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的沟通障碍点与策略研究∗

2014-03-19 03:03杨辰枝子傅榕赓
关键词:会话医患门诊

杨辰枝子,傅榕赓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的沟通障碍点与策略研究∗

杨辰枝子1,傅榕赓2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良好的中医医患沟通是解决纠纷、建立和谐中医医患关系的关键。中医门诊医患沟通是典型的机构性会话。以自然的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为语料,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的序列结构特征、话轮转换特征、相邻对子的选择、医学信息传递方式四个方面探寻影响中医门诊医患沟通的障碍点,提出可以排除沟通障碍的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策略。

医患会话;沟通障碍点;沟通策略

中医诊疗以患者为本,区别于以疾病为本的西医,医患沟通不仅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序上决定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有效性。中医问诊以言审五病,本文拟以自然情况下收集到的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为研究语料,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从序列结构特征、话轮转换特征、相邻对子的选择、医学信息传递方式四个方面找到影响中医门诊医患沟通的障碍点,探究可以排除沟通障碍的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策略,以期为中医医患沟通的和谐化、有效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由美国Harvey Sacks等社会学家开创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在自然情况下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会话分析学家通过把会话的录音详细记录下来,结合会话的语境探讨该话语所表现的意义和功能,关注“语言是怎么组合使我们能够进行谈话”,“认为会话可以使我们了解作为社会生活之源的语言的本质”[1]。机构会话指发生在各种职业环境中的语言交流活动,其交流参与者至少有一方是从事该职业的专业人员,具有明确的职业身份特征,交际任务明确且与该职业相关,有预先设定的话轮或话轮类型的分配方式。中医门诊医患沟通属于典型的机构会话,对其进行会话分析可以更好地展现医患交际语言本身及社会文化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医患会话的研究主要以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为指导,通过收集、转写、分析来对自然情况下收集到的医患会话语料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焦点上:即医患会话自身的语言结构特点以及医患会话与社会文化、就诊疗效的关系,这些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逐步完善了医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但目前的医患会话主要是以西医为语料来源来进行研究,并未考虑到中西医语言是根植于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语言,中医形象思维与西医逻辑思维引导下的医患会话的语言特点是有区别的。而据调查,前往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并不都完全相信中医,而相反有不少是对中医半信半疑、西医的效果不好就来试试中医的情况[2],如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无法理解中医的诊疗思维,那就很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产生纠纷。因此,医患会话研究的深入亟需开展专门的中医医患会话研究,指导中医医患沟通的实践亟需对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的沟通阻碍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沟通策略。

随着场所和目的的变化,医患会话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结构型模式、交流型模式和引导型模式[3]。中医门诊医患会话有清晰的线性结构,话轮交替有序,严格按序列流程进行,因此属于结构型会话模式。其遵循患者诉说患病信息—医生问诊—医生诊断—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理想序列结构;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在医生问诊与给出治疗方案的序列位置上呈现较复杂的子序列,关于中医诊疗知识阐述的子序列普遍存在于整个医患会话过程。

二、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的沟通障碍点

通过对湖南省三甲以上中医医院门诊医患沟通自然语料的收集、转写、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医患双方在对中医思维的了解与认识上的不对称,中医门诊医患沟通往往容易在以下四个序列位置上发生阻碍。

障碍点一:同一话轮中,医生对患者的发问采取可归属性沉默与最简后扩展序列时,尤其是当病人对中医诊断、治疗方案有疑问时。可归属性沉默指的是根据话轮转换规则(turn-talking rules),当前说话者A已经选定了下一个说话者B但B却保持沉默,那么这个沉默是具有归属性的,因此被称为“可归属性沉默”,即该沉默作为当前的话轮,属于被选定的,有主可归[4]。最简后扩展序列是指Schegloff描述的常见的三种后扩展方式:表示收到信息的Oh;表示对前面序列及所体现的立场进行接受的Okay;表示评价的话轮。所谓最简后扩展是因为它只有一个话轮,至此整个序列就结束了。与最简后扩展相对的是非最简后扩展,如果出现在一个相邻对子后面的是另外的相邻对子(一个或多个),并且后面的相邻对子是对前面相邻对子的扩展,则这种扩展被称作“非最简后扩展”,它包括他人引发的补救序列,通过重复前面话语的一部分进行话题化的序列,以及后扩展序列[5]。当患者对医生的诊断或治疗方案有疑问时,会以各种语言手段来选定医生作为下一个说话者,如果这时医生不及时处理患者的疑问,对患者的发问采取可归属性沉默或最简后扩展序列,必然会给医患沟通造成阻碍。

