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成都 610064)
人们在日常会话中进行交际,实现各种行为。交际互动中有发话和受话两方,发话人如果对特定的事物事件作出评价(Assessment),表达自己的内在立场[1]24[2]21,受话人会对前者的评价行为做出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立场[3,4],受话人的这种回应话轮称为应答语。本文研究汉语评价行为的应答语,特别是称赞行为的应答语。
评价行为应答语的研究开始于英语,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美国英语口语中的应答话轮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应答话轮组织的系统特征[3];日语研究者也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学科交叉视角研究日语应答语中的连接词[2]。汉语的应答语研究主要是文化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经验印象出发,采用个人直觉语料,总结应答语的文化和部分语言特征[5-9];有的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年龄等社会变量对应答语的影响[10]。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以汉语自然口语为语料,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描写应答语的语言形式,结合话语现象考察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种种立场,从而力图揭示互动与语法的密切关系。
本文的汉语自然口语是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谈话,不规定话题,比如做晚餐或看电视时的谈话,谈话人是汉语母语者,日常用语是汉语普通话。语料有录像和文本两种形式,录像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研究生Monica Turk录制,文本由笔者转写,转写符号采用Jefferson系统①[11]。录像共两个小时,转写文本约十万字。文中例句除六句来自文献以外,其他都是通过上述录像转写的语料,这六个例句以参考文献的方式标明了出处。
应答语在会话中形成一个话轮,并与位于它前面的评价话轮构成一个相邻对。两个话轮有共同的评价物,第一个话轮是引发话轮,第二个话轮是回应话轮。例如下面F和E的话语构成相邻对,共同的评价物是F搬的新家,F发出引发话轮,E进行回应:
(1)F:但是呢就是::,--就是没这边好嘛。
E:那--那肯定的。
应答语话轮可以从句法、语调、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12]3-4。基于语法视角,我们分析应答语话轮的句法组成,即应答语话轮内单个小句的句法类型与词汇特征,应答语话轮中多个小句的组合方式,应答语话轮与引发话轮之间的词汇对比或篇章联系。
应答话轮由三种小句构成:肯定/否定性标记词小句,以形容词谓语为中心评价词的小句,无形容词评价词和肯定/否定标记词的其它小句。
肯定/否定标记词小句是由肯定词“是、对”或否定词“不、不是、没有”等组成的小句,有时后面带语气词“啊、呀”等。应答者通过这种小句直接表达对前面说话人评价的同意或不同意立场。例如下面C和B的对话中C夸B的菜做得不错:
(2)C:美美呀!
B:→不是不是。
肯定标记词和否定标记词都很少单独构成应答语话轮,而常与其它句法形式共同出现。例如:
(3)C:那还是做蚂蚁上树好,很快就做[好((笑声))]
B:→[((笑声))]是啊,我——做那个我觉得做那个还难呢。
自然会话中,形容词作谓语是汉语形容词的基本功能[13]11,因此形容词谓语小句不仅在应答语话轮中很常见,而且也是引发话轮的基本句法形式。这种小句的谓语中心部分是形容词,形容词是评价的专用成分[14]6-7。形容词谓语小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形容词、形容词的修饰语。从形容词来看,应答话轮和引发话轮中的形容词有相同、不同两种情况,不同包括褒贬相同、褒贬相反两种情况;褒贬相同中形容词之间词汇意义差别不大,褒贬相反中形容词之间常是反义词关系。与形容词相比,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是表达同意和不同意立场更为重要的因素,两个话轮修饰语的对比更为细致。修饰语大多是程度副词,有时也有语气副词。
根据应答话轮和引发话轮中形容词修饰语的情况,同时也参考形容词的情况,我们将形容词小句分为四种类型:升级、平级、降级、相反。
1.升级
