5个交易日)、同期或稍晚于(1-2个交易日)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账户,买入相同股票76只,累计成交10.5亿余元,从中非法获利1883万元。
在此之前,王黎敏和唐建这两位老鼠仓的当事人,捞钱都过百万元,刘海、涂强的收益也有几十万元。张野捞钱最多,其操作的“周蔷”账户实现盈利93 9万元,收取“感谢费”200万元。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黄林于2 0 07年3月至2 0 0 9年4月任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基金经理期间,操作其控制的荆某账户,先于买卖宁波华翔等8只股票,结果亏损5.4万元,被戏称为“最悲催老鼠仓”。
正在调查的厉建超事件,则是一个特殊典型。他管理过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以超过80%的收益率成为当年冠军基金。资料显示,在厉建超任职的2012年5月到2 013年7月期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收益率为6 9 . 5%,而同类基金当期表现仅有14 . 31%。我们在为一位人才堕落惋惜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他管理的基金业绩还不错。其实,尽管有基金经理偷偷的做老鼠仓,他们也会顾及自己的基金业绩,不会太出格。
可以肯定,基金老鼠仓肯定损害了投资人利益,要坚决打击。但是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基金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工具,涉嫌老鼠仓的基金可以卖出,但别对基金行业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