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技术来源与创新绩效
——基于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2014-03-20 07:33胡永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补贴政府影响

胡永平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政府补贴、技术来源与创新绩效
——基于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胡永平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细分技术源和政府补贴的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均可提升创新绩效,其中技术改造的创新绩效正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但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说明国外技术引进需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结合才能提升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和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但难以影响企业国内外技术引进的决策。因此,技术改造对提升创新绩效最有效。

创新绩效;技术来源;政府补贴;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是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是提升微观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技术创新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果没有抓住新技术变革的机遇,即使是优秀企业也会面临被市场竞争淘汰的挑战。例如曾经优秀的摩托罗拉公司在手机由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时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导致其手机的市场竞争力慢慢丧失,经营陷入困境而被兼并。

一般地,企业的新技术既可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也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技术转移,技术来源会影响创新绩效,不同来源的技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1],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有效的技术源也不同[2-3]。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正外部性,政府常常采取多种措施以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升级,其中政府补贴是最为直接的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R&D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可刺激企业扩大R&D投资[4-16],但政府补贴是否有助于提高其他技术源投入却鲜有涉及,也几乎没有综合探讨不同技术源对创新绩效的相互影响。文章拟实证研究重庆工业产业细分技术源的有效性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探讨政府补贴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以便重庆工业企业明晰其有效的技术源,提升企业技术投入效率,并借助有效的技术源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同时明确政府补贴的效率及改善效率的渠道,在政府补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政府补贴的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作用。

一、技术源及其研究文献回顾

技术创新是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动力,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表现,也有利于微观企业提升产品价值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根据技术创新理论,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促进了技术创新,具体地,内部R&D、技术转让与技术溢出具有技术推动效应,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发挥市场拉动效应[17]。然而,技术溢出与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属于被动技术获取,企业若追求技术领先需主动参与技术活动,即主动开展技术研发与改造活动或引进国内外技术。

1.内部R&D

内部R&D是企业新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产业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企业要想获取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需扩大内部技术创新投入,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内部R&D是指在企业实验室内开展的技术研发活动,是企业创新能力积累的源泉,也是企业创新能力中最具影响力的变量。国内外实证研究大多表明,内部R&D与创新绩效正相关。Scherer[18]以美国500强企业为样本最早探讨了企业R&D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企业R&D可显著地提升产业创新绩效。此后,Pakes and Griliches、Hsieh et al.等学者以美国企业为样本的研究均显示,企业R&D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Griffith et al.对12个OECD国家的研究发现,技术研发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追赶。Jefferson et al.研究了中国企业R&D投入的影响,发现企业R&D投入强度与产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刘小鲁[2]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尤建新等[19]的研究也显示,以企业R&D投入表示的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梁华和张宗益[21]的研究发现,企业内部R&D是本土高技术企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渠道源。孙早和宋炜[20]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民营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2.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对已有技术的改造升级,指企业使用先进的技术对落后的生产设备、工艺等的改造,以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改造作为技术创新投入可促进经济增长。微观上,技术改造有助于企业克服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障碍,甚至产生新技术应用。但技术改造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现的影响研究很少,仅发现李姝和刘殿和以37个产业1999-2009年数据为样本的研究,表明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作用明显。

3.国外技术引进

国外技术引进是企业快速接近“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外部渠道之一,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且国外技术引进可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突破技术瓶颈的约束,避免后发企业研发水平的低层次徘徊。如果企业能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进行集成创新,则技术引进也会促使企业技术创新。大部分研究证实,国外技术引进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Zhao针对中国企业的研究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会显著增强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李磊[21]的研究发现,技术引进与R&D的结合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动了技术进步。李光泗和沈坤荣[33]的研究也表明,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朱平芳和李磊针对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显示,国有企业的有形技术引进对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正影响。孙文杰和沈坤荣[23]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也显示,处于10%、25%、50%、75%分位的中等技术创新强度的行业其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刘小鲁[2]的研究发现,R&D、国外技术引进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只是其影响有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依靠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所能实现的创新能力转化效果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国外技术引进的效果显著。吴延兵[3]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即国外技术引进只对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可见,国外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创新可发挥显著的正影响,是决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西部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国外技术引进的效果更显著。

