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诵读经典;榜样;活动;家庭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72—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国学经典。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课程。
一、以诵读经典为载体,接受传统文化滋养
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从中汲取精华,受益终生。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包括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不懂合作、无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诵读经典的习惯,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古人的道德标准,影响自己的言行。如,开展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活动,在学生熟读经典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班上举办的背读竞赛、配乐朗读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会读会背这些经典,而且还能弄清像“解、仇、区” 等字作为姓氏时读音的变化。开展诵读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感受到语言美、音律美,使学生增加识字量,增强写作能力。
二、以道德典范为榜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经典诵读虽然优点颇多,但毕竟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对这些经典读物所蕴涵的思想不知所云。对此,教师可以将专家引进课堂,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名人名家解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的视频,通过专家通俗易懂的解读,使学生读懂国学经典的教育思想,使学生领略到名人名家讲课的风采。如,《弟子规》中描述的孝道楷模 “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鹿乳奉亲、毛义捧檄慰母心”,悌道典范“孔融让梨、赵孝争死、陈昉百犬、程门立雪”等一系列的传统育人故事,都能给学生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著作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内化学生文明言行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自律、懂得感恩。当学生不认真学习时, “幼不学,老何为?”等话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当学生和父母顶嘴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话就会萦绕在耳边;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话就会让学生明白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学经典能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恩他人;能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回报;能够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中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礼让他人;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举止文雅,语言文明,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四、 以家庭为辐射点,净化社会道德环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时,应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内容背给父母听,把典故讲给家长听。当学生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时,能够使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事理,提高道德素养,明白为人处事的原则。千百个孩子走进千百个家庭,能够影响千百个家庭的道德意识,这千百个家庭中的人又会以良好的道德素养,文明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到那时,我们就能看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景象。
五、以修身养性为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时,其他人就会觉得他博学多识,当学生因效仿古人勤学苦读、孝亲悌长、关爱他人而受到夸赞时,学生会在开心的同时,为中华民族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不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信念:我们的祖辈在物质生活那样匮乏的年代,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几千年前的先贤都能如此恪守道德规范,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作为继承了一切优秀文化的中华子孙,也应该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