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朋友”一词

2014-03-20 02:21黄丹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友谊兄弟

摘 要: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词汇嬗变现象,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色彩意义的变化等方面,讲述每个词汇背后所暗含的有趣故事。从一个词反观当下历史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朋友”一词的古今含义,更深层次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词汇变化的意义。

关键词:朋 友 朋友 兄弟 友谊

“朋友”是由“朋”字和“友”字组合而成的,本文首先探讨这两个字单独的词义演变过程;其次考察“朋友”的古今含义以及“朋友”的构词、演变方式,分析“朋友”的使用频率;最后从语用价值说明词汇的研究意义。

一、纵观“朋”“友”的古今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是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同志”是指志趣相投,能合得来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革命同志”。

(一)“朋”的古今含义

1.分析“朋”字本义

“朋”字甲骨文写作“”,像一根绳子系着两串钱币。赵诚编著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1]对“朋”字早有记载,他指出:“像以线或绳将贝穿成串的形状,当为象形表意字,甲骨文用做量词来计量贝的多少,则为本义之引申。”吴峥嵘在《“朋”与“友”的词义发展》一文中赞同他的观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朋”字的解释为“古文凤,象形”,表示群鸟聚集在一起的情形。“朋”是象形字,象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之形,两个“月”就是两扇翅膀。“朋”与凤凰“凤”字读音相近,字义相关,因此“朋”就是“凤”的异体字。《说文》中:“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有些学者由此分析“朋”最初是成群结伙的意思;又如《山海经》中“有鸟焉,群居而朋飞”,此句中“朋飞”也是成群地飞。从这两类观点中可以看出“朋”最初可以表示数量的聚集、集合之意,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朋”的本义。例如:

(1)《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2)《诗经·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3)《前汉·食货志》:“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朋”都表示的数量计算单位,例(1)和例(3)都是钱的计量单位,在古代“朋”表示钱的金额大于贝,多少贝为一朋各家众说纷纭。例(2)中“朋酒”指的是两樽酒,樽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由此看来,“朋”的本义为数量的集合。

2.梳理“朋”字引申义

《汉语大词典》中对“朋”字有六种解释:彼此友好的人;结党;成群;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比;姓。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是其本义,另外五种便是“朋”的引申义。由本义直接引申出的义项是“成群”,如果是人成群结伙在一起做事就自然引申出“结党”这一义项。“朋”解为“彼此友好的人”运用的较为广泛,例如:《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两个例子中的“朋”字都指友好的人。再如,《诗经》:“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这里的“无朋”就是第五种义项,释成“无与伦比”。

“朋”字由其本义逐渐引申到其他各种义项是社会用字交往的需要。随着它意义的增多,其组词造句的功能就越来越强,更加丰富了这个词的语义特征。

(二)“友”的古今含义

1.考察“友”字本义

“友”字甲骨文写作“”,《说文》解释“友”字“从二又,相交友也”,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大致意思是说两个“又”字就是两个人,弟兄和睦相处为“友”,两个人如左右手一样亲密不可分。有学者认为“友”与“右”是同源的,“友”应该解释为“帮助”。无论“友”的含义是“亲密不可分”还是“帮助”,我们都需要先从其字形分析,甲骨文中的“友”字像两只手朝着一个方向。如果两手相交便可以解释成亲密无间,反之,则可以概括为一只手帮衬着另一只手,为同一个方向或目标而努力。相互帮助才会变得亲密无间,因此我们把“帮助”作为“友”的本义。

2.概括“友”字引申义

《汉典》中对“友”的解释为:彼此有交情的人;有亲近和睦关系的;相好,互相亲爱。先秦时期“友”字引申为“交谊深厚的人”,《楚辞》中“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就是这个含义。“有交情的人”自然引申出“互相亲爱”“有亲近和睦关系”这些义项。如:

(1)《周书·泰誓》:“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2)《周易·损》:“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得其友”。

(3)《吕氏春秋·务本》:“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

因此,“友”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大致义项都是类似的。我们可以看出“朋”与“友”在最初各自含义不完全相同。随着《说文》中对两个词的解释,后人逐渐把两个词当做同义词来使用,甚至到现在经常合并使用为“朋友”,组合成新词产生更多意义。