4.国内技术购买

国内技术购买也是企业重要的外部技术源之一,但由于其同属于技术转移,常常与国外技术引进合并为技术引进,将其独立出来的研究文献很少,查阅CNKI发现相关文献只有四篇,且研究结论有些差异。其中,冯锋等[22]的研究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重要外部技术力量,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的正影响甚至大于国外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的技术溢出。李姝和刘殿和的研究也显示,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吴延兵[3]的研究却发现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他认为这是因为国内企业之间技术水平较为接近、替代性强、竞争激烈,企业不会轻易进行技术转移,国内技术引进空间较小。

5.政府补贴

由于技术创新对经济持续增长非常重要,且技术创新存在外部性,政府常常会采取多种公共政策措施以支持和刺激企业开展技术活动,政府补贴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4]。

政府补贴属事前的直接补偿机制,理论上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存在“挤入”和“挤出”两种可能。为此,国外学者对政府补贴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有“挤入”效应[4-13],即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R&D投入的增加,且在转型过程中政府补贴的正影响更明显[14],政府补贴能显著提高企业新产品产出[15]。同样,以国内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也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R&D有显著的正影响。例如,朱平芳和许伟民[16]对上海32个行业1993-2000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程华和赵祥[17-18]针对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赵付民等[19]针以省际1994-200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等均表明,政府补贴能刺激企业扩大R&D,政府补贴越稳定,补贴强度越大,其激励效果更好。江静[20]的研究也证实,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研发强度。可见,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扩大R&D,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然而,政府补贴对其它技术源投入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根据财政科技支出具体项目,其中之一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中央及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技改投入,重点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同时,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对于国内外技术引进,一方面由于国外技术引进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政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后发国家我们采用了“市场换技术”方式以快速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也长期鼓励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产业化,促进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国内外技术引进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模型设计

1.研究模型

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同时考虑技术创新投入,则会有如下公式存在:

对方程(1)取自然对数并转化为面板数据模型,有:

其中,i表示公司数,t表示时间。

根据统计年鉴,企业主动获取新技术的渠道主要有内部R&D、技术改造、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这样,细分技术源投入,同时结合现有研究,考虑不同技术源投入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政府补贴的影响,可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其中,Y为创新产出,K为物质资本投入,L为人力资本投入,TR表示内部R&D,TT表示技术改造,TF表示国外技术引进,TD表示国内技术购买,Gov为政府补贴。

2.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通常,企业创新产出体现为新技术产出和新产品产出两个主要方面,实证研究也往往使用专利申请数(或专利数) 和(或)新产品产出量表示创新产出水平,以反映创新绩效。但是,专利只是技术产出的表现之一,不同企业(或产业)技术创新保护的偏好存在差异,有些产业宁愿选择其他方式而非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而且不同产业专利申请的标准和难度也不同,因此专利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创新绩效。文章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表示创新绩效,它能够较好地反映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程度。此外,物质资本投入(K)用资产规模表示,人力资本投入(L)用R&D人员数表示。

表1 变量统计性描述

文章实证研究数据为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产业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由于重庆有些工业产业技术创新不活跃,文章仅包括技术创新比较活跃的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等22个工业产业,样本数为264个。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Y)、资产规模(K)、内部R&D(TR)、技术改造(TT)、国外技术引进(TF)、国内技术购买(TD)、政府补贴(Gov)均为2000年不变价表示的可比数据,平减指数的计算故借鉴朱平芳和许伟民[16]的方法,即Pindex=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表2 企业技术源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统计性描述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列示于表1。由表1可知,企业不同技术源的投入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改造最大,其次是内部R&D,国内技术购买最少,且技术投入的产业差异也很明显,最小的为0,最大的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国外技术引进的差异最大。另外,政府补贴平均为55万元,中位数为85万元,最大为8796万元,最小为0,说明政府补贴规模不大,但政府补贴的产业差异明显。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平均为3.6亿元,最大的达到666亿元,最小的甚至为0,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产业差异明显,即创新绩效的产业差异较大。可见,重庆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差异明显,意味着不同技术源的投入差异和政府补贴差异可能引起创新绩效的差异,但还有待于实证检验。

