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性探析

2014-03-20 23:58:52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夏 斐

(安庆师范学院团委, 安徽 安庆 246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性探析

夏 斐

(安庆师范学院团委, 安徽 安庆 246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理论知识教学、团体心理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在这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期望值与满意度之间的落差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要开展教师培训,突出教学的专业性;开展慕课教学,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考核方式,突出考核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性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地位和教学要求。然而在对这一课程教学开展的调研中发现,课程教学没有满足学生的期望,教学效果不理想[1]。

教学效果简而言之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成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又称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有效性的要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理论知识教学、团体心理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是强调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自助性于一体的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课程[3]。其教学效果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过程,能够全面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主体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保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离不开人的参与。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完成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双方共同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其专业素质、理论素质、教学素质等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为自觉参与的主动性,其表现力与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理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能力等因素正相关。

2.目标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向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单从教学来说,首先目标要正确,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其次目标要明确,任何理解上的偏差和教育理念的出入都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目标要有适应性,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又适应大学阶段青年人学习特点;最后,目标具有可行性,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展示出来,能够内化成学生的心理能力。

3.媒介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传递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传递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种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4],因此在内容设计上要将理论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将知识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将适需性和适用性结合起来。在方法上注重适人、适事,注意新变化,注重细节感受,注意针对性。

4.实践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途径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到对学生进行传授客观性知识、锻炼技能、启迪智慧、引导正确的价值实现和激发积极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和特征,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消化知识,内化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1.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新开课程,课程建设时间短,师资少,力量薄弱。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心理学专业教师或部分通过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职业资格的教师;二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教师、辅导员等;三是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等。整体来看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大多数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部分教师并不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只能运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落后、方式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由于师资队伍来源的复杂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不熟练,无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主要使用说教和理论介绍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吸引力不足;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知识讲授,重视集体普及式教育,弱化实践技能训练,轻视对重点群体心理危机主动介入和疏导;工作中,往往充当心理问题的“消防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简单化,甚至以灌输和说教去面对学生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缺少一整套稳固长效的工作机制。

3.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认识的误差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差。有的同学认为学校开设这门课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认为学生心理不健康而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同学认为心理健康课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这门课等于浪费时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心理很健康,根本不用再来上这样的课程。部分学生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课堂的教学和互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教学规模与考核方式不当

在心理咨询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一般在1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这样才能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然而当前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大多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大班上课为主,个别学校课程人数达100人以上,教学任务完成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谈教学效果了。

考核方式是学校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其考核方式和其他课程一定要有所区别,它不应只是知识考查,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5]。鉴于课程性质的独特性,传统的考试方法显然不适用该课程考核,很多高校在开设课程时已认识到这一点,把课程考核方式确定为考查。然而考查方式的随意性使得考核无法获得教学效果的真实评价,也降低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信度。

三、探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性对策

1.开展教师培训,突出教学的专业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培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目前,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能力认定考试已形成一年两考的政策保证,通过要求授课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来促进队伍建设,既可以对教师在知识上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又可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第二是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教研室教师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开展教学反思,示范授课。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开展慕课教学,突出教育的针对性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 O O C 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的强大优势表现在共享在线课程,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学习方式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6]。

学生在大学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大一新生关注环境适应;大二学生侧重专业学习与人际交往;三、四年级学生又重点关注考研、就业和情感问题。然而高校教学计划一般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这使得教育停留在知识传授上,缺乏针对性。开展慕课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而且可以固化教学成果,延伸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原则,成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3.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创新理念,要用心理学的思维进行课堂教学,理解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学习上可采用碎片化、研讨式教学,注重知识预习。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知识点,设计问卷完成调查或策划情景心理剧再现知识,在课堂上采用讨论互动的方式将知识碎片串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在教学形式上要将多媒体教学与视频教学结合起来,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选择、推荐合适的心理学短片或影片,通过观看和交流心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针对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训练或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团体中获得同伴支持和理解,体验团体活动带来的感受,从而走出自我。

4.创新考核方式,突出考核的有效性

课程的考核应当能够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在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等;在自我认知层面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7]。因此课程考核须改变传统用考试分数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模式,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能力与习惯,尝试将考核分成三块:一是注重平时教学表现,考核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主动性;二是案例分析与团体活动体验分享,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应用和在团体活动中个人能力和素质;三是课程知识考核,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这种考核方式需要教师课程教学中格外细致,为每一位同学建立课堂记录小档案,做到客观公正有效果。

[1]宋志英,严云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袁凌,谢赤.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3]许国彬,黄红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4]柳友荣,宋志英.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6]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EB/OL].(2011-08-11)[2014-08-10].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1/08/11/004333388.shtml.

责任编校:汪沛

2014-08-20

夏斐,男,安徽六安人,安庆师范学院团委讲师,硕士。

时间:2014-10-28 14: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5.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5

G441

A

1003-4730(2014)05-0154-03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