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霞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直指学生心灵的工作,教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并积极运用于实践,有利于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教师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
关键词:心理学;班主任;中学生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杂碎,如果不注意目标和方法,就会把自己淹没在大量俗务中,弄得身心俱疲。那么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呢?
笔者曾经在多年的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并积极尝试着运用到班级建设中,这对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营造班级浓厚的学风,以及促进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沟通从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具有良好的工作效果。
1 根据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学法指导,创建班级良好的学风
1.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中开展理想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结构、智力、学科学习能力等,是主体心理结构中的认知因素,它们能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组成了主体的认知系统。在主体心理结构的非认知因素中,有些能直接制约和影响学习活动,例如动机、兴趣、爱好、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系统跟认知系统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使主体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 笔者对高一学生进行了有关学科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学法、成绩分化的知识点、喜欢的学习方式等。
深层次的动机可以激发学生持久、深入的学习。所以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与现在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分享参观汇源果汁工厂的感受;分享中国产品出口的价值对比等社会热点问题;介绍个人参加的教育基金会针对打工子弟学校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开展的图书项义工活动目,并与贫困地区的班级结对子。学生从中感受和体会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创建学习环境,鼓励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好的学习物理氛围。笔者针对高一学生回家后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写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经过各方同意,班级决定在下午放学后,允许学生自愿留在教室写作业一个小时。班级共同学习的氛围,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同时错过交通高峰期。
在一次课后作业中,有一道习题学生普遍不会做。笔者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先尝试自己解决,大约1/4的学生经过个人努力解决了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剩下的几名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有三种主要方式:自主学习、同学讨论、寻求教师帮助;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总是依次按照这样的顺序解决问题。
1.3 了解遗忘曲线,掌握记忆方法
记忆是各项认知活动的基础。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笔者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其认识到及时加强复习,将分散记忆和集中记忆结合起来,可以事半功倍;利用睡前时间和早起后时间尝试回忆和记忆,可以防止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从而提高记忆效率。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单元学习结束后,自己总结归纳本单元知识体系,并进行优秀总结展示。在每个单元检测后,要求未达标的学生找老师讲解知识点,督促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防止出现分化。
1.4 学习他山之石,开展学法交流
笔者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购买并推荐班级阅读《清华北大高考状元谈高考》,要求每天的值日班长轮流写一篇读后感。班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都会组织开展学法交流会,请成绩优秀及各学科成绩进步显著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班级也开展读书会,交流推荐个人喜欢的书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1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和谐班集体。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一般地讲,人格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性格是可以通过行为塑造的。
笔者在班级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深受同学们喜爱,有的学生几乎在班级没有朋友,个别学生性格冲动具有攻击性。班级因此召开了“培养良好个性,创造和谐集体”的主题班会。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们列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同学及其个性特征,比如善良、幽默、热情、开朗、关心别人、爱帮助人、自信,同时也列出了不喜欢的个性特征,比如自私、语言粗俗、沉默、孤僻等。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人在融洽的环境中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内向不肯发言的特点,班级开展每天早读值日班长3分钟演讲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语言表达能力。为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和交往,在学校组织的春游、参观等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均分组活动,然后在班会中展示汇报自己小组的风采;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完成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精神伴两地班级共同成长”主题班会,在学校班会展示活动中获得了特等奖。在年级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及学校开展的艺术节活动个人项目中,学生均采用班级海选方式,最后胜出者代表本班参与年级比赛和学校活动,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
2.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家校沟通
在班级工作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A男生在与同学有小矛盾时,会爆发性地挥起拳头打同学,攻击性较强;B男生经常在班级故意大声说话或做搞怪的动作,招惹同学注意,甚至有时当家长不允许其去网吧时威胁家长要跳楼;C男生不善言辞,有时在家中会急得用头撞墙;D男生性格内向,几乎未见到他笑,在班级每位同学例行进行的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座谈活动中,他是唯一一个不能将座谈进行下去的学生;E女生长的很胖,几乎不与同学交往。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笔者发现,每个学生问题的背后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比如A男生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开车接送上学,放学就回家,很少与同学接触;B男生父母离异,母亲靠打短工贴补家用,但会尽力为B创造比较好的物质条件;C男生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父母都是工人也不善言辞,C也有自己要好的朋友,但是过于内向让他在班级觉得比较压抑;D父母本身都很优秀,周围朋友亲戚家中的孩子考的都是重点学校,父母对其期望值比较高。在普通高中学习的D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经常出现晚上失眠及身体疼痛等症状,D平时几乎不与父母交流,而与在外地从事教育工作的姑姑沟通比较多;E的父母对其进行过度保护。
笔者经常与学校心理咨询室聘请的医院精神科主治大夫保持联系,鼓励学生去学校心理咨询室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保健。与家长及时深入沟通,讨论关于家庭教养的方式,建议家长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并与学生进行正面的交流;安排学生负责适当的班级工作,创造学生与同学接触交流的机会,并及时发现和当众表扬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转达父母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爱子之心,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真实期望,即健康和快乐是第一位的,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3 针对学生青春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心比较重,总认为父母或老师不理解自己,时有学生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况发生,个别学生甚至因想去读职业技术学校而经常出现不遵守校规的行为。班级因此召开了“沟通”、“长大了,你知道父母的期望和困惑吗?”系列主题班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父母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困惑所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式。笔者在与学生的日常谈话中,也注意使用“我句式”,避免指责引起学生逆反心理。
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互生爱慕之情,会有异性同学之间交往过密甚至在公众场合也表现出亲密行为的现象。针对班级这种现象,笔者分别组织学生召开男生会和女生会,引导女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引导男生要加强责任感。同时班级也召开了“微笑走过花季”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的问题。
2.4 科学备考,快乐高三
高三学习紧张,学生心理压力大,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学生松懈,时间利用率不高;一种是部分学生心理过分紧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班级因此召开了“关注分化,严格要求,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刻苦感恩,无悔高三”、“科学备考、快乐高三”、“感恩父母,直面压力”、“调整心态、坚持积累”等系列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学生依然采用分组搜集资料汇报、分组讨论汇报等方式,了解压力产生的根源,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化解压力,学会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高三紧张的学习。
另外,班级也组织学生成立不同的心理成长小组,定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宣泄自己的压力,学习别人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修订版) 》 林崇德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10月1日)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9年3月1日)
[3]《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心理学》(第4版) 彭聃龄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版 (2012年5月1日)
[4]《人格心理学》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7版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