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管理研究

2014-03-20 20:29李俊枝孙镇雷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78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内蒙古满洲里014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功能区适应性森林

李俊枝,孙镇雷(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78;.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内蒙古满洲里01400)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历史上形成最早的森林生态区域,是我国纬度最高、现有独存的地处寒温带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基地和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管理经营不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出现产业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作用下降、经营方式和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来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状况。适应性管理是一种面对动态变化或不确定性对象时的结构的、反复的、不断调整的最优管理措施和决策过程,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通过系统监测的手段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来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从而确定和优化管理战略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动态的、变化的环境管理。将适应性管理应用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经营管理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1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现状

1.1 大小兴安岭的森林植被和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物种数量锐减,整体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大小兴安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随着采伐指标和任务的逐渐弱化或消失,林业工人的生活主要是靠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补贴或继续着“靠山林吃山林”传统生活方式,导致了森林和环境承载力过大,盗采滥伐、毁草开荒、毁林开荒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小兴安岭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物价也随之不断上涨,但是林区居民的人均收入低于所处地区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林业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也与城镇职工的年平均收入相距甚远,因此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成为森林生态功能区的一个大难题。生活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大部分年轻人逐渐走出林区,也造成了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活的人口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劳动力年龄偏大,这样劳动力结构既不利于林业生产,又不利于林区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就造成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1]。

1.2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大小兴安岭森林林木可采资源的不断减少,以砍伐为主、出售原木的传统林业经济陷入了困境,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质量低,不能吸引大型企业前来投资,此外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和封闭,发展机会少,导致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引不进来,而引进来的人才又因为环境、发展机会、收入等问题流失,缺少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新兴生态产业缺乏动力,再加之林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和“靠林吃林”的思想,很难快速接受新兴产业或者达不到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经济发展较之其他地区缓慢。

1.3 只注重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疏于生态建设 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有些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是以破坏生物、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对环境变化没有进行长期的监督和有效管理,执法者有法不依或是执法不严,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负荷增大,不能很好地协调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和发展的关系。加上近年生态旅游、县域旅游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不少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抓住这样的经济增长点,大搞旅游项目建设,森林功能区内的生物和其环境受到很大影响,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政绩,但是生物和环境恢复要一定的时间,而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疏于生态建设,忽视生态效益,甚少或是没有进行森林与环境的抚育、更新和休养,有悖于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宗旨[2]。

1.4 管理政策和手段措施死板僵化,监管手段和方法落后,应变能力差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相关监测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已使用的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监管手段得到的监测数据不能全面地反映大小兴安岭的情况,管理部门也很少开展科学全面的生物资源调查和相关的科学专业考察,即便是开展了次数不多的专题调查也受到了调查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对生物和环境保护、森林质量和物种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生态管理、动态监测和预测规划调整的需求。如果不能全面开展科研活动,监测工作就很难真实、客观、及时地反映森林生态功能区内各资源的变化情况,也就无法预测资源变化的动态方向、评估保护成效、影响调整管理措施,这与国家对森林功能区内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要求和初衷极不相符[3]。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栖息有东北虎等珍稀兽类60多种,鸟类270多种,有1 390多种植物、490多种野生药材,还是多种价值较高的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可以说是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为了恢复生态功能,有些地区禁止人进入生态功能区,使得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动植物出现长期无人猎无人采的状态,尤其是一些特产的动植物,经济价值非常高,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而政策的僵化,监管手段和方法落后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实现,也不利于林下经济更好的发展,这也与追求三大效益的目标相违背。

2 适应性管理的涵义及应用

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AM)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明确预期目标和产出结果为导向的,受到环境变换以及系统结构的调整或是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的、反复的进行不断调整的最优决策过程,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通过对系统的监测、评估、再规划、再调整来减少不确定性[1],是一种通过管理措施和手段从管理过程和结果中不断模拟调整和预测,不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确定和优化管理战略的目的的一种循环往复的管理行动的系统方法。适应性管理是围绕系统的整体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倡导的是一种实验的方法,以模拟和学习为工具,执行和监测为核心的,达到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或者决策(政策)的制定,可以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实时的监控、模拟和评估,对实验的假设、决策(政策)进行修订和改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

适应性管理在国外被应用于森林生态学、流域综合治理、渔业、草原管理等领域。在我国水资源研究领域,王文杰等以三峡库区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生态胁迫、区域系统恢复力辨识、适应性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荣玫系统阐述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介绍了国外在应急领域适应性管理研究的动向,从不确定性、系统复杂性、多主体性及动态学习等特征,以及应急管理客观需要方面,分析了适应性管理在应急管理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运用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丁胜将适应性管理措施运用于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问题上,将适应性管理目标与老山林场的现状有效结合,针对性地采用适应性管理措施,从而提高老山林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研究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陈凯麒提出适应性管理是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事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环节中增强适应性管理的理念及要求,将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方向。在自然保护区研究方面,韩俊丽等引入适应性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尝试改进自然保护区在传统管理手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的体系结构,针对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的管理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可行的管理理念,实现生态相容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目标。

3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管理的实施

在森林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方面,我国虽然引进了很多管理方法,例如目标管理、公众参与管理、善治管理等思路与方式,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区资源和环境情况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照搬传统资源与环境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完全反映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基本功能、不确定因素干扰及其内外驱动力影响因子作用规律和积极主动调控决策。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复杂的生态结构存在多维性、客观性、动态性、开放性、非可控性等,因此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组成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多、系统内外变化难以掌控、主客体间矛盾突出等特点,这就需要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具有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出发,转变管理模式,调整管理手段,借鉴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探索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

2006年,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的布局,依据大小兴安岭存在巨大的生态脆弱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差的客观实际,将大小兴安岭地区划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和限制开发地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森林生态功能区是限制开发区域中的一类,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确定森林生态功能区的重要指标[5]。2012年,在十八大报告中做出了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将由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转为发挥生态效益为主,2014年4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国有林业企业停止主伐,这也成为大小兴安岭转向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标志。

3.1 及时调整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规划 按照所制定的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规划方案,当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者应及时实施适应性管理行为,对已有的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使调整后的规划适应森林生态功能区发生的新变化,并制定出变更后的规划具体措施和管理方式。因为森林生态功能区内的资源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加之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不能按照原有规划一成不变的实施,应该加强对资源调查和相关的专业科学考察,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追求三大效益。

3.2 及时监测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管理过程 这就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对适应性管理行为进行监测。监测时需要严格按照适应性管理监测体系进行,选取指标,定时测度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各影响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监测可以科学明晰反映森林生态功能区的管理过程,促进管理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具切合实际操作的意义。

3.3 及时评估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管理的预期和现实反应的差异 分析预期假设和现实结果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关性,寻找出影响差异的不确定因素,总结经验再调整方案,重新循环。因此,适应性管理的实施就是不断重复再调整的过程,不断地反馈信息,规划的修改和完善就是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性管理的关键。大小兴安岭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物种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宝库,应改变原有僵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用,更新林业监测技术,加大林业科研投入,加强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第三产业(如县域旅游),增加林业企业职工的收入,不断进行各种相关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实施管理、反馈信息,科学制定和调整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和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发展。

[1]闫喜凤.生态移民: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大小兴安岭森林功能区为例[J].理论探讨,2013(4):167-170.

[2]曾昭文,罗春雨,王洋,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69-70.

[3]白树清.大小兴安岭生态建设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2009(11):32 -35.

[4]荣玫.适应性管理在我国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发展研究,2009(8):78-81.

[5]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功能区适应性森林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哈Q森林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