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宣翻译的理论与策略研究

2014-03-20 23:16吕丽贤
关键词:原则策略

吕丽贤, 朱 江

(常州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企业外宣翻译的理论与策略研究

吕丽贤, 朱江

(常州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企业外宣翻译对提升企业形象至关重要。提高企业外宣翻译质量,需要以功能目的论、语用翻译和系统功能论为理论基础,取三者之长,明确翻译原则和策略方法。

关键词:企业外宣翻译;功能目的论;语用翻译;系统功能语法;原则;策略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除了有好的产品,企业还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外宣资料来树立企业形象,推销企业产品和扩大企业服务,进而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也是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所在。鉴于企业外宣资料的文本特殊性,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已不能满足外宣资料的翻译需求。纵观中外翻译史,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翻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依赖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从其它学科中汲取理论养分。[1]鉴于此,近年来很多学者另辟蹊径,尝试从功能目的论、翻译语用论和系统功能论等视角来解读外宣翻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张秀燕在《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简介英译策略研究》中以目的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泉州企业简介的翻译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邢苏苏在其硕士论文中,运用韩礼德的纯理功能来探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简介目的功能的方法途径;同时,语用翻译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例如何自然、曾利沙等。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发现,翻译的目的论、语用论和系统功能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如能取长补短,即可为企业外宣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语用论和系统功能论视角入手,尝试建立适合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理论体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一、企业外宣翻译的本质

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从本质上讲,具有翻译和传播的双重属性。[2]

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译者的任务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原封不动地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因此,翻译被看做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意义传递的一种手段。[3]但是这一定义的前提是“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具有完全相同的语符(传递和接收)系统以及认知语境,两者的解码能力完全一致。”[1]事实上,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一前提是不存在的,因此翻译的语码转换论存在着天生的缺陷。张新红和何自然认为: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认知环境呈不对称性,因此交际者说出话语的行为并不能保证其交际意图的准确传达,也不能保证听话人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准确理解。实质上,交际(即信息发送和接收)过程不是单纯的信息编码-传递-解码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示意-推理过程。首先,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assessment),然后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整个示意-推理过程受最佳关联原则的支配,即推理所得结论既不耗费不必要的努力,又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众所周知,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翻译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一个三元推理过程。首先,原文作者通过话语或语篇示意自己的交际意图;然后,译者根据语境信息和最佳关联原则做出最佳推理,进而在通过分析和评估译文读者的语言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用译语语符向译文读者示意;最后,译文读者通过推理等手段获得对信息的理解。可见,翻译涉及了两次示意-推理过程,因此更为复杂,其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无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也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亦或是科技文体的翻译,它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传播,是各种信息(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文化信息、技术信息)的传播。”[4]传播学一般研究的是信息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行为,是一种至少有三个主体(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参与的更为复杂的传播。企业外宣翻译可视为介于不同语境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翻译行为。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应该遵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5]因此,外宣翻译要充分考虑到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文本接收者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宣翻译题材,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涉及多个主体参与的、复杂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行为,其过程表现出一种互动性,各要素之间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整体。系统内部要素的变化,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和语言环境的不同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形成噪音。因此,在翻译企业外宣资料时,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权衡其影响因子的权重,选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三、企业外宣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 功能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功能目的论首先兴起于德国。作为功能目的论的发起人,凯瑟琳娜·莱斯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文本类型学。她将文本按照其功能分为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感染文本。第一种文本只注重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和语言的逻辑,其主要作用是交流信息、知识和意见,常见于新闻报道,商业信函和企业介绍等实用文本;第二种文本主要指文学类作品,强调语言的美学效果,如诗歌和散文等;第三种文本强调的是文本在读者身上所产生的反应,注重最后产生的效果,重点是呼吁、说服、劝阻文本读者采取某种行动以达到说话者的目的。鉴于企业外宣资料的宣传目的,其兼具信息和感染文本的双重属性。

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继承并发扬了其老师的观点,将翻译看作是发生在特定情景中的有意图、有目的的人类交际行为。首先,他提出了翻译指令的概念,即翻译过程是由翻译委托者发起的,委托者会向译者提出一系列与翻译有关的要求,如预期翻译目的、译文预期功能、译文接受者、接受译文的时间、地点、场合、媒介、源文写作的动机和翻译原因等,所有这些信息就明确或暗示地构成了翻译指令。翻译指令能否完成,翻译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译语文化而不是源语文化。其次,弗米尔提出了翻译应该遵循的三项原则:目的、连贯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者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目的原则主要指译文的最终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目的语情景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或目的。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目标文本的接受者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弗米尔还提出了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又称为语内连贯原则和语际连贯原则。连贯原则(语内连贯原则)是指译文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连贯,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原则(语际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和原文要保持着某种关系,这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其它翻译理论所讲的译文对源文的忠实。不过在功能目的论的忠实原则中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者怎样理解源文文本,也取决于每一次的翻译目的,可随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就是在这一点上,该原则与以往翻译理论中的“忠实”有所不同。