E和C在谈E家的房子:
(4)E:--这里--这里比较((边笑边说))新吧。
C:--嗯::这是新--挺新的哈,这个房子。
引发话轮和应答话轮的谓语片段分别是“比较新”和“挺新的”,两者形容词相同,程度副词不同,应答话轮的“挺”比引发话轮的“比较”程度高,两个话轮构成升级关系。
2.平级
晚餐时C做了饺子:
(5)B:((把酱汁倒在饺子上))我觉得一看--饺子就肯定很多了。
C:--其实饺子还是(挺多)的。
两个话轮的形容词谓语片段分别是“很多”和“挺多的”,它们形容词谓语相同,程度副词“很”和“挺”程度接近[15]532,从而构成平级关系。
T和F喝了T带来的啤酒,两人谈啤酒:
(6)1T:这个酒还可以。
2F:((笑))
3T:喝了没什么怪味啊。
4F:哦,这个哦,
5T:嗯。
6F:→哦,还--还行。
T在第1行发出引发语“这个酒还可以”,F在第6行应答“还行”。两个话轮相比,副词相同,谓语部分“可以”和“行”词汇意义接近,构成平级关系。
3.降级
B和在场其他人谈他们去过的一次郊游,F当时没有参加,B说F“后来直后悔”:
(7)B:后来直后悔。[((笑声))]
F: [((边笑边说))后]来比较后悔((笑声))。啊::
B提出F“后来直后悔”,F则回应“比较后悔”,两个话轮形容词相同,副词构成降级关系。
4.相反
A夸B做的菜:
(8)A:哇噻,这功夫太--太大了。(我要学着做)。
B:--不大,很简单,这个一做完就蒸了。((笑声))
A的“太大了”和B的“不大,很简单”构成相反关系,“太大了”和“不大”形容词相同、修饰语相反,“太大了”和“很简单”形容词相反。
C称赞B做的菜很精致:
(9)C:嗯你这个可是::(很精雕的一件)--
B:哎呀,很简单很简单的。没什么,就是挖个洞,那个洞也不用,…也不用..很规则。
C的“很精雕”和B的“很简单”副词修饰语相同,形容词之间是相反关系。
无评价词小句是指没有出现形容词谓语,也没有出现肯定/否定标记词的小句,此处简称无评价词小句。这些小句常常与同一话轮内的其它小句或引发话轮构成特定的语义关系,比如转折、原因、对比/实例/描述等关系。
1.转折
A认为自己做的宫保鸡丁很简单,C不同意:
(10)A:哎没有,上次我就是看那个菜谱,我觉得哎呀,太::简单了。((笑声))
C:--但是那个,--那个::--花生仁是不是已经买来就是已经--
C的“但是”小句和A的话轮之间形成转折关系。
A认为C做饺子太费时间了,A不同意:
(11)A:嗯来不及啦,--那个太--时间((边笑边说))太费了。
C:--没事,实际上很简单。不过那个要--有馅,--没有--碗,那个不能--
C话轮的后半部分是转折小句。与例(10)不同,这个小句并不是与前一说话人话语构成转折关系,而是与自己话轮内的话语构成转折,我们称之为话轮内转折。这两种转折小句具有不同的话轮构建方式,见本节(四)“小句组合”(4)“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无评价词小句”部分。
2.原因
在A家的厨房中,C提出A家冰箱里的东西新鲜:
(12)C:你这里的东西还挺新鲜的。我冰箱里东西((边笑边说))全都((笑声))--
A:我昨天才去中国城。
A的话轮解释了C话轮中“东西还挺新鲜”的原因。
3.对比/实例/描述
C和B都认为做中国饭麻烦:
(13)C:做中国饭还是挺麻烦。
B:--嗯::--对,--我看那西餐,--哎呀,冷的一半,--然后烤一烤,……
B的话轮中“我看那西餐……”是对自己话轮中的“对”小句描述,同时也是C话轮中的“做中国饭还是挺麻烦”小句的对比。
E和F谈租房时如果妻子不在同一个城市,自己一个人时好租房:
(14)1E:然后我给你讲你这样单身还好,--然后--不是,就一个人的话,
2F:对对对,
3E:--那就随便凑合点就行,
4F:对对对。
5E:两个人一起[--]找房子,
6F:→ [对对对],两个人一块儿,我来的时候就这样。
第6行F话轮“我来的时候就这样”,是对自己话轮“对对对,两个人一块儿”和E话轮的描述和实例证明。
对比、描述、实例这三种小句列为一类,它们具有共同特征:话轮中的句法分布一致,位于肯定/否定标记词和形容词谓语小句之后,构成小句组合型话轮;表达相同的立场,实现相同的行为。
肯定/否定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是应答话轮基本的小句单位。除了作为话轮中唯一的小句单独构成应答话轮外,更多时候是不同类型的小句相互组合,构成多个小句组成的话轮,其组合形式有“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标记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的形式。
无评价词小句有独立构成话轮和组合构成话轮的差别,它们的话轮分布和语义类型一致:独立使用的无评价词小句是原因型和转折型的,组合使用的无评价词小句除话轮内转折小句以外,其它小句都是对比/实例/描述小句。
1.标记词+形容词小句
C、B、A三人在聊B做的酿豆腐:
(15)C:哇::你这个很好看。
B:--((边笑边说))这还好看?
