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敏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250000)
熟悉蒙台梭利的人都知道,她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意大利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于罗马大学毕业的她,开始致力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研究。 1907 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以此作为实验基地,进行了5 年的幼儿教育实验。 从而以显赫成果跻身于欧洲新教育运动主将之列。
“儿童之家”有哪些特征? 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些房间和花园,孩子们就是房子的主人。 带有遮蔽处的花园是最理想的,因为孩子们可以在它底下玩耍或休息。 也可以免受曝晒和雨淋之苦。 ”①
“儿童之家”为孩子们配备了各种房间,各种家具应有俱全。“儿童之家”所设计的各种桌椅都很轻便,便于搬动,孩子们可以选择他们觉得最舒适的坐姿。 教室里有很多非常低的黑板,即使最小的孩子也能在上面写写画画。 “儿童之家”,是不按年龄分班的,幼儿的学习不受规定时间的限制。 总之,蒙台梭利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自由。
“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教室里的桌椅允许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搬动,矮柜子上的各种物品和教具供儿童随意取用,功课的安排也无固定时间,而是强调个人学习和活动。 “儿童之家”还有为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作准备的练习,如穿衣、脱衣、解纽扣等。
“儿童之家”是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房间,是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家。并且,“儿童之家”中的设施没有限制,一切事情都是孩子们自己去做。训练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发育应该遵循自然,大体上分为三部分:运动神经培养,感官教育,语言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运动神经的培养很复杂,给孩子指明方向,孩子的运动就会朝着正确目标发展,还对儿童进行肌肉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基本运动;照顾自己;家务处理;园艺劳动;手工劳作;体育、韵律活动。
基本运动指日常生活中的走路、站立、坐、操纵小物件等;而照顾自己就是教给孩子们如何穿衣、脱衣。孩子们不仅给自己穿衣,而且还会帮其他的小朋友穿衣,在过程中,寻找劳动的乐趣;老师在一旁观看孩子们独立去完成洗脸、擦鞋子、清洗家具、清理地毯等任务;老师还会带孩子对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进行悉心照料,培养孩子们对园艺劳动的热爱;还给孩子们提供手工劳作的机会,通过“泥塑”训练,锻炼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体能,“儿童之家”给孩子们提供了“踩线”练习,并且在进行“踩线”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音乐伴奏,以此来增强儿童的乐感。
总之,通过对孩子们进行运动神经的培养,增强了儿童的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理能力。
2.2.1 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感觉能力缺陷,为发展认知活动奠定基础。 在感觉形成阶段,幼儿的感觉得不到充分发展,就会影响其全面发展,等到成人后再进行感觉训练,效果甚微。 对3至6 岁的儿童尤为关键。
2.2.2 感官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创制了一套教学用具,供感官练习之用。
1)视觉训练
视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体大小,颜色,高低,长短的辨别能力。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了一套圆柱组教具。分三组,第一组高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度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将其分别放入相应的孔中。孩子们总是将圆柱放错位置,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都能顺利的给圆柱找到适合它的“家”,来培养孩子们的视觉。
2)触觉训练
触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辨别物体光滑与粗糙,温度冷热,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触觉能力,准备了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让孩子们亲自用手指去触摸木板,切实去感受他们粗滑度的差异。不同温度的水的金属碗,让儿童直接触摸碗的外面,提高他们对冷热度的辨别能力。
3)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主要使儿童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蒙氏准备了两套乐钟。 第一套乐钟是按音律顺序排列好的,要求儿童根据第一套乐钟为第二套乐钟的音律排好顺序。 这就需要儿童经过不断地敲击,仔细的倾听,耐心的练习,最终为它们找到正确的位置。还对儿童进行“静默训练”,可以初步培养起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并能唤起儿童心灵深处的音乐天赋。
4)其他感觉训练
蒙台梭利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味觉,色觉,嗅觉,重量觉。 通过不断地练习与尝试,最终孩子们都能顺利地掌握各种感官,从而促进儿童感官能力的发展。
2.2.3 感官教育的评价
通过感官训练,扩大了儿童对周围的认识,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 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忽略了各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而且其感官教育采取的方法缺乏新颖性。 为此,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它的感官教育方法,取长补短,以促进当今幼儿感官教育的发展。
训练孩子去听周围环境产生的声音并区分它们,以为孩子更清楚地聆听发音语言而做准备。 老师跟孩子讲话时必须发音清晰。 让孩子们唱歌,也是一个锻炼准确发音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孩子们懂了许多词语,大,小,厚、薄、长、短、深、浅、粗糙、光滑、重、轻、冷、热等,还有关于颜色和形状的名称。 通过练习,这些名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各归其位,根深蒂固,从而促进着儿童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本篇文章通过对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以及“儿童之家”教育方法的简单概述,蒙台梭利确实是一名伟大的女教育家,一生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大胆地把缺陷儿童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正常儿童身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 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大胆创新,使之真正符合我们现当代儿童教育发展的需要。
[1]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肖咏捷,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蔡雯.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论与方法[J].科学教育,2009(12).
[3]杨晓萍.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4]郭玲.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的感官教育理论及方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王雯.蒙台梭利和她的“儿童之家”[J].师范教育,1991(11).
[6]彭小元.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J].幼儿教育,1992(3).
注释:
①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肖咏捷,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