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海宁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74400)
中职英语开放性作业形式探究
陈燕
(海宁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74400)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搜集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生活型作业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发智力、激发学习主动性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英语作业多是朗读、抄单词、背短语等机械训练,中职英语作业也不例外。这种形式单一、缺少创造性的作业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其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产生。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学生基础,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尝试设计开放性作业,将知识的获得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开放性作业是相对封闭性作业而言的,它摆脱了以往封闭、僵化的作业形式,以利于学生进步为原则,在自然状态和开放环境中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层次、个性特点、认知规律等的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8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开放性作业能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形成合作意识。
任务语言教学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动,进而有效习得语言。
3.1 搜集型作业——找一找,学一学
顾名思义,搜集型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和搜集英语信息、有关课本内容的知识、课外知识、有用的词汇等。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先布置任务,再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上网等途径搜集有用的学习资料。
中职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西方节日展开教学。在这类教学中,搜集型作业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万圣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上网或查书籍寻找有关万圣节的“一切”。学生很快就将万圣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抄写或打印出来了,令人惊喜的是,有名学生竟然将笔者要讲的“Trick or treat”都找出来了,于是那节课让他讲解,使其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2 合作型作业——做一做,演一演
在强调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的今天,合作学习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学生不仅相互帮助,还能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提高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切实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协作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
3.2.1 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能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财富,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中职教材大多采用“一单元一话题”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话题功能时可采用“单元整合”的方法,同样,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教师可让学生以两人或多人为小组,完成英语话题剪贴画、单元知识整合小抄报等合作型作业。如在学习Unit 5 Food时,让学生以“Food”为话题,通过家庭照片、饮食杂志、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剪贴成图文并茂的画报,供同学欣赏;又如,在学习Unit 3 School Life Section B的“Poster”后,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社团设计一份新社员招募海报,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相关社团。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在绘画和语言学习的交汇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3.2.2 激趣创新型作业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中职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且中职英语教材话题性和情境性较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让学生对教材稍加改编,排练一些课本剧。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了角色,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培养了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教学Unit 5 Food“Section B”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朋友就餐时点餐的对话情境,并在课堂上表演。学生设计的情境有情侣就餐、家庭聚餐、同学聚餐,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各组还根据组员英语水平的高低来分配角色,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3 生活型作业——听一听,说一说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大课堂”。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社会,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在生活中丰富、提高。
(1)注重英语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修养。《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行为规范等,这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英语问好、打招呼、道歉、道别,如Good morning/afternoon、Hello、Sorry、Goodbye。当 Father’s Day、Mother’s Day、Teachers’Day、Children’s Day等节日来临时,教会学生用英语为父母、老师、同学送去美好的祝福,使英语学习时时在身边、刻刻在口中,既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直接环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英文广告词、英文商标等。如KFC、MC、Bank of China等,数不胜数。此外,校园内到处可见英语标识,如Keep Silent、Keep off the Grass等。教师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生活、走进社会,收集、整理资料。如制作精美的英语书签,写上英语名句,与同学分享,互相交流。
(3)利用有声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喜欢、感兴趣的事物会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随着信息化发展,中职生对网络产生极大热情,教师可利用便捷的网络设备,将观看英文电影、学习英文歌曲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比如在教授School Life单元时,让学生选择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观看,如Wonder Boys(《奇迹小子》)、Dead Man on Campus(《校园怪谈》)、The Graduate(《毕业生》)等。而让学生欣赏并学唱英文歌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4)组织Daily Report,使英语学习常态化。“学生是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教师应舍得并敢于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还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课前5分钟的Daily Report正是还课堂于学生的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
在准备Daily Report时,学生可以展示与英语相关的才艺,比如“明星剧场(Little Star Theatre)”“新闻播报(Top News)”“故事会(Story Telling)”;也可以小组形式表演课本剧、小组唱、角色模仿等。这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将课本语言恰当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之变成生动有趣、可交际的语言;也能使生活中、节目里、报纸上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主动思索并对汇报材料有创意地加工。
3.4 探究型作业——探一探,归一归
所谓探究作业是指学生围绕明确的对象,自主设计探究任务,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习得知识并综合运用语言,可获得多方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经常布置探究型作业。如:在语音、词汇方面让其探究读音规则和词语的搭配使用,作业形式可为自编曲子、绕口令;在对话创作表演方面,让学生探究英语的功能以及如何恰当表达思想和情感,作业可为模仿课文编写小剧本;在语法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归纳一些常用的语法现象;在文化意识方面,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或展开调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
开放性作业设计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可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学生根据喜好有选择地做作业,不但充分调动了其做英语作业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创造潜能。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创意的作业,每次都能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创新,与学生共享学习的乐趣,批改作业时不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会觉得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G424.6
B
1671-1246(2014)03-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