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林,徐振宇,娄 径(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
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经历的难题,被视为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成长之痛”。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的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烟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出现持续雾霾天气,日本发生东京光化学烟雾污染等,引起了国际社会对雾霾污染的高度重视。
2013年初,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据统计,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为6亿人[1]。近年安徽省雾霾污染呈加重趋势[2],不仅在冬季频发,夏秋也时有发生,雾霾天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合肥、沿江等经济活动水平高和污染排放集中的区域。2013年1月份,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 4.4 d,而安徽省达 10.4 d,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近年来安徽省雾霾污染逐步加重,除了不利的气候条件,其人为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
1.1 工业中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大 2013年,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电力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能耗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85%,增加值仅占26.5%[3]。这些行业企业排放出大量废气、粉尘。
1.2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研究表明,雾霾中50% ~80%的颗粒物来自于燃煤排放。2013年,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8.8%,而天然气、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仅占7%。根据《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煤炭依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3.6%左右。今后一段时期,燃煤排放仍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快速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突出的环境问题 虽然安徽省居民生活天然气覆盖面已经扩大到15个地级市和19个县级区域,生活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但是城镇化需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来保障,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建筑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1.4 季节性秸秆焚烧 虽然安徽省已对秸秆禁烧做出明确规定,但部分地区违法焚烧秸秆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据2013年上半年全国秸秆焚烧分布遥感监测结果发现,安徽省境内秸秆焚烧火点数连续多天在全国“领先”。受秸秆焚烧影响,合肥市曾出现PM2.5最大日均值。
1.5 其他因素影响 由于大气的高度开放性、流动性,大气污染有明显的区域传输特征。安徽省紧邻长三角、武汉及其周边两个国家雾霾重点防治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输入性污染影响突出。
2.1 国外雾霾防治经验
2.1.1 英国去工业化,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历过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在工业革命初期,伦敦地区工厂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4],一年中有1/4的天数被大雾笼罩,被称为“雾都”。1952年发生了上万人死亡的烟雾事件,造成严重损失。4年后,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并促使英国进行了“去工业化”运动,逐步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到了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已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自2003年,伦敦开征“拥堵费”,收入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
2.1.2 美国严格管理和监测,推行排污权交易。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10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美国对PM2.5的管理重点是严密监控、实时公开、立法规范。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数以千计的颗粒物检测站点,通过环保署官方网站向公众公开测得的空气质量指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洛杉矶,在汽车上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即时监测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让超标车辆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此外,美国将排污权交易引入了大气污染源管理中。1990年《清洁大气法修正案》通过后,美国在全国电力行业实施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排污权交易,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排污权交易实践。
2.1.3日本注重城市绿化,禁止超标车辆投入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多管齐下整治大气污染。城市绿化是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如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配套有绿地和实施楼顶绿化。在控制汽车尾气方面,日本环境厅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放废气的最高值,禁止超标车辆投入使用。日本都道府县在交叉路口等交通量大的地点设置了废气浓度测试点,废气浓度超标时,会采取限行措施。2003年,东京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如今东京所有出租车都使用天然气。
2.1.4 德国制定标准,完善监管,用技术手段限制排放。20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工业区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政府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对鲁尔工业区发电厂、工业企业等实施大规模减排改造,关停一些污染物排放超标工厂。80年代,鲁尔工业区正式结束工业生产,成功转型为如今的文化产业园。如今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与德国其他地区没有差别。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主要有三大战略:首先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方案;其次是用技术等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关停污染源;三是完善监管机制,针对具体污染物设立排放上限。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2 国内雾霾防治探索 2008年,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开展了包括雾霾防治在内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探索。其主要做法是:实施省际联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编制实施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制定详细的减排方案,北京东南郊地区化工企业全部实现搬迁或原址停产;推广清洁能源采暖;统一环境执法监管,统一发布环境信息,形成治污合力[5]。
“十二五”初期,国内雾霾污染及其危害成为社会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12年底,国务院出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综合性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规划。在2013年初的大面积雾霾发生之后,国家着手研究目标更加详细、措施更加严格、考核更加严厉的治理措施,防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内容的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2013年9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给出了详细治理蓝图,部署10项具体措施,力求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随后北京市、河北省等发布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或计划。
总体上看,我国雾霾污染防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工作包括研究雾霾形成机制、建立应急方案、提升监测能力和探索有效措施等。
多数发达国家的空气问题都是依次出现,比如先有煤烟型污染,再有机动车污染,不同时期,治理的对象不同。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表明,解决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问题。安徽省空气污染情况复杂,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污染叠加出现,PM2.5问题凸显,防治任务繁重。综合国内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和安徽省雾霾发生成因,当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持之以恒地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才能逐步缓解雾霾污染问题。
3.1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变革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抓雾霾防治机遇,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示范和成熟先进技术的推广示范,加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装备技术发展,在政策、资金、税收等多方面大力扶持省内骨干企业,培育壮大相关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占领这一新兴市场。
3.2 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推进能源消费多元化、清洁化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一要通过发展和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强化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降低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二要积极实施电能替代。电能作为二次能源,在终端应用环节不产生污染排放。虽然火力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仍需燃烧煤炭,排放污染物,但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集中规模化处理,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治理成本都大大低于传统分散燃烧方式。
3.3 加快推行绿色低碳交通 东京、纽约、伦敦等许多国际大都市实践证明优先发展公交是解决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最好途径。安徽省要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确保公共交通方便快捷。在省辖市推广电动公交大巴,全面推行出租车油改气,对工程及运输车辆大力推广氮氧化物及PM2.5消减技术,鼓励购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改善出行条件,倡导公众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3.4 加大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整治力度 针对雾霾问题严重的区域,适当提高排污标准,摸排电力、冶炼、化工等领域重点污染源,倒排时间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企业间物质能量关联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施工扬尘监管,加大洒水降尘频次,对裸露土方、地面等部位采取覆盖等有效措施,及时清理各类建筑生活垃圾。
3.5 加强雾霾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对合肥、马鞍山、芜湖等主要城市开展雾霾监测,掌握各地雾霾发生本底情况和具体成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打基础。同时,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机理研究,以遥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大范围或大区域雾霾跟踪监测工作,掌握雾霾发生空间、时间规律,对极端雾霾天气进行预警,对雾霾严重城市制定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国家发改委.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R].2013.
[2]张浩,谢伟,石春娥,等.安徽省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C]//中国气象学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9:53-59.
[3]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4《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王新,何茜.雾霾天气引反思看国外如何治理[J].生态经济,2013(4):18-23.
[5]北京市环保局.借奥运成功经验继续推进北京大气污染防治[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5):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