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发展不需“高大全”

2014-03-19 03:19刘雨霏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在校生盲目类别

刘雨霏

陈吉宁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发表的就职演讲中表示,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近一个时期以来,“高规格、大规模、全面化”已经成为众多高校一致追求的目标。这种“高大全”模式具体表现为:不顾自身基础条件和实力,在办学规格上盲目求“高”;不看长远目标只图眼前利益,在办学规模上盲目求“大”;不考虑自身优势、劣势及师资力量,在专业设置上盲目求“全”。既然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这些方面上来了,还能有多少心思去抓“学”、治“学”、促“学”呢?

高校办学追求“高大全”,自然是能享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益驱动反过来也就成为高校喜欢“高大全”的原因。除此以外,当下的大学评价体系是造成高校盲目追求“高大全”的更为直接的原因。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评价大学的重要标准是培养了多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招收了多少学生、现有多少在校生。高校盲目追求“高大全”的另外一个推手就是各种研究机构推出的“大学排行榜”。这些所谓“权威机构”在评价办学成就时,多采用“数量指标”,如学生数量、论文数量、SCI数量、学科数量等等,而鲜有“质量指标”。按照这些指标考量的话,在校生只有2000余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恐怕只能是望“榜”兴叹了,而事实上,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有30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

高校一味追求“高大全”,结果形成明显的同质现象,特色体现不出来,缺少个性,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鼓励高校分类办学,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办学”能够使不同类别学校有不同的分工和办学目标,避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的出现,使每一所高校都可以在本类别中争创一流,办出特色。

猜你喜欢
在校生盲目类别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一起去图书馆吧
风波
简析基于概率预测的网络数学模型建构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小蝴蝶花
选相纸 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