克里斯蒂安·诺德可谓是功能目的论的集大成者。她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其中“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译语文化起作用的目的;而“忠诚”指的是译者应该把翻译交际行为的所有参与方的意图和希望都加以考虑。影响翻译的文本外因素包括:发送者及其意图、接受者、媒介/渠道、交际地点、交际动机、文本功能等;文本内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包括内涵和衔接)、假设(假设翻译参与方都知道影响交际的真实世界的因素)、文本成分(包括微观和宏观结构)、非语言因素(如:图标、斜体字等)、词汇(包括方言、语域和特殊术语)、超语言段特征(包括重音、节奏和标点)等。“加以考虑”并不是一定要照做,当各方面的意图或利益发生冲突时,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采用与他们期望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侧重原文某些方面的传译,而忽略另一些方面。也就是说,在翻译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状况,一种是100%的对等关系,另一种是在目标文化中的文本的自由创作,在二者之间存在着各种翻译形式,改写的程度(百分比)由翻译的目的决定。很显然,诺德对翻译的理解比较开放、宽容。

(二) 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去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问题。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6]首先,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7]其次,语用学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都可以为翻译学所借鉴,如指示、预设、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语篇结构等。语用翻译已超出了纯语言范围内的意义研究,而是把翻译纳入了更为广阔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领域。翻译遇到的困难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而从语用学角度来审视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来进行翻译转换,是克服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8]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和其对翻译领域的层层渗透,语用学翻译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形成自己的发展轨迹,这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三) 系统功能论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博大精深,对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过程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指导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言语交际行为所涉及到的语言、功能和情景三个系统。Halliday认为语言使用的众多功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及物性(transitivity);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一定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语言表现形式为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系统;语篇功能指的是篇章的组织,也指信息和信息发出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在语言方面主要体现在小句的主述位结构,篇章结构和各种衔接方式上。该学派还认为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并受到语境的制约。根据对语言影响的直接程度,语境可分为直接语境(上下文co-text),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从语言的使用角度来看,语境因素包括三个部分: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即语场、语旨和语式。从总体上讲,国内的学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系统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理论建构、语境理论与翻译研究、纯理功能理论与翻译研究、功能句法理论与翻译研究、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语法隐喻理论与翻译研究。最近几年,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系统功能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运用其相关理论从实证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和英美企业简介的异同。系统功能翻译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三、企业外宣翻译的策略

理想情况下,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客户向译者发出翻译指令,包括翻译目的、译文的预期功能等;然后译者根据源文的文字示意,并结合相关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进行正确推理,随后译者又把经过推理所获得的信息毫无偏差的转换成译语示意给译语读者;最后,译语读者正确推理、正确解读了译者所传达的信息。但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首先,经过了两次推理之后,信息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其次,由于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加上译者的翻译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译文不可能是原文披上译语外衣的100%的复制品。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品销售和提升企业形象,高质量的企业外宣资料翻译必须在科学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进行。

翻译研究所借鉴的每一种理论都对翻译的本体研究的某一方面有所启发,有所认识,对翻译研究从总体上有所推动。但是,它们又仅限于对翻译现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理论目标,并不是为解释翻译现象和翻译过程而存在和发展的),把能够解释一类现象的理论扩展到对其他类似现象的解释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1]因此,笔者旨在取三者之长,探索符合企业外宣翻译实质和实践的理论原则。

首先,三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翻译,系统功能论和功能目的论都从语言功能入手,但前者侧重于语言的语用研究,后者更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其次,语用翻译主要是从语用学的指示、预设、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语篇结构等角度出发来探讨翻译。因为语用学本身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身的学科体系还有待完善,所以,单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取三者之长。通过研究发现,三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文本类型学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和交际元功能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极为相似。其次,三者都承认文化因素在翻译中所起到的作用,注重翻译研究的文化取向。

因此,企业外宣翻译实践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开展。首先,目的论是企业外宣翻译的首要理论和指导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如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功能就等于宣告整个翻译失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和译语读者的教育背景、思维模式的特殊性,三种理论都赞成在翻译中要以目的语为导向,适时采取编译和改译的策略。比如说中文企业简介喜欢工整对仗,重渲染,常有溢美之词,英文企业简介常用简洁平实的表现手法等,这时,应采取译语为导向的编译、改译等策略。其次,编译和改译要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用翻译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分析相关范文的句长,主位和述位的特点,也可以分析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习俗、惯例和认知心理,和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因素,选出关键因素,确立翻译方案,然后在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这样随着社会的开放,人类的进步,彼此交往增多,原来不被理解的,随着文化的交流,也被慢慢接受了。例如,牛津词典中收录了功夫、太极、包子、饺子等词汇,很多词汇均采取音译的方法,实现了两种语言的融通,这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便利,译者无须做过多的解释。而汉语的报刊、书籍、网络中也出现大量的外来词。如果在翻译时只是照顾译语,不考虑原语的文化,也是不合适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外宣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要以目的论为总的指导原则,在翻译实践中要在系统功能论和语用翻译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然后确立翻译方案和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286-293.

[2]朱义华.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Sarcevic,Susan.NewApproachtoLegalTranslation[M].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4]吕俊. 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1997(2):39-44.

[5]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对外宣传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6):27-28.

[6]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03-105.

[7]孙圣勇. 四位一体的语用翻译观[J].宁夏大学学报,2008(11):151-163.

[8]刘肖岩. 略论语用翻译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2):30-33.

(责任编辑文双全)

AStudyofTheoriesandStrategiesforCorporatePromotionalPublicityTranslation

LVLi-xian,ZHUJ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Jiangsu,China)

Abstract:Corporate promo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is cruci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corporate image.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promo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requires a theoretic foundation based on Skopos theory,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system-functional theory,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ree to determin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corporate promo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Skopos theory;pragmatic translation;system-functional grammar;principle;stategy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6-0085-03

作者简介:吕丽贤(1980-),女,辽宁盘锦人,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4-07-08

猜你喜欢
原则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