例1 D:你这是有点湿热。①

P:=啊?湿热?↑

D:(2.0开始开方)

D:我跟你开几副药回去吃,吃完了再来看。

P:(1.0)哦(::)

D:可以了(示意下一个病人开始看病)。

例1中语料包含医生诊断与医生给出治疗方案这两个话轮。在医生诊断的话轮中,当医生给出诊断后,患者以急促的回复、语音加强、语调升高的方式明显表达了不解,在这个话轮转换关联点,患者选定了医生作为下一个说话者,但医生却保持沉默,并开始用开方这个无声的行为表示此话轮结束。此处医生的可归属性沉默直接导致患者的疑问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究竟中医的“湿热”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湿热,尤其患者本身对中医病因病机的不了解时更是困惑。

接下来,医生控制话轮进入治疗方案时,医生并没有明显地告知治疗方案是什么,而是直接告诉病人回去吃药与复诊的时间,病人以1.0秒的延迟回答“哦”以及语音的延长,再次选定医生作为下一个说话者,期待医生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医生此时使用了最简后扩展序列“可以了”来结束会话。这样一段医患会话在患者的一头雾水中结束,医生也许是作出了正确的诊断与给出了适当的诊疗方案,但患者对医生与中医治疗的信任却是打了折扣,必然会影响其后的治疗与就医。

障碍点二:患者的有效信息尚未表述完,医生便强行控制话轮时,尤其是当患者的症状描述、病因自我解释或患者的忧虑与不解未表述完时。这个障碍点容易让患者质疑医生的行医态度以及医生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可靠性。

例2 D:你这是神经性中耳炎。

P:(0.2)医生,我之前在其它医院看,大夫说我有鼓膜内陷=

D:=有没有其它家人陪同,叫他进来!

例2中,当患者向医生咨询之前的诊断结果时,医生是采取打断的方式中止了患者的提问,强行控制了话轮。即使医生是作出了正确的诊断,但他并没有消除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疑问,可能导致患者心理上对自己病情的忧虑、不解,甚至产生对医生从业态度的不满。

例3 P:我的例假时间很长,大概10天左右,前几天一点点,后几天一点点,颜色有点暗。

D: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P:有时月经中间还会有一两天出血。

D:手指伸出来,我看看。(1.0) 〈准备要孩子的话不要再涂指甲油〉!

P:(1.0)哦(:::)

例3中,当患者正在对症状进行描述时,医生两次以重叠话轮的方式打断了患者的描述。医患会话本应遵循患者诉说患病信息——医生问诊的序列,而例3中在医生对话轮转换的强行控制下医生问诊阶段被提前,挤占了本应属于患者描述患病信息的序列位置。医生可能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对病人的病情有所掌握,但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医生并没有认真地聆听自己对症状的讲述,也就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对医生诊断与诊疗方案的怀疑。

障碍点三:相邻对子选择不合意应答但未出现标记型特征时。会话分析学派指出,一种引发语引发的不同应答语的地位是不同的,提出了合意结构(preference organization)的概念,这个概念以心理和语言特征为基础将应答语分为两类:合意的和不合意的,合意的应答结构比较简单,属于无标记的,而不合意的应答结构比较复杂,属于有标记的,如延迟回答、使用“哦/嗯/啊……”这样的标记或解释性词语、插入序列。如果医生在面对患者的发问时,选择了不合意应答,却并未使用标记性的语言手段给患者以心理缓和,则会容易给患者带来直接的心理刺激。

例4 P:医生,那我要怎么调理一下?↑

D:先把炎症治好!

