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韶关,51212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这种优势也让我国农产品流通得到了新生的力量,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大小市场之间的供求矛盾冲突,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流通成本,健全相关的市场机制与功能。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并没有完全适应电子商务交易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真正让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电子商务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环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与交易方式的根本性改革与创新。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商业交易的一种媒介方式。一般来说,国际上通用的电子商务类型主要有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对消费者三种模式[1]。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商业交易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与有效的渠道,具有颠覆性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从宏观上来讲,电子商务使得交易空间进一步扩展,让交易更为透明和公正,超越了时空间限制,可以进行虚拟化的交易,使各种网络信息能够充分整合在一起并进一步优化。从微观上来说,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为企业提供丰富信息资源与优质的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周期的准确性,进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B2C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是指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与客户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商务交易平台,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把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部分物流完整的链接在一起。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属于B2C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我国最早产生的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就是8848网上商城。我国B2C模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以亚马逊、当当和卓越等网站为代表的培育市场阶段、以卡酷比价购物网站和钻石 Blue Nile 网站为代表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阶段以及增加顾客购物体验阶段[2]。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有对信息化水平要求非常高,逐渐向业务流程外包方向发展,目标消费者比较分散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这种电子商务模式能够大幅降低经营成本,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便捷购物需求,短期迅速实现规模的扩张的优势。
农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农产品的自我生产、消费以及交换的各个环节中都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从而让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环节融合在一起。当前,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具体应用方式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农产品网络销售,农产品网络广告等。这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对于农产品来说,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与价值。
农产品主要是指农民所种植或养殖的农畜产品,诸如粮食、蔬菜、禽类等产品,一般常温的保存时间并不长。农产品具有生物本质属性,时效性较强,差异性明显,季节性强,产在农村,销往城市的特性。目前,我国农产品在流通中运输成本高,流通方式落后,流通制度不完善,批发市场地位重要,农民个体在农产品流通中作用显著,物流与商流是同一个过程[3]。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农产品流通中存在诸如流通主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效率低、损耗大;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服务薄弱、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农产品包装质量差、缺乏品牌、附加值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农民自身条件限制;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企业自建型以及企业与农产品产地共建型两种模式。其中,企业自建型模式就是指农产品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负担,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企业与产地共建型模式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农民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的流通模式,这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户与超市之间的合作,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但它忽略了农产品价值的提升。
以上这两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模式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加工、销售为主并充分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它具有对农产品实际需求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配送的功能,这将有利于大大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户收入的大幅度提升,还可以提供给农户更多的农产品资讯,从而促进市场供需的平衡性发展。在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流通将变得更为便捷,超市、零售商、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络选购所需农产品,配送中心也可以通过订单来制定配送计划,从而使得农产品进入到超市、零售商或消费者手中[4]。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农户——配送中心——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只是它的流通环节大大简化了,在将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凭借自身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大大促进农产品流通与交易方式的进一步革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相关的农产品流通设施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为农产品的顺利流通提供了初步的流通基础。但我国农产品流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仍然有着鲜明的需求特征,即农产品品种繁多、物流量大;农产品配送风险大,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配送技术要求较高等。由于我国农产品现有的流通链条结构与实际的农产品流通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性,因此,积极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很有必要。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好电子商务环境,需要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同时,它也需要通讯网络、市场经济以及一系列法规法律等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支持。它仅仅依靠农户与企业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总体规划与全局指导作用,尤其是要制定出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产品流通减少或消除障碍,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明确发展战略与法规支持,为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电子商务流通环境。只有在政府的推进下,大力推行相关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工作进程等,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品牌发展与产品销售策略,让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做到有法可依,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才能够具有一定的品牌化与标准化特色。
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参与的个体与组织繁多,离散性较强,层次偏低,组织化程度不够[5]。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农产品的这种特殊性,积极构建一个以供销合作社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把本来较为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联系起来。这些合作组织对农村市场与农民需求了解透彻,应依托它变为我国农村最大的流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出它们的积极作用,通过供销社采集和传播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并集中多种网络资源,形成一个自上而下遍布农村的完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从而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广泛的信息交流,推进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实现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从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流通平台,离不开农户的参与。然而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长期方案,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掌握一些必备技术知识、熟悉经营策略的新型农民。这些农民应该对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够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各类信息,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关的农产品交易。我们要为农民提供便利的上网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下乡进行电子商务的示范与推广活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建设与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做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的构建工作,即切实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选择质量高、安全性好的农产品,做好配送中心农产品精加工工作,做到各流程间无缝衔接,根据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配送方案,做好广告宣传等。需要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推行策略,即政府提供基建、税收、融资和招投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农产品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政府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条款,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1]李霞.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89-7690 .
[2]沈怡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贵州农产品物流探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3):106-109.
[3]王艳.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7-49.
[4]王玉红.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和对策[J].科技传播,2011(5):189-190.
[5]杨申燕,陈向军.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2):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