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昌琪,李贵敬,王建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前世界大多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力生产商和供应商更加关注运行成本和投资的盈利能力。现有核电系统在这样的市场上显得初期投资太高、建设期太长、项目规模太大。尽管核动力在中期和远期的市场中均具有竞争潜力,但欲使这种潜力变为现实,就必须能在确保核电站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成本[1]。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优化方法,通过寻找设计参数的最优组合,减小核动力装置重量,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形优化算法(CA)是工程设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有约束的直接求解方法,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性质无特殊要求,并在核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应用[2-3]。但对复杂优化问题,传统复合形优化算法(TCA)易于陷入局部最优值[4]。本文首先建立多个复合形,并基于其相似度最低原则,给出多复合形的最优化组合,增强复合形顶点的多样性,提高算法获取全局优点信息的能力,以使算法具有更佳的全局搜索能力。
CA 的基本原理是在n 维受约束的设计空间内创建由k 个顶点构成的多面体(复合形),然后对复合形顶点的函数值逐一进行比较,不断丢弃函数值最劣的顶点,代之以满足约束条件且函数值有所改善的新顶点,如此重复,逐步逼近最优点。
CA 将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XH视为最坏点,除最坏点外其余顶点的中心点X0由式(1)计算得到,即:
式中,Xi为复合形的各顶点。
在中心点与最坏点的连线上,利用式(2)寻找既满足约束条件,又较XH目标函数值小的顶点XR,并替换XH构成新的复合形,如此反复进行,当复合形收缩到足够小时,即可将复合形顶点中的最好点作为近似最 优 点 输 出[4-5]。
式中,t为映射系数,其初始值通常取1.3,随后不断减半收缩(t=t/2),直至寻找到改进点XR。
CA 初始复合形的顶点个数有限,而初始顶点的生成又具有随机性,不能保证各顶点均匀覆盖可行域,因此难以保证CA 对整个搜索空间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
针对TCA 的缺点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得到群体复合形优化算法(CCA)。
1)建立群体复合形,它由多个复合形组成。CCA 初始复合形顶点个数较TCA 有大幅提高,因而群体初始复合形对可行域空间的覆盖面明显大于TCA,从而增强了算法对可行域空间状况的了解能力,提高了算法搜索到全局最优点的概率。图1为CCA 逻辑框图。
2)群体复合形中任选1个复合形与其余复合形之间实现相似度最低的最优化组合。所谓相似度,是由两个顶点之间的海明距离表示的,海明距离越小,两顶点的相似度就越大,海明距离的计算如下:
式中:n 为顶点向量的元素个数;xim、xjm为Xi、Xj的第m 个元素。
最优化组合具体实施措施为:首先,除被选中的复合形——第α 个复合形外,其余复合形基于CA 基本寻优措施完成并行自身优化,分别收敛于自身最优复合形;其次,第α个复合形与上步优化所得到的每个自身最优复合形,形成组合优化关系,即在每个自身最优复合形中,选取与第α个复合形各顶点平均相似度最低且优良度最高的顶点,作为第α 个复合形的寻优操作基准点,优化第α个复合形,最终第α个复合形达到收敛要求后,最优顶点即为优化结果。最优化组合利用每个复合形的相对最优信息优化被选中的复合形,使第α 个复合形充分获取各复合形的相对最优信息,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显著提高。
选取典型基准测试函数,测试CCA 较TCA 是否具有更佳的全局搜索能力。Schwefel函数为:
式(4)属多维连续多峰函数,可行域空间内广泛分布大量局部极值点,仅有1个全局极小点为f1(X)=-418.982 874 8 N,xi=420.968 7(i=1,2,…,N)。由于空间中存在多个局部极小点与全局极小点目标函数值较接近,且远离全局极小点,TCA 受搜索能力的限制极易收敛于次优解。为更直观地认识基准测试函数,其三维视图(N=2)示于图2a。
将TCA 和CCA 分别用于Schwefel测试函数的优化计算中,对比结果示于图2b,其中N=5。CCA 对基准函数的优化结果均分布在函数解析最优值附近,与函数解析最优值偏差很小,最大相对偏差的数量级为10-6,随机产生的25次计算结果与最优值几乎完全重合。而TCA 对Schwefel函数的优化结果散乱地分散在函数最优值的上方,最大相对偏差达49.94%,最小相对偏差为10.37%,与CCA 相比计算精度极差。结果显示:CCA 对Schwefel函数的单次优化平均时间为1.073 3s,TCA 对Schwefel函数的单次优化平均时间为0.038 2s。可见,CCA 的计算时间普遍大于TCA,但计算时间以s为单位,其实际偏差并不大。