A:→((走近B和C))是啊,很好看。
C发出称赞,B和A应答,A的话轮是“肯定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
2.标记词+无评价词小句
B和A聊B家的厨房:
(16)1B:((看橱柜))嗯::你们的厨房是小,--我们这里--我们这里足够大,而且这个足够高,可以放好多东西。
2A:→((打开橱柜))对呀,好多东西,--不够高呀,也-
3B:你们这里给人感觉柜子特别小:
4A:是呀,--是很小……
B提出A家厨房小,A在第2行以标记词“对呀”和后面的无评价词小句应对。
3.形容词谓语小句+无评价词小句
(17)A:哇噻,这功夫太--太大了。(我要学着做)。
B:--不大,很简单,这个一做完就蒸了。((笑声))
B以形容词谓语小句“不大,很简单”加后面的无评价词小句构成应答话轮。
4.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无评价词小句
A提出宫保鸡丁这道菜不麻烦,B的意见与她相反:
(18)A:哎呀,不麻烦呀,我就因为觉得不麻烦哎。
B:((手用力横划))什么呀我怎么就觉得((笑))它最麻烦,然后--我一直不肯做,--然后--我老公老是要吃。
B的回应话轮是“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无评价词小句”。
以上所有小句组合中无评价词小句都是对比/实例/描述小句,它们与前面的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组合构成应答话轮。有时这种话轮中的小句也可以话轮内转折,见例(11)。
综上,应答语话轮的句法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小句形式是肯定/否定标记词小句、形容词谓语小句、无评价词小句,这些小句有多种下属类型。小句可以单用,也可以相互组合构成四种复合形式。因此,应答语话轮有七种话轮构成方式:形容词谓语小句,肯定/否定标记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标记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
特定的句法形式具有特定的功能,不同的话轮构成方式实现说话人的具体行为。应答语的七种话轮构成形式及其细类表达说话人的种种态度和立场,并表现在话语现象中。
应答语的立场分为四种:强同意、弱同意、强不同意、弱不同意[3,4]。
首先,前一说话人发出评价,听话人要进行回应,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引发话轮会引起两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如表1所示[16]336:
表1.不同行为类型的相邻对后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关性
然而,同意立场和不同意立场内部并非完全一致,同意之中存在着程度差异,有强度同意和弱度同意之分,不同意中可以分为强度不同意和弱度不同意,这是Pomerantz在研究美国英语口语的评价行为时提出来的。她提出强同意(Strong Agreement)表达纯粹的同意,弱同意(Weak Agreement)中隐含着不同意[4]66,68。例如:
(19)J:T’s-tsuh beautiful day out isn’t it?
L:Yeh it’s just gorgeous…[4]65
L对J的立场表示强同意。
(20)A:She’s a fox!
L:Yeh, she’s a pretty girl.[4]68
L对A的评价表示弱度同意。
同样,不同意立场有强不同意(Strong Disagreement)和弱不同意(Weak Forms of Disagreement)之分,前者是纯粹不同意,后者隐含着同意[4]65,74。例如:
(21)L:…I’m so dumb I don’t even know it hhh!—heh
W:Y-no,y-you’re not du:mb,…[4]74
W对L的评价表示强烈不同意。
(22)C:…you’ve really both basically honestly gone your own ways.
