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材的现代演绎
——史金霞老师授课《自由与放纵》片段
……
师:这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一篇日记,题目叫《“孤独”就会不“自由”》。
(呈现日记内容……)
师:这个孩子长到十二岁又写了一首诗,叫《窗外》。它在这首诗里写道,“其实每天很累,其实每天也很快乐。初中了,一直被作业与试卷压迫着……压迫着……我只想看窗外的事儿。你会问:那里有什么,值得你去看?我会告诉你:那里有的是自由啊!”
当这个孩子长到15岁,也就是现在,她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这么写的。“……是你们改变了我,是我所处的生活环境、经历与承受的事改变着我,也许好,或许坏,社会在吞噬着我,倘若社会是黑洞,我必是光。”
她现在是15岁,如果她继续这样长大下去,假如她长大到你们现在这样会怎样呢?
(下面继续呈现《数学课上小诗一首》和《你认识这样的大学么?》)
师:我们分享了这些,从一个七岁的孩子然后一直到二十多岁的大学毕业生,时间脉络从一个人7岁到9岁、12岁、22岁,回头看看这些文字,再联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蔡元培的《自由与放纵》,包括胡适的《自由主义》……
同学们再回过头来想想我刚才提的问题,自由与放纵的关系?你怎么理解自由?自由与放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同学们前后左右互相交流一下。
师:这位同学说一下。
生1:我觉得自由与放纵之间也许只有一个台阶,你跨过这个台阶就是放纵,没跨过这个台阶就是自由的范围之内,曾经了解到西方有一幅画叫《原罪》,上面是一个裸女,还有一条毒蛇,那么这条毒蛇是不是内心的欲望?当毒蛇爬到我们的心的时候就会啃噬我们的内心。也许这样的欲望只会让你整个的生命都受到迫害的。我今天看了老师分享的几首诗歌,很有感触,因为我觉得我一路走过来,从初中到高中,在初中的时候也像她一样厌恶学习,向往自由,到了高三以后,这个自由可能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在压力之下隐忍地去享受我的自由,在外界给我们很多压迫并且我们不得不去做的时候,要想到我们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保持这份东西。所以,我觉得这种自由很伟大,无论外界怎样,都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
师:胡适的《自由主义》里,他在分析这个自由的时候,他怎么区分自由的概念。
生2:胡适说的自由是不授外力压迫的权利,是某一生活不受外界束缚的生活权利。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是长期的奋斗得来的。
师:胡适说中国人从古自今对自由的理解是追求内心的自由,然后我去隐忍外界压迫的东西,而胡适更主张不受外界的拘束,有勇气地去对抗外界的压力。这是胡适的观点。当然,你可以认同他,也可以坚持自己,也可以综合他的观点思考自己的选择,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学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自由。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
生2:其实我刚才一直在想,我现在是不是自由的,我想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在框架内,刚才结合胡适的“自由”,他说自由就是自己做主,那么我想,如果在我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如果外界的一些观点没有那么尖锐,没有与我的内心相违背,那么我想我会去接受、去配合。如果说它触犯到我内心的一些想法,我会去反抗,有一个弹性的东西。
师:可以理解为你对自由有自己的底线。
其实对于同学们而言,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永远都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希望了,一切到此为止了。还有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时间关系,我们做一下总结。
综合这些来看,我们对于自由的理解,在受到压制的时候我们都会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会自然地产生害怕自由、逃避自由。经过同学们的理解,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理解自由、捍卫自由,进而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随着年龄增长,你对自由还会有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