P:(1.0)哦(:)。

D:先跟你开点消炎的药,药用完了再来复查。

例4中患者是希望医生对自己身体的调理而不是炎症给出治疗方案,而医生采取的是不合意答应,回避了调理的问题,直接给出必须先消炎的治疗方案。在这个不合意应答中,患者的需求没有得到直接回应与满足,而医生却并未采取任何标记型的语言手段来缓和不合意应答带给发问方的不良情绪。接下来,患者采取了标记型的不合意应答,患者用1.0秒的延迟回答与“哦”后的语音延长表达了自己对医生治疗方案的勉强接受,但显然,医生在这个话轮转换关联处再次放弃了采取标记型的应答来处理患者的这种不合意,而是直接控制话轮进入了下一步的开药环节。

障碍点四:医生采取的信息传递方式不恰当时,尤其是在医生诊断、给出治疗方案的序列位置上,医生的模糊表达、极致表达、祈使表达、打断等语言手段使用得不恰当,会使医患间的医学信息传递产生阻碍。模糊表达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在医患会话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表达,可以起到表达礼貌、尊重、增加陈述命题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及自我保护等的语用功能,如在应答病人治疗方案效果时使用“应该会好的”;但如果使用得不当,则会直接造成医患间的沟通阻碍,如应答患者提出的病因解释时采用“你这个可能是…,也有可能是…”。极致表达是指在语义上表达事物或事件某一特征最强或最弱程序的语言使用现象,它普遍存在于自然语言中[6]。医生在检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的序列位置上恰当地使用极致表达,可以帮助医生实现确认病情、表明看法和说服病人接受治疗方案等交际目的,如在说服病人接受治疗时采用“你必须去化验一下”、“这个一点都不疼”;但如果使用得不恰当,则会直接造成医患间的沟通障碍,如在进行诊断时采用“你这个肯定好不了了”。

例5 D:我跟你开几副药吃,调理一下,吃完再来。

P:那我这痘痘什么时候能好呢?

D:这个说不好,有的一两个月,有的得半年。

P:=啊?↑

D:要注意休息。

P:=怎么注意啊?

D:〈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

P:(1.0)哦(::)

例5中,当患者问询疾病的治愈时间时,医生运用模糊表达“这个说不好,有的一两个月,有的得半年”来传递了一个客观的治疗经验,虽然会影响患者最初的就医期望,但使患者有了中医治疗需有一定疗程的心理准备。这个模糊表达是恰当,并有利于医患沟通的。但接下来,当患者问询要如何“注意休息”时,医生用古人养生之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一句古文来应答却是不合宜的模糊表达,古人尚可以做到如此养生,但显然不符合今人的生活状况,患者仍然不清楚究竟要怎么注意休息,一天睡几个小时?几点前睡?几点前醒?这样一个康复建议没有提供实际的、可行的信息,因而等于失效。

例6 P:医生,那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例假不

调呢?

D:=你的体质很不好,要进行调理,调个三个月、半年后看看。

P:=〉要这么久啊!〈

D:=〉你不调好,以后怀小孩都有问题!〈

P:(1.0)哦(:::)

例6中,当患者问询病因时,医生运用了极致表达“你的体质很不好”来传递了一个极强的语义信息,医生凭借经验得出的这样一个病因究竟客观准确度有多高我们暂不讨论,但这样一个极致表达必定会给患者带来病情焦虑,因此患者非常急切地提高了语速地再次发问“要这么久啊”。面对患者的质疑,医生并没有对之前的诊断进行补救,而是再次运用了一个极致表达“以后怀小孩都有问题”来强行控制患者接受自己的治疗方案。在经过医生极致表达——患者质疑——(医生再次极致表达)——患者被迫接受这一过程后,医生达到了控制话轮进程、说服患者接受自己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目的,但患者是在被迫中接受的治疗方案,他对自己的病情也没有详细的了解。中医学说的“体质”大致分为气虚、阳虚、湿热等9类,每类体质易导致的病也不一样,那么究竟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体质不好,或者究竟是什么病因导致自己例假不调,患者无从知晓。

三、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排除沟通障碍的策略

策略一:以非最简型后扩展序列代替最简后扩展序列或可归属性沉默,主要包括运用补救序列、回述等语言手段。一个话轮结束后,可以再紧跟一个相邻对子(或多个)作为后插入序列来进行补救,可用来解决对前面话语的聆听和理解问题。回述(formulation)是指交际者对已经进行的会话的全体或部分内容进行思考,展示自己对回述内容的理解,以便得到交际对方的关注,甚至认可的一种言语行为[7]。通过补救、回述序列,可以使医生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疑问,排除沟通阻碍。