D:Essentially, except we’ve hadda good relationship et home.[4]75
D对C的评价表示弱度不同意。
可见,同意和不同意不是绝对两分的,在完全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之间有弱度的同意和弱度的不同意,弱同意和弱不同意之间联系紧密,弱同意中近似于不同意,弱不同意中意味着部分同意,强同意到强不同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强同意 弱同意 弱不同意 强不同意
←——————————————————→
同意和不同意内部存在着程度差异,不仅英语如此,日语研究也证明了这点[2]。汉语口语中,同意/不同意立场同样有程度差别②,并通过应答话轮的句法形式、会话结构及话语现象表现出来。对话轮的七种句法构成形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与四种立场的对应关系如表2:
表2.应答语立场与话轮构建方式的对应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话轮构建方式表达不同的立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同的话轮构建方式表达不同立场,具体的句法细类表达不同立场。
先来看形容词谓语小句。形容词谓语小句既有独立使用的,也有组合的。单用的可以表达强同意,也可以表达弱同意和弱不同意:升级型表示强烈同意,如例(4);平级和降级分别表示弱同意或弱不同意,平级的如例(6),降级的如例(7);相反的常和其它形式结合,表达强不同意,如例(8)。
再来看无评价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既有独立使用,也有组合的。单用的可以表达弱同意,也可以表达弱不同意:原因小句表示弱度同意,见(12);转折小句表示弱度不同意,见(10)、(11)。
最后来看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不同的立场:“标+形”表示强同意,例(15)和例(16)第5行;“形+句”表示强不同意,例(17);“标+形+句”既可以表达强同意,也可以表达强不同意,前者如例(28),后者如例(18),还可以表达弱度不同意,如例(11)。小句组合式话轮具有相同的特点,大多表示强度立场,只有本句内转折小句不同,“否定标记词+相反形容词谓语小句+本句内转折小句”表达弱不同意,如例(11)。
三种基本小句在组合形式中表达与单用时基本一致的行为:肯定标记词用于同意中,否定标记词用于不同意中;形容词谓语小句中,升级与相反的形容词谓语分别用于强同意和强不同意,例外两种情况是,平级的如果加上前面的肯定标记词可以表达强同意,相反的如果加上后面本句内转折小句可以表达弱不同意;对比/描述/实例型无评价词小句用于强同意或强不同意中,本句内转折小句用在弱不同意中。各个小句的类型及其在话轮中与其它小句的组合可以解释小句组合所表达的立场:话轮中如果几种形式都表示一致的立场,即都表示同意,或表示不同意,那么这三种小句共同作用,从而整体表达强度立场;如果几种小句表达的立场前后不一致,那么整个话轮表达弱度立场。
同意/不同意的强弱程度差异不仅体现在话轮构成的语言形式上,同时也体现在话轮发出时的话语现象中。强同意和强不同意趋向于快速、流畅地发出,说话人强化其立场,使其明显、突出,弱同意和弱不同意倾向于延迟、不流畅地发出,说话人弱化其立场,使其不明显[3]81[12]63-73[16]64[17]334-335,233-234。
话语现象包括话轮接应,会话结构,话轮中非句法、非语言的声音(如笑声、话轮开始处或话轮内部的填充词“嗯、啊、哦”),语言的韵律等。我们将这些现象分为话轮之间③和话轮内部两个层次:从话轮之间看话轮接应和会话结构,从话轮内部看笑声、填充词、话轮完成情况、韵律和其他句法现象(见表3)。
表3.第二评价话语现象与四种立场的关系
强同意和强不同意具有相似的话语现象④:在话轮之间,应答语紧随引发话轮发出,相邻对中间没有其它话轮形式插入,接应时间很短,常发生话轮间重叠或快速接应,强同意中应答人即使没被前面说话人指定为接应者也可以自选接应话轮;在话轮内部,话轮开始处一般没有填充词,话轮中间没有沉默,一般流畅、快速、响亮地发出,如果出现笑声,音质长、响、高,占据整个话轮或者出现在话轮前、后;说话人句法形式上常有加强肯定的副词和正面描述的连词作功能成分。总的来看,说话人总是力图使其立场强化、明确化。
弱同意和弱不同意型应答语的发出特征有:引发话轮和应答话轮之间常出现隔断,以修正序列、继续标记话轮、话轮间沉默或者不接应的方式实现;话轮内部常出现话轮内沉默,开始处常有填充词,整个话轮不是很流畅,语音低、弱、慢,如果出现笑声,音质短、轻、低,并与评价词同时发出或出现在话轮末尾;句法成分上,常出现副词“其实、实际上、好象”,话语标记“那个”[18]81等表示模糊或转折的成分。总的来看,说话人总是力图使其立场弱化、模糊化。
评价行为引发的应答语具有特定形式和立场,而引发语预示应答语的形式[19]295-296[12]16,因此研究应答语需要结合引发语。作为引发语的评价行为包括称赞性评价、批评性评价和中性评价⑤,我们分析称赞行为,藉此分析应答语的规律。
称赞行为包括多种类型。根据被评价物与现场话语参与者的关系远近⑥,可以分为:称赞说话人自己或相关事物,称赞与双方关系不大的普遍事物,称赞听话人或其相关事物。目前国内的研究只限于其中一种——被评价物是听话人或与听话人相关的事物,如:
(23)A:你这双鞋真好看。
B:我在西单商场买的。[5]90
(24)S:你们考得不错呀。祝贺你们取得了好成绩!