图2 Schwefel函数三维图像(N=2)(a)及CCA、TCA 对Schwefel函数优化效果对比(b)Fig.2 Three-dimensional outlooks of Schwefel function with N=2(a)and contrast between CCA and TCA optimization effect based on Schwefel function(b)
结果表明:CCA 较TCA 具有明显的优越特性,包括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精度高、稳定性好。虽然计算时间略大于TCA,但其实际偏差并不明显,计算时间的增加量对优化工作无太大的影响。因此,CCA 在优化性能方面所取得的改进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减小核电高压加热器重量为优化目标,基于CCA 寻求高压加热器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
选取秦山300 MW 压水堆核电厂系统中的3号高压加热器为设计原型。数学模型的设计过程参见文献[6-8],注意以下几点。
1)核电高压加热器的抽汽是饱和蒸汽,因此高压加热器仅具有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的过渡点给水温度tt(℃)依照下式[6]计算:
式中:tw1为给水入口温度,℃;hhw为加热器壳侧压力ph(MPa)下的饱和水比焓,kJ/kg;hod为疏水出口比焓,kJ/kg;qms、qml、qmw分别为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流量、上级疏水流量和给水流量,kg/s;cp为给水平均比定压热容,kJ/(kg·℃);Cq为散热损失系数,一般可取1.01~1.02。
2)对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分别进行传热设计计算,其中凝结段对数平均温差Δtmc(℃)[6]为:
式中:tw2为给水出口温度,℃;ts为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温度,℃。
3)疏水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tmdc(℃)[6]为:
式中,tod为疏水出口温度,℃。
4)在凝结段,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凝结放热,当管外雷诺数Reoc<2 100时,凝结段管外换热系数αoc(W/(m2·℃))[7]为:
式中:λl为冷凝液导热系数,W/(m·℃);ρl 为冷凝液密度,kg/m3;μl 为冷凝液黏度,Pa·s;g 为重力加速度,m/s2;G 为冷凝负荷,kg/(m·s)。
当Reoc>2 100 时,凝结段管外换热系数αoc(W/(m2·℃))[7]为:
基于工程限制及设备稳态性能要求,给定高压加热器优化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优化变量范围约束、给水出口温度约束、管程、壳程压降约束及管内流速约束,约束条件限制列于表1。
约束条件具体限制如下:1)将优化变量限制在所给定的变化区间内,其中优化变量选取高压加热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传热管外径、传热管总根数、传热管中心距及折流板间距;2)为满足高压加热器的加热性能要求,应保证给水出口温度至少达到母型值;3)高压加热器优化设计应保证管程、壳程压降低于母型的,从而降低压力损失;4)为防止不锈钢管侵蚀并尽量降低泵功耗,通常限制管内流速小于4.6m/s。
评价模型的计算值与母型值的对比结果,以及基于TCA、CCA 对高压加热器重量的优化设计结果列于表2。
表1 约束条件Table 1 Limitation condition
表2 高压加热器重量的评价及优化结果Table 2 Assessment and optimized results of weight for high-pressure heater
由于高压加热器热工水力设计计算是基于简单计算模型的,同时各组成部分的重量采用了近似计算,因此计算结果存在误差。评价结果显示各参数的计算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可认为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优化结果可信。
基于CCA,高压加热器的优化重量与评价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减小了7.116%,优化效果显著。其中,优化变量与母型相比,传热管外径增大1.6%,传热管总根数减少0.982%,传热管中心距减少5%,折流板间距增大5%。高压加热器性能参数与评价模型计算结果相比,给水出口温度与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一致,总换热面积减少1.667%,管侧压降减少8.558%,壳侧压降减少4.601%。优化结果证明,在满足高压加热器加热性能要求、压降约束、管道腐蚀及泵功耗约束的前提下,高压加热器重量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优化结果说明列于表3。
表3 优化结果说明Table 3 Explanation of optimized results