二、“朋友”的古今含义及其使用率

(一)“朋友”的古今含义

“朋友”这个词在汉语中很早便出现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易经》中就有“君子以朋友讲习”,这句话中的“朋友”指的是关系融洽和谐的意思。《论语·学而》里也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样的名言。但是古今“朋友”的意思是否相同,还有待进一步考究。关于“朋友”的古今意义大致可概括为:1.除亲人或者亲属之外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人。2.同学。3.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的称呼。4.特指恋人。

1.志同道合、交谊深厚

(1)《诗·大雅·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2)《后汉书·马援传》:“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3)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endprint

(4)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5)茅盾《昙》一:“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例(1)中“惠于朋友”的意思是对身边亲近的友人好,这里的友人就是交谊深厚的人;例(2)的“内有朋友之道”是在内需懂得与朋友相处之道,“朋友”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例(3)“名声荷朋友”中“朋友”意思为有相同志向的人,有交情的人;例(4)的“朋友”与“弟兄”对应指亲近友情深厚的人;例(5)“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是指有交情无血缘关系的人。从这五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朋友”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很早,并且这个义项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由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2.同学

(1)《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例(1)中的“朋友”有同学的意思,是说同学聚集在一起讲习道义。“朋友”用同学这个意思来解释在具体的语境中才会出现,现在“朋友”也基本上没有同学这个含义了。

3.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的称呼

(1)明代《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说邹朋友要相访,不免启扉等候呀。”

(2)《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

(3)《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

(4)《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总体来说,“邹朋友”“这几个朋友”“新进梅朋友”“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这四个例子中的“朋友”一词都是对学生的称呼。在明朝时期“朋友”在特定的时期被赋予的含义,这是志同道合意义的发展和演变,对学生称朋友显得亲切和无距离感,使老师严肃的形象变得和蔼可亲。

4.特指恋人

在陈原《社会语言学》中提到“朋友”这个词在一定的场合下特指恋爱对象,旧词被赋予新意。现在汉语词典中对“朋友”的解释也有这个意思,如:姑娘今年多大了?有朋友没?在这句话中就特指恋人,与这个义项相关的词有“交朋友”“谈朋友”“处朋友”等都是指恋人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能引起词义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上册(黄伯荣、廖旭东)中说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三种途径:首先是词义的扩大(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其次是词义的缩小(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第三是词义的转移(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朋友”这个词是近义联合结构,由指志同道合的人泛指交谊的人,属于词义的扩大。“朋友”原意是“可以信赖、志同道合的人”,明朝时期还可以指志同道合的学生,所以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当“朋友”指恋人的时候,所表示的是异性朋友(男朋友或女朋友),原先所指称志同道合交谊的对象转移为男朋友或女朋友,并与“朋友”原意有关。

(二)“朋友”的使用率

本文主要从先秦时代到现今这个时间段,考察“朋友”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年代 文献篇数(篇) 出现次数(次) 备注(文献来源)

先秦 76 122 《楚辞》《春秋》《礼记》等

秦汉 98 163 《汉书》《后汉书》等

魏晋 33 40 《抱朴子》《三国志》《晋书》等

南北朝 67 88 《北齐书》《南齐书》《文心雕龙注》等

隋唐五代 139 192 《大唐新语》《旧唐书》《全隋文》等

宋辽金 492 720 《全辽文》《全宋词》《全宋诗》等

元 191 299 《全元杂剧》《大德南海志》等

明 748 1819 《北征录》《禅真后史》《明太祖实录》等

清 4272 10263 《白雨斋词话》《北东园笔录》等

民国 609 1936 《海滨大事记》《红楼梦考证》等

现今 >4000 42377 北大语料库

根据图表的数据显示,“朋友”在现今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清朝,魏晋时期使用频率最少。这说明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环境对于语言词汇的选择和使用有重要的影响。魏晋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清朝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比之前明显增多,因此,社会的发展对于语言使用有决定性作用。

三、结语

“朋友”从“朋”和“友”发展而来,具有两个词共有的义项,现在我们说“朋友”普遍都是指有交情、交谊深厚的人。因此,这个含义是由两个词某个相似意义演变而来的。另外,我们通过对“朋友”这个词语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很多词汇会被赋予新意,而且有些词甚至发生感情色彩的变化,我们在日常交际对话中要正确选词、用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交际。词汇是最不稳定的,它的词义演变以及大量新词的出现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波动的,准确的掌握词义和用法是研究词汇的价值所在。

注释:

[1]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57页。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吴峥嵘.“朋”与“友”的词义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7]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8.

(黄丹丹 广东省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510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友谊兄弟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友谊的重量
笨柴兄弟
珍贵的友谊
什么才是真友谊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