A: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们还要再努力。[6]45
除了称赞听话人以外,称赞说话人自己或相关事物的如例(3)、(4)、(6)、(18)。例(6)中酒是说话人T带来的,他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进行正面评价,其行为是表扬自己;称赞与双方关系不大的普遍事物如下例,双方在讨论油炸食品,这一话题与双方关系不大。
(25)B:--但是一炸确实好吃啊。
A:((转身,走开,做其它事))--我要那么健康,我也去(吃)了,但我也好象觉得炸好象是觉得((咂舌音))--感觉上--不健康还是((边笑边说))什么/似的。
称赞听话人或其相关事物的例子如(2)、(5)、(8)、(9)、(10)、(12)、(15)。这些例子中第一个话轮称赞的都是与应答方相关的事物。
称赞听话人还有特殊类型——称赞在场方,即当话语参与者超过两人时,听话人中既有被称赞者,也有没被称赞的人,这两个人都会发出应答话轮。例如:
(26)C:你还挺会做,(模样看起来)--
A:对,她的东西很--[(是呀)]。
B: [小模样]!--这个--这就是--((微笑))
C、B、A三个人参与谈话,C是称赞方,B是被称赞方,A既非称赞方也非被称赞方,但她也发出了应答语。A的行为是称赞在场方,是称赞听话人的下属类型。
因此,称赞行为可以分为称赞自己、称赞对方、称赞普遍事物三种情况,称赞对方包括称赞在场方。
不同的称赞行为引发不同的应答语,在话轮的句法词汇、语用、会话特征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对比和差异。表4是三种称赞行为与立场、句法形式的对应:
表4.三种称赞行为的应答语的立场和句法形式
在应答语的立场上,称赞性引发语与其它评价行为相同,都引发强同意、弱同意、强不同意、弱不同意四种基本立场;但在句法形式上,称赞性引发语的应答语只有五种:单用形容词小句、单用无评价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标记词+形容词小句、标记词小句+形容词小句+无评价词小句。
当结合称赞行为时,不同的称赞行为引发不同的立场:称赞自己与称赞普遍事物、称赞在场方(回应者不是被表扬方)的应答语相同,应答者一般以强同意、弱同意、弱不同意三种方式回应,对应的话轮形式分别为“升级形容词谓语小句、标+形+描述小句、标+形”、“平级/降级形容词谓语小句”、“转折小句”,极少采用强不同意;称赞对方时,应答者一般以弱同意、弱不同意、强不同意三种方式回应,对应话轮形式分别为“平级形容词谓语小句、原因小句”、“降级/平级形容词小句、转折小句”、“形容词谓语小句+描述小句”,极少采用强同意。
1.称赞自己/称赞普遍事物/称赞在场方
1.1 强同意
称赞自己、普遍事物或在场方时,应答语的强同意立场可以通过两种句法形式表达。
第一种是单用升级形容词谓语小句。
(27)B:我最喜欢就这个豆腐。因为它老这么样而且豆腐还挺好(去塞)。
C:美美呀!
B是称赞自己,她提出自己带来的豆腐很好,C表示强同意,话轮句法形式是升级形容词谓语小句。话语现象同时证明C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话轮之间没有出现其它阻断的话轮,C快速接应引发语,没有延迟;从话轮内部来看,话轮完成流畅、快速,语调高、强、快。
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描述小句:
(28)C:--嗯::很快的。
A:对。(不过)我看你这样子,准备很充分,我想应该是--平常自己(不行)。
C称赞自己。这段话之前的场景是C准备做饺子,A认为太麻烦,C再次表明自己做饺子“很快的”,A此时表达强同意立场,她的话轮是“标记词+形容词小句+描述小句”。其中出现的话语现象有:两个话轮之间没有阻断话轮或延迟现象,话轮内部完成流畅,语调强、高。
第二种表达强同意的句法形式是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
(29)C:哇::你这个很好看。
B:--((边笑边说))这还好看?
