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军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451200)
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徐建军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451200)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完成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及手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64排CT薄层图像实施三维重建。结果 在血管病变方面,轻度狭窄17段、中度狭窄20段、重度狭窄19段、闭塞32段。责任血管均经CT血管成像明确显示出来,与术后血管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率100%。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使用64排CT可以了解到病变的具体情况,明确病变范围,为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学诊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多排螺旋CT已成为临床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2-4]。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成像速度快、质量好以及扫描范围大等优点,为CT血管成像(CTA)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和治疗AS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于我院完成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及手术的ASO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7~80岁,平均(64.8±5.6)岁;病史1个月~12年。在临床上主要有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坏疽以及远端皮温降低等表现。经CTA对上述患者进行检查之后的14 d内完成相应的手术治疗。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64排CT机以及GE3.0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固定好小腿,从患者的肾动脉进行水平扫描,至足尖为止。参数如下:120 kV的管电压,300~350 mA的管电流,探测器为20 mm宽,0.969∶1的螺距,间隔与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作为增强对比剂,从肘正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静脉,流速控制在4 mL/s左右。通过智能追踪实现触发扫描,时间大约持续30 s。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显示(V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手段行血管重建,分析的时候注意要与原始图像相结合。
1.3 图像分析 以原始图像和经过处理之后的重组图像为分析对象,靶动脉血管可分为小腿动脉、动脉、股动脉、髂动脉和腹主动脉等5个不同的血管段。按具体的狭窄程度可将血管腔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等4个级别,如一支动脉的狭窄处较多,则以最窄处的狭窄度确定其分级。
患者处于检查范围之内的动脉血管影像显示效果比较清晰,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患者的下肢动脉及其分支均能得到准确的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与诊断标准相符。在血管病变方面,出现轻度狭窄17段、中度狭窄20段、重度狭窄19段、闭塞32段。见表1。比较CT与术后血管检查结果,血管CT成像检查准确率100%。
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时,动脉狭窄的具体情况以及责任血管一定要明确,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对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时曾以DAS作为金标准,但这种影像手段属于有创检查,在评价管腔结构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彩超检查为无创检查,也比较方便,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同时还会受到声束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可靠性和敏感性会有所降低。而使用64排CT进行检查具有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较大的血管还是细小血管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有报道指出,在对下肢血管狭窄进行诊断时使用该成像技术准确度为98.6%,敏感度为99.5%,特异度为99.6%[5]。重建后的图像可以为术者提供完整、清晰的病变部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此外,MRI在人体软组织形态学改变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手段与CT血管成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诊断质量。
表1 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例)
[1] 何青,贺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8):1426-1428.
[2] 李伟,苏秉亮.M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7):526-528.
[3] 秦磊,张金虎,刘宝玲.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1,10(1):36-37.
[4] 张臣,赵蕾,马晓海.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程度的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2,11(12):901-903.
[5] 袁飞,刘银社,董少义.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响技术,2008,24(11):1767-1770.
1672-7185(2014)10-0028-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0.014
2014-01-26)
R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