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丽,李志成,田卫东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对于护理专业而言,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查就业者是否接受过护理专业培训,还要考查就业者的实践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能力为本位[1]。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新理念,制订基于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突出用药护理能力在整体护理服务中的作用,需将药物应用护理学科重新定位为“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门学科”[2]。这一定位的转变对护理专业教学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定位后,针对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分为理论知识标准和技能知识标准两类。具体做法为:减少药物作用机制等深层次内容的论述,加强用药案例分析、不良反应及监护等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关的护理问题的论述,贴近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护理程序融入课程,用护理问题的形式体现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增加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见病用药护理模块,提升学生临床用药护理的实际技能。
教材必须满足岗位需求,经临床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确定护理药理学课程应增加和强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医嘱执行能力和处方知识;临床常用药物及商品名介绍;药物新剂型与合理使用知识;静脉输液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用药监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滥用危害;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途、作用机制及应用注意事项;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常见病、多发病合理用药宣教知识及能力[3-5]。说明当今护理工作正从“以治疗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人员只有掌握足够的药理学知识,才能提高执行医嘱的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名、给药方法、给药时间、给药剂量、食物影响、保存方法、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等,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以这些岗位需求为核心优化教材内容。
结合岗位需求和教学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增补。建议教学章节全部按篇分类,第一篇为总论,以后的可以归为各论。整个教材可分为8篇,即总论、化学治疗药(补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滥用危害)、传出神经系统药(将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归入胆碱酯酶抑制药部分,调整在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之后,补充抗休克药的用药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药(补充感冒药复方制剂、疼痛用药原则、特殊药品管理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用药及护理)、内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补充钙通道阻滞药,这部分内容在原教材中零散地出现在适应证的治疗药物中,建议以一节的形式出现,保证知识的完整性,避免重复;删除临床已淘汰的药物,如奎尼丁)、血液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使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贴近临床与生活。
学生在学习药理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知识,并对部分临床疾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材编排上要注意将基础医学知识与药理效应及药物的适应证有机联系起来,先介绍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症状表现,可采用临床病例导入,然后给出问题,如面对这样的患者你该做些什么?有哪些处理方法?用药的目的是什么?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按照护理程序,自然过渡到对相关药物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已知主动了解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交叉学科知识点的相互渗透与对接,提高了临床用药的整体护理能力。
建议增加知识拓展板块,介绍各类疾病用药的新进展,补充新的剂型及用法,并用特殊符号将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标注,让学生对医保用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临床用药指导能力,又可以让教师发挥专长,灵活备课,为实施分层次和学分制教学提供支持。
药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对学生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和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药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在合理用药、正确给药、不良反应监护及用药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比较欠缺。中职护理专业不是培养护理科研人才,实践内容不应求深、求全,而应讲究实用。所以,除选取经典的药理学实验外,还应注重选取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如增设调配操作练习、剂量计算、静脉输液配伍禁忌观察、药品外观检查、药品储存、特殊药品管理、处方相关知识等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常见病、老年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合理用药宣教知识及能力的实训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验证、巩固和加深对药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与临床相关药理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职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文化知识积累不够,理解能力相对欠缺,导致厌学情绪严重。因此,中专教材应将理论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快乐学习。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如在总论中可增加药物的来源、药理学发展简史、新药研发过程等内容;在各论中可增加药物发明的小故事(如阿司匹林、磺胺)、药物名称的由来(如前列腺素)、临床用药案例、身边的药物学知识(如康泰克怎么变成了冰毒)、药物记忆口诀等内容,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编写一套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实用型护理药理学教材是摆在广大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把握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和实践,可提高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1]赖文思,郑恒,陈妙茹,等.基于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用药理课程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125-127.
[2]钟德强.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90-91.
[3]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4]姚苏宁,严小惠,盛芝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学生“三站式”用药护理实训模式[J].中华护理教育,2012,9(2):70-72.
[5]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