A:((走近B和C))是啊,很好看。
对A而言,C在称赞在场方。C称赞B的酿豆腐很好看,A作为在场方表达强同意,其话轮形式是“标记词+形容词谓语小句”。话语现象上,虽然A与C的话轮中间有B的话轮,但B也是应答者,因此不算阻断话轮。A的话轮开始处没有出现时间和语音上的延迟现象;整个话轮流畅、快速,语调高、强。
1.2 弱同意
称赞自己、普遍事物或在场方时,应答语的弱同意立场通过单用平级形容词谓语小句表达。
(30)1T:这个酒还可以。--喝了没什么怪味啊。
2F:哦,这个哦,
3T:嗯。
4F:→哦,还--还行。
这个例子是例(5),这里为方便分析再次引用。T的行为是称赞自己。场景中T和F正在喝T带来的啤酒,T作为引发者在第1行提出这个酒“还可以”,F作为应答者在第4行回应“还行”,这是平级形容词谓语小句,表达弱同意立场。话语现象体现弱同意特征,尤其通过修正序列表现出来:第1行引发语之后,应答者并没有立即作出明确的同意或不同意回应,而在第2行以填充词加代词小句发起修正,等待对方确认,对方在第3行确认之后应答者才在第4行发出正式的应答语。这样第2行和第3行构成一个修正序列,插在引发话轮与应答话轮之间,延缓应答语的发出,标示应答者的迟疑和双方的商讨。修正话轮的出现意味着接听或理解障碍,听话人对前面话语存在某种质疑,通过修正话轮来解除疑问,以便继续互动。这种修正型商讨常预示着应答者的不同意立场[12]102,而第4行的弱同意话轮证明了这点。
除了修正序列这种会话结构以外,其它话语现象同样标示了弱度立场。先从话轮之间来看,当T在第1行发出引发话轮“这个酒还可以”后,应答者F并没有立即接应话轮,从而使第1行内部出现较长的话轮内沉默,T自己接应话轮继续讲话“喝了没什么怪味啊”,在会话中当被指定的接话人(F)没有接应话轮,也没有在场方自我选定为接话人,那么当前说话人可以继续讲话[20]704,这种话轮接应方式预示了接应者的不同意立场。另外,从话轮内部来看,有两个现象标示着弱不同意立场:一是第4行应答语话轮的开始处出现填充词“哦”,根据Heritage研究,“oh”是状态改变标记,标示应答者信息状态的改变及其独立的评价角度,暗含某种不同意[21];二是第4行中间出现了重新组织的“还——还行”,“还”“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表示勉强过得去”[22,15],整个话轮发出时低、轻、慢。
1.3 弱不同意
称赞自己、普遍事物或在场方时,弱不同意立场通过转折小句表达。例如:
(31)A:哎没有,上次我就是看那个菜谱,我觉得哎呀,太::简单了。((笑声))
C:--但是那个,--那个::--花生仁是不是已经买来就是已经—
这段话发生在A反复申明自己做宫保鸡丁不麻烦之后,当A再次提出这道菜很简单时,C的反应是弱不同意,她的立场不仅通过转折小句表达,也通过话语现象表现出来:首先,在话轮开始处、话轮内部、话轮末尾共出现四处停顿;其次,话轮内部两次重新组织,一处是语用标记“那个”,而且第二个“那个”拖长发出,“以便让对方体会出其中的顾虑和犹豫”,“预测该话题信息可能是听话人不愿意接受的”,具有逆接功能[18]73-74,还有一处是“已经”,在第二次发出时特别加上“买来就是”,指出A觉得那个菜简单是另有原因,因为菜中的花生仁“买来就是已经”做好的,而并不是做这个菜简单;再次,“是不是”作为是非问句形式,表达与对方的商讨,使不同意程度弱化;韵律上,话轮发出时慢、低、轻。总的来看,说话人的态度是迟疑的,立场是不明确的。
2.称赞对方
2.1 弱同意
称赞对方时,应答语的弱同意立场可以通过两种句法形式表达。第一种是平级形容词谓语小句。例如:
(32)B:((把酱汁倒在饺子上))我觉得一看--饺子就肯定很多了。
C:--其实饺子还是(挺多)的。
B称赞对方,她肯定C做的饺子够吃了,C表示同意,但她的同意是弱度的,通过C话轮开始处的短暂迟疑和“其实”表现出来。“其实”表示“对上文的修正或补充”[15]437。
表达弱同意立场的第二种句法形式是原因小句。例如:
(33)C:这些刀和::--菜板都挺好--挺好切::。
A:--菜板是我从(国内带来的)。
C称赞A家的刀和菜板好切,A表示弱同意,这一立场以原因小句间接表达,也通过话轮开始处的略微延迟表现。
2.2 弱不同意
称赞对方时,应答语的弱不同意立场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表达。第一种是降级形容词谓语小句。如:
(34)C:((喝水,看周围,啧舌))嗯=((放杯子))--这里风景还不错嘛。
E:--这里--这里比较((边笑边说))新吧。
C称赞E家小区的风景不错,E只是指出小区“比较新”,对C的立场表达弱不同意,这种立场既通过表示程度低的副词“比较”来传达,也通过话语现象来表达:话轮开始处有延迟现象;“这里”重新组织;话轮中有掩饰性笑声,与核心评价词“新”同时出现;“吧”表示缓和语气,表示同意某种意见、要求,句末语调低降,有时包含“勉强”、“无可奈何”的意味[23]426;整个话轮语调低、弱、慢。
弱不同意立场的第二种句法形式是转折小句。如:
(35)1C:这个百叶窗也拉开了以后风景挺好。
2F:((喝啤酒,放下))嗯::
3A:--[1(尽种..种些)1]—
4E:--[1还要搞一点,[2种一点2]--种1]一点植物去。((指背后))
5C: [2很绿呀2]。--哦。
6 ((E清喉咙,C转身去厨房,E转向F))
C认为E家的小区“风景挺好”,E在第4行以转折小句表示弱不同意,话轮中的话语现象也展示了说话人的弱度立场:C和E话轮之间有话轮间沉默,E话轮开始处出现延迟现象,话轮中间也有话轮内沉默;“搞一点”重新组织,出现两次“种一点”;整个话轮语调低、慢、弱。
另外,一些特定的会话结构,比如修正话轮也常表达弱不同意立场,下例中B的应答语就是一个发起修正的话轮。
(36)C:哇::你这个很好看。
B:→--((边笑边说))这还好看?
A:((走近B和C))是啊,很好看。
2.3 强不同意