例7 D:要注意多运动。

P:=啊↑,但我现在不是最好别运动吗?↑

D:做一些不是很剧烈的运动,比如小跑步啊(::)、跳绳啊(:)什么的。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例7中,开头一句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后,话轮已经可以结束了,但当患者以在话轮转换处提高语调的语言手段引发了又一个相邻对子后,医生及时进行了回应,对之前的方案进行了一个完整的阐述,并在举例时以语音延长的方式来尝试让患者听得更清楚并记住,即在此处出现了一个由患者引发——医生积极回应的补救序列,也是一个后插入序列,这个序列的出现使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有了清楚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治疗的配合度。

例8 D:不能吃辣的、发物的东西。

P:=啊:不能吃辣的啊?↑

D:〈辣的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饮食要尽可能清淡〉。

例8中,当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后,患者引发执行了一个回述“不能吃辣的”,并以语调提升的方式把话语权交给医生,医生及时对回述进行了反馈,并以语速减慢的形式尝试让患者听得更清楚,积极完成了回述序列。回述序列完成和解决了患者对中医治疗方案的疑问,有效促进了医患沟通。

策略二:以对话轮权的柔性控制代替对话轮权的强性控制。主要通过合作型打断、反馈项目、甚至适当转移话轮控制权等方式。言语打断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会话分析学认为正常的话轮转换发生在当前说话者话轮的可能结束之处,但在实际会话中经常出现一方打断另一方的情况,即会话者不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发话,这种违反会话规则的现象被分为合作性打断和侵入性打断两种基础模式。合作性打断包括赞同、帮助、澄清型打断等,侵入性打断包含非赞同、转换话题、忽视型打断等[8]。医生以合作性打断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正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或澄清正确的医学信息等,却不以占领话轮控制权为目的,都是有利于话轮的正常进行。反馈项目是由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应形式,一般用来表示“我在听呢”、“你继续说吧”等意义,典型的言语型反馈项目有“嗯”、“噢”、“啊”等,它在会话中信息量不大但对于会话的顺利进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这些信息,会话很难继续进行。医生在引导患者进行症状描述时,尤其是面对有情志致病情况的患者时,反馈项目不可或缺,有利于引导患者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全貌。

例9 P:我是越担心睡不着,结果就越睡不着,一

失眠就是一整个晚上=

D:=其实(.)一个晚上不睡没有关系的,一个月失眠一两个晚上是正常的,失眠死不了人(0.2)。

P:但是我如果有人陪我一起睡,我就睡得着。

D:哦(::)

P:〉但也不能总叫别人陪一起睡吧〈?

D:有人陪能睡得着那也可以叫别人陪你睡,〈或者你买个小羊绒玩具抱着睡〉。(.)你是不是有从小抱东西睡的习惯?

例9中,当患者描述自己的失眠症状时,医生进行了一个强行打断,但这个打断是一个合作型打断,是帮助患者对失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要霸占话轮控制权,接下来医生在表述完后用0.2秒的沉默又将话轮权转换到了患者手上。这样一种柔性的控制是有利于帮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同时也是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治疗。当话轮权又到患者手上时,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描述给予了一个反馈项目“啊::”,这个反馈项目的潜在信息是“我在听呢,请继续吧”,对患者继续无所顾忌的描述病情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当病情涉及到心理障碍时。接下来,当患者以加快语速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焦虑时,医生用减慢语速的方式提出建议,缓解了患者紧张的情绪,并以提问的方式又将话轮控制权适当地转移到了患者身上。通过合作型打断、反馈项目、适当转移话轮控制权等方式柔性地控制话轮权,尤其是当患者的疾病涉及情志致病时,医生更应该柔性地来掌控整个会话进程,更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因病机的全貌,并缓解患者的病情焦虑。

策略三:以标记型不合意应答代替无标记型的不合意应答,这主要通过情态、语气系统、前插入序列等方式。功能语言学派认为,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实现。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的语义系统,大都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及谓语的延伸部分来实现。中医医患会话中,采取合适的情态动词、副词,如“可能”、“也许”、“应该”,可以缓和客观的诊断给患者带来的焦虑情绪,有利于保持会话的有序性。语气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希望通过讲话所达到的目的,大体包括陈述、祈使、疑问、感叹语气。中医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讲求患者对于治疗积极、有耐心的配合,而恰当地使用语气这种语言标记可以减少医患冲突,有利于达到医生说服患者接受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目的,因此,医生在选择不合意应答时也可以通过语气这种语言标记来促进医患沟通。