然而,基于TCA 的优化重量仅减小了6.194%,低于CCA 的优化率将近1%。CCA的优化性能明显高于TCA,虽然CCA 计算耗时高于TCA,但基于CCA 的高压加热器单次优化耗时近似为2 min,是可接受的。优化结果对比分析是以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参考,优化后重量的减小量并不包含数学模型评价结果的误差。本文将自主改进的CCA 应用于核电高压加热器重量的优化设计中,表明高压加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组合可实现其重量的减小,从理论上证明了高压加热器重量优化的可能性,可为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优化方向。
本文基于相似度最低建立多复合形的最优化组合,得到改进后的CCA。典型测试函数的优化结果证明,CCA 较TCA 具有更佳的全局搜索能力。基于CCA 实现了高压加热器重量的优化设计,得出以下结论。
1)群体初始复合形对可行域空间的覆盖面明显大于TCA,增强了算法对可行域空间状况的了解能力,群体复合形中任选1个复合形与其余复合形之间形成相似度最低的最优化组合,使被选复合形充分获取了其余各复合形的相对最优信息,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显著提高。
2)典型函数Schwefel函数的优化结果证明,CCA 较TCA 具有更佳的全局搜索能力、计算精度及稳定性,虽然计算时间略大于TCA,但其实际偏差并不明显,计算时间的增加量对优化工作无太大影响。
3)将CCA 应用于核电高压加热器重量的优化设计计算,优化后,高压加热器的重量与评价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减小了7.116%,优化效果明显,但优化过程未能全面考虑工程中的实际影响因素,优化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 杨孟嘉,任俊生,周志伟.第4代核能系统研发介绍[J].国际电力,2004,8(5):30-35.YANG Mengjia,REN Junsheng,ZHOU Zhiwei.Introduction of R&D on generationⅣnuclear energy system[J].International Electric Power for China,2004,8(5):30-35(in Chinese).
[2] SACCO W F,FILHO H A,HENDERSON N,et al.A metropolis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Nelder-Mead simplex applied to nuclear reactor core design[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8,35(5):861-867.
[3] VIVAS G F C,PARISH T A,CURRY G L.Optimization of MOX enrichment distributions in typical LWR assemblies using a simplex methodbased algorithm[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2,29(17):2 001-2 017.
[4] 李亮,迟世春,林皋.改进复合形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10):1 429-1 432.LI Liang,CHI Shichun,LIN Gao.Modified complex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5,37(10):1 429-1 432(in Chinese).
[5] 贺士晶,阎昌琪,王建军,等.复合形-遗传算法在核动力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0,31(2):122-125,135.HE Shijing,YAN Changqi,WANG Jianjun,et al.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omplex-genetic algorithm in nuclear component optimal design[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2010,31(2):122-125,135(in Chinese).
[6] 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热工技术手册(第三篇):汽轮机组[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295-303.
[7]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5-92.
[8] 顾琼彦,虞佶,奚磊.高压加热器管板计算方法简析[J].电站辅机,2011,32(3):13-17.GU Qiongyan,YU Ji,XI Lei.Simple analysis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ube-sheet in high pressure feedwater heater[J].Power Station Auxiliary Equipment,2011,32(3):13-17(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