汉语中,当前面说话人称赞对方时,被称赞者应答时常以强不同意应对,在我们的语料中出现的话轮形式是“形容词谓语小句+描述型无评价词小句”。
(37)A:哇噻,这功夫太--太大了。(我要学着做)。
B:--不大,很简单,这个一做完就蒸了。((笑声))
A表扬B做菜功夫“太大了”,B以强不同意回应,她在话轮结束处发出响亮且有较长的笑声,表达了她的强度立场,同时话轮语调高、强、快的特征也与该立场一致。但是,并不是全部话语现象都表现说话人的强度立场,有些现象比如话轮开始处的略微延迟显示立场强中有弱。强中有弱并不是特殊类型,而与引发语的行为类型相关,并显示了四种立场间的连续性,我们将另文讨论。
总之,不同的称赞行为引发不同立场的应答语:称赞对方时,应答语的立场一般是强不同意、弱不同意、弱同意,不以强同意应对;称赞自己、在场方、普遍事物时,应答语的立场一般是强同意、弱同意和弱不同意,不以强不同意应对。立场的差异通过话轮句法结构、话轮构建方式、话语现象、会话结构表现出来。
应答话轮有多种词汇句法形式,分别表达不同的立场,而立场的差异与引发语的类型密切相关。自然语言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的称赞行为,应答者怎样使用语言,作出怎样具体的反应,实现何种行为。
前人研究和社会经验认为汉语会话者被称赞时倾向于拒绝[5]或极少接受[6],但自然语料告诉我们对汉语会话者而言拒绝和接受都很常见,他们会细致地选择词汇句法手段来构建话轮,来明确或不明确地表达其拒绝或接受的立场。而且,被称赞只是称赞行为的一种,会话者还常面对称赞他人的行为,这时人们也会通过具体的语法手段来表达明确或不明确的同意或不同意立场。将被称赞和称赞他人的应答语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语言形式和立场上形成系统的差异和对比。可见,语法是互动的重要手段:自然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语言使用的基本场景,在会话结构中可以观察到词汇句法成分的实际运用,从而观察到语言成分的功能及其实现的行为[13];从交际行为入手,可以观察到特定行为通过哪类词汇句法成分、结构式实现,从而发现语言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4]。
被称赞的人是自己时,大多表示强不同意、弱不同意和弱同意,极少表示强烈同意;当被称赞的是他人时,大多表示强同意、弱同意、弱不同意,极少表示强烈不同意。可见,有的互动方式优先被说话人选择,是说话人所偏爱的(Preferred),而有的互动方式不会被选择,是要回避的(Dispreferred)[3]。会话中的倾向性体现了社会公众交往的规则[16]332-333[17]232[12]61,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共同性和礼貌原则;另一方面,不同文化类型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在语言系统上,可以通过应答语的语言使用研究加以考察,对此,我们将另文研究。
注释:
①本文根据Jefferson转写系统(Atkinson and Heritage 1984:ix-xvi)转写,本文采用的主要符号有:
= 后面的话语紧跟前一个话语
-- 停止或打断,多个表示不流畅
: 语调延长
heh 笑声
(()) 场景中的重要动作
( ) 转写中不确定的地方
[ ] 几个话轮的话语同时发出
→ 指向的话语是作者需要读者注意的部分
, 表示继续的语调,不一定出现在小句中间
②陶红印教授向笔者指出汉语应答语并非只有“太好了”这样单一的形式,而可能存在种种复杂的情况。
③会话分析将话轮之间分为局部组织(local management)和总体组织(overall organization)两个层次:局部组织指的是前后邻近话轮间的转接情况,主要是指接应时间;总体组织指的是由多个话轮构成的序列(sequence)的展开过程,主要指应答语与引发语之间间隔的其它话轮。本文篇幅限制,一并分析。
④话轮间重叠、话轮间沉默、话轮内沉默、继续标记话轮、修正话轮/相邻对是常见的话语现象和会话结构。话轮间重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话轮的话语同时发出,话轮间沉默和话轮内沉默分别指的是话轮之间出现的间断和话轮内出现的间断。继续标记话轮指的是接应者的话轮极简短的语言形式(如“嗯”、“对”),从而让对方继续持有话语权(Schegloff1982;Clancy, Thompson, Suzuki and Tao1996:356),如例(14)第2、4行。修正话轮指的是以疑问形式,对前面说话人的话语中的内容进行质疑,要求对方回应修正,提供新信息或确认信息(Sacks,Schegloff &Jefferson 1973:296),如例(15)B的话语。
⑤批评性评价如例(7)(11)(16),中性评价如例(13)(14)。
⑥被评价物与话语参与者的相关度有高有低,而且不是绝对的,要视参与者的个人情况而定,比如说对女性而言,评价烹饪技术比评价房子的相关度高一些,对有信仰的人而言,评价宗教信仰比评价所住区域的相关度更高。
参考文献:
[1]SCHFFRIN D. The management of a co-opreative self during argument: the role of opinions and stories[C]//GRIMSHAW A D.ConflictTalk:SociolinguisticInvestigationsofArgumentsinConvers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MORI J.NegotiatingagreementanddisagreementinJapanese:connectiveexpressionsandturnconstructi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1999.
