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教务处,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这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今社会,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信息化即指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使财务信息系统有效实现电算化,并利用相关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即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计算、控制、分析或监督等财务管理,使其各个功能都可以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组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并综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和分析、预测、控制等各种手段,详细记录各个活动的相关信息,完善其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从而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保障高职院校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最大效益[1]。
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公诸于众。这有利于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都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网络平台查询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加强对高职院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力的监督。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扩大财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使财务部门能和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等各个管理部门进行有效联合,以便各方掌握到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有效传输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能迅速地调取相关财务数据,充分利用一系列的新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并通过财务信息的网络化,对高职院校中各项财务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分析,并对财务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或比较,借此预测学校财务的未来发展或使用前景,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相关决策人员在财政决策方面的准确性。
要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和计算机技术人才。所以学校必须在自身财务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财务人员对财务或信息技术等知识的掌握,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但由于院校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陈旧的管理观念影响了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方式的改革,致使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相关的财务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距离真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同时,学校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不够充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法发挥其本有的功能。尤其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以帐务管理为主,管理模式单一且固定,其信息量也不充足,只能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而无法为相关财务的预测、分析和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缺乏一定协调性、规范性、统一性和共享性,尤其是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完善,很多财务信息的共享范围只限于财务部门内部,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对财务管理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各个部门自主研发、建设与应用的管理软件和信息编码标准不一,造成数据结构多种多样,信息集成度不高,对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实现构成了阻碍。
现代化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它需要一大批精通财务管理和软件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管理建设。这就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同时具备财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双面能力的的人才较为匮乏。人才的缺失不仅使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还造成管理上不同程度的薄弱现象,也因为从其他企业引进相关软件而加剧了学校财政支出的负担[2]。
要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财务人员要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全面认识及重视度,促进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合作和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并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调度,全面推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一,转变经济责任观念。要想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财务分层管理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二,转变效益观念和风险。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个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经费不足是各所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教育产业化观念的发展使投资者对资金的投入更加谨慎。面临这样严峻的市场竞争趋势,高职院校间必须相应地转变其自身的效益观念。与此同时,面临变化的市场和国家对高职院校计划的削弱,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转变其风险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转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角度考虑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实现院校的经济效益最优化[3]。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在满足各方对此信息的需求上,加大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化管理,利于学校财务接受更全面有效的大众监督。此外,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除自觉接受外界监督的同时还应加强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将内部审计工作从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先控制和审前防患,通过这种内部力量的牵制和制约,防止贪污浪费行为的发生,有效提升职高院校的经济效益。同时,高职院校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时由于网络手段的使用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也应注意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加强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是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全面型外来人才,并加大对本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定期对学校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着重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在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关于财务人员的考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改善财务人员的聘用制度。提高聘用的审核要求,坚持只有合格的财务人员才能获得上岗资格。其二加大对在岗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评估的力度,对工作质量不达标的财务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解聘,以此来强化职高院校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此外,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增强财务人员的敬业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法纪观念,进而自觉维护学校权益[4]。
[1]杨雪.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3(26):206.
[2]胡春秀.新形势下强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29):42-43.
[3]曹若霈.浅谈计算机网络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7):69-70.
[4]于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1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