表3 政府补贴及技术源交互影响的回归结果

2.实证回归结果

运用模型(3)-(7)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列示于表2和表3。对模型(3),Hausman检验在5%及以上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H0: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并进行White异方差修正,结果列示于表2。对模型(4) -(7),Hausman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H0: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同样进行White异方差修正,结果列示于表3。结合表2和表3的实证结果,政府补贴和细分技术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见图1。

由表2、表3和图1结果可知:内部R&D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内部R&D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绩效将提高0.151个百分点,但内部R&D对其他技术源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内部R&D与其他技术源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关系;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影响比较复杂,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技术改造增大1个百分点可直接提高创新绩效0.305个百分点,是内部R&D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2倍,同时技术改造也可通过促进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而影响创新绩效,只是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小,从而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较弱;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国外技术引进增大1个百分点可直接引致创新绩效下降0.08个百分点,但国外技术引进与配套的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相结合可提升创新绩效,说明国外引进技术的转化依赖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企业需配套资源投入于引进技术的吸收与转化,否则难以真正掌握技术并实现创新绩效的改善;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国内技术购买提高1个百分点可直接使创新绩效上升0.055个百分点,且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及技术改造相结合也可间接提升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对内部R&D和技术改造的正影响显著,政府补贴增大1个百分点可刺激内部R&D和技术改造分别提高0.10个百分点和0.21个百分点,政府补贴激励企业扩大技术改造的效应更大,但政府补贴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影响不显著,说明政府补贴不会直接影响企业国内外技术引进的决策(见图1)。

图1 政府补贴和技术来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此外,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R&D人员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可使创新绩效提高0.5个百分点,大于技术源投入的创新绩效影响,意味着R&D人员是重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关键因素。且R&D人员的增加也会显著提高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外技术引进等技术投入,但对国内技术购买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R&D人员多的企业往往倾向于自己研发而不是购买国内技术。

3.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不同技术源既可直接影响创新绩效,也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政府补贴、技术源及其相互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由图1列示。根据图1,技术改造和国外技术引进、国外技术引进与国内技术购买均存在正向关系,意味着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相结合能提升创新绩效,但国外引进技术的配套资源投入不足,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仍为负,国外引进技术的转化严重依赖企业的吸收能力。其次,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技术改造不仅能直接提升创新绩效,也可与国内外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引进技术的吸收与转化而间接提升创新绩效,且政府补贴刺激企业扩大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更大。目前,重庆企业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依然为负,意味着企业技术改造的配套投入还不够,重庆工业企业当前仍需特别重视技术改造,政府也应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创新绩效。最后,对于内部R&D,尽管其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是最大,但内部R&D是企业原创性技术创新的来源,企业因技术改造而实现技术升级后,内部R&D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必然凸显,企业仍需重视内部R&D活动,同时加强内部R&D与技术改造的联系,技术改造充分应用企业研发的新技术,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行更层次的技术R&D,才能持续地、更有效地提高技术实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补贴主要影响企业内部R&D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决策,对国内外技术引进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即政府补贴通过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而提高创新绩效,且政府补贴对技术改造的正向影响更大些,政府补贴可适当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倾斜,引导更多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产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细分技术源和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①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均显著为正,其中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而国外技术引进的影响却显著为负;②技术改造与国外技术引进、国外技术引进与国内技术购买均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而内部R&D与技术改造、国内外技术引进均无显著的影响关系,意味着国外技术引进需结合技术改造等配套资源投入才能转化并提升创新绩效,而内部R&D与技术改造等技术源脱节,不利于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③政府补贴对内部R&D和技术改造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对技术改造的正影响大于其对内部R&D的正影响,而其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影响均不显著,说明政府补贴可直接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和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但政府补贴难以影响企业技术引进决策。