[3]POMERANTZ A.Secondassessment:astudyofsomefeatureofagreements/disagreements[D]. Irv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1975.
[4]POMERANTZ A.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s with assessment: Some features of preferred/dispreferred turn shapes[C]//ATKINSON J M, HERITAGE J.Structuresofsocial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5]石宁.英汉称赞语之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4).
[6]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5).
[7]周红.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因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4).
[8]王霞.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探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3).
[9]王琴.对称赞语的跨文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10]ZHU W. Disagreement in Mandarin: Strategies, functions and sociolinguistic variables[D].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10.
[11]ATKINSON J M, HERITAGE J.Structuresofsocialactio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2]SCHEGLOFF E A.Sequenceorganizationininteraction:Aprimerinconversationanalysis. volume 1[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3]THOMPSON S A, TAO H. Conversation, Grammar and Fixedness: Adjectives in Mandarin revisited[J].ChineseLanguageandDiscourse, 2010,(1).
[14]GOODWIN C, GOODWIN M H. Concurrent operations on talk: Notes on the interactive organization of assessments[J].IPRApaperinPragmatics,1987,(1).
[1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6]LEVINSON S C.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7]CLAYMAN S. Sequence and solidarity[M]//LAWLER E J, THYE S R. Advances in group processes: Group cohesion, trust and solidarity. Bingle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18]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19]SCHEGLOFF E A. SACKS H. Opening up closings[J]. Semiotica, 1973,(8).
[20]SACKS H, SCHEGLOFF E A, JEFFERSON G.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 1974,(50).
[21]HERITAGE J. A change-of-state token and aspects of its sequential placement[C]//ATKINSON J M, HERITAGE J.Structuresofsocial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2]马真.关于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还”[J].中国语文,1984,(3).
[23]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4]OCHS E, SCHEGLOFF E A, THOMPSON S A.Interactionalandgramma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