例10 P:好像这些检查没有什么问题吧。↑

D:你可能还是炎症的问题。

例10中,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提问时采用了标记型的不合意应答,这个语言标记就是情态动词“可能”,这里不是医生对诊断的不确定,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趋缓的情态标记来缓和患者的情绪,如果直接回答“不,有问题”,显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焦虑。

例11 P:那医生我是不是住院会好得快些呢? D:如果你痛得很难受,可以住院进行治疗。(.)现在床位比较紧,我可以先跟你预约一下。

例11中,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提问时采取了标记型的不合意应答,这个语言标记就是运用了协商的语气,“如果你痛得很难受,可以住院进行治疗”,这是跟患者间的协商,并不是直接拒绝患者或强行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有利于患者根据自己的病痛感受来决定是否接受住院治疗,这样可以形成真正与患者共同达成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单方面的医生决定。

策略四:选择适当的医学信息传递方式,增强医学叙事能力,适时地采取模糊表达、极致表达等方式。在医患沟通中,医生适时地采用模糊表达会有利于缓和患者的焦虑;而当患者对应做的检查或治疗方案出现消极情绪时,医生适时地采用极致表达可以促进其对治疗的配合,提高患者对中医治疗的配合度。

例12 P:(0.2)哦,那住院治疗是不是就不会再

痛了呢?

D:住院也是全用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还是不错的。〈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治疗效果很好,也有小部分的人效果不那么好,但还是会比之前有较大的缓解〉。

例12中,医生面对患者的提问时没有给出明确的应答,而是采取模糊表达来较准确地、客观地表述了入院治疗的疗效,把决定治疗方案的权力交给患者自己,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尊重。这样也是医生的自我保护策略,避免了万一疗效并不如意而给自己带来的医患纠纷。

例13 D:一定要注意按时作息!

P:哦(::),这个(:)我尽量吧。

D:=〉怎么是尽量呢(↑),这又不是个治不好的病,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上例中,面对患者的不合意应答,医生采取了极致表达来强行说服患者接受治疗建议,以加快语速、加重语音、提高语调的语言手段来强烈表达对患者敷衍态度的不解,通过医生如此一系列的极致表达,向患者传递了务必听从医生治疗建议的信息,有利于患者对医生治疗建议的服从。

四、结 语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法院和北京晚报等媒体的调查显示,医患纠纷中的三分之二是医患沟通不畅所导致的,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解决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会话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运用语言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沟通障碍点入手来开展中医门诊医患会话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为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中医医患关系以及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诊疗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能以此为中医门诊中的医患沟通提供有益借鉴。

注释:

① 本文医患会话举例中所使用的符号之意义列举如下:

D doctor

P patient

[ 表示重叠话语起始点

] 表示重叠话语终止点

= 表示两句话中间没有停顿

(.) 表示0.2秒以内的瞬时停顿

(:) 表示前面语音的延长,冒号越多语音延长越多

X下划线表示语音加强和重读音节

>xx< 表示语速较快

<xx> 表示语速较慢

↑ 表示音高的突然上升或下降

[1] 刘 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0.

[2] 于 河.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描述中医医患交流过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732-736.

[3] 陈海庆.医患语篇的会话模式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115-118.

[4] Sacks H,Schegloff E A,Jefferson G.A simplest systematic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l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4):696-735.

[5] Emanuel A.Schegloff.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A Primer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I[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18, 148.

[6] 于国栋,侯笑盈.医患交际中极致表达的会话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4-28.

[7] 于国栋.医患交际中回述的会话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2009(5):13-19.

[8] 武宜金,李林子.医患会话打断现象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2):37-38.

(责任编辑 文 格)

Barriers and Strategies of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s at Clinics of Chinese Medicine

YANG Chen-zhizi1,FU Rong-ge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 2.School of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nd patient is the key to resolving medical disputes and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doctor and patient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Medicine.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nd patient at clinics is one of typical institutional talks.With natural convers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nd patient at clinics as corpora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s,this research seeks out barriers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conversations from four respects:the features of sequence organization,the features of turn taking,the options of adjacency pair,the way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strategies to resolv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t clinics of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nd patient conversation;communication barriers;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H08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4.05.037

2014-06-10

杨辰枝子(1985-),女,湖南省常德市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语言研究。

傅榕赓(1980-),男,广西桂林市人,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B169);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优秀教师培养青苗计划

猜你喜欢
会话医患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