可见,对于重庆工业企业:①当前需重点关注技术改造,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直接提升创新绩效,技术改造与国内外技术引进结合还可加速引进技术的吸收和转化,从而间接提升创新绩效;②扩大国外技术引进的配套资源投入,增强企业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促使国外引进技术的有效转化;③加强内部R&D与技术改造之间的良性互动影响作用,一方面技术改造需充分应用内部研发新技术,另一方面内部R&D可在技术改造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技术研发;④政府应增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政府补贴可适当向企业技术改造倾斜,同时关注企业内部R&D,但政府不需要直接补贴国内外技术引进。这样,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提高有限的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1]李光泗,沈坤荣.技术引进方式、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15-20.

[2]刘小鲁.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J].经济评论,2011(3):88-96.

[3]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2008(8):51-64.

[4]Czarnitizki,D.and Fier,A..Do innovation subsidies crowed out private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service sector[J].Applied Economics Quarterly,2002,48(1):1-25.

[5]Lach,Saul.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 Evidences from Israel[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2,50 (4):369-390.

[6]Almus,M.,and Czarnitzki,D..The effects of public R&D subsidies on firms'innovation activ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 Statistics,2003,21(2):226-236.

[7]Guellec D.and De La Potterie,BVP..The impact of public R&Dexpenditures on business R&D[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3):225-243.

[8]Koga,Tadahisa.R&D subsidy and self-financed R&D:the case of Japanese high-technology start-ups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1):53-62.

[9]Gonz á lez,X.and Paz ó,C..DoPublic Subsidies Stimulate Private R&D Spending[J].Research Policy,2008,37(3):371-389.

[10]Czarnitizki,D.and Licht,G..Additionality of public R&D grants in a transition economy[J].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6,14(1).

[11]Gonz á lez,X.,Jaumandreu,J.and Pazó,C..Barriers to innovation and subsidy effectivenes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6(4):930-950.

[12]Aerts,K.and Schmidt,T..Two for the price of one?:additionality effects of R&D subsidies:a comparison between Flanders and Germany[J].Research Policy,2008,37(5):806-822.

[13]Lee,E.Y.and Cin,B.C..The effect of risk-sharing government subsidy on corporate R&D invest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Kore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77(6):881-890.

[14]Klette,T.J.and MΦen,J..R&D investment responses to R&D subsid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icroeconometric study[J]. World Review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2,9(2-4):169-203.

[15]Hussinger,K..R&D and subsidies at the firm level:an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two-step sele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8,23(6):729-747.

[16]江静.公共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的绩效—基于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分析 [J].科研管理,2011,32(4):1-8.

[17]梁华,张宗益.我国本土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 [J].科研管理,2011(6):26-33.

[18]Scherer,F.M..Firm Size,Market Structure,Opportunity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55(5):1097-1125.

[19]尤建新,陈震,邵鲁宁.产业间R&D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动态效应研究—基于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4):52-57.

[20]孙早,宋炜.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4):49-63.

[21]李磊.技术引进与R&D的关联机制研究—以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 [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3):70-76.

[22]冯锋,张雷勇,高牟,马雷.两阶段链视角下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8):33-38.

[23]孙文杰,沈坤荣.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J].世界经济,2007(11):32-43.

[24]Kleinknecht,A.,Van Montfort,K.and Brouwer,E..The non-trivial choice between innovation indicator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2,11(2):109-121.

(责任编辑:GHY)

Government Subsidies,Technological Sour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ongqing's Large-Medium Industrial Firms

HU Yong-ping
(School of Account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This paper has empirical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source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ongqing's large-medium industrial firms from 2000 to 2008.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R&D,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purchase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re the greatest.The direct effects of foreign technolog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egative, foreign technology could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y combining with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and domestic technology.Government subsidies could stimulate the increase of internal R&D and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but have no direct effects 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So,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o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Technological sources;Government subsidies;Industrial enterprise

F273

A

1004-292X(2014)07-0046-05

2014-03-05

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csts2011cx-rkxA00018)。

胡永平(1974-),女,江西高安人,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与实务研究。

猜你喜欢
补贴政府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