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娜
(海丰县龙山小学,广东 汕尾516400)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学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万物的道理。从上述的内容看,好像物理跟语文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用简明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道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上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时就用到了简易的物理实验。《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人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还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对赵州桥的建造特点,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平台放映赵州桥的图片和视频来说明。但对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设计上的好处,特别是大桥洞和小桥洞为什么要建成拱形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用信息技术平台放映图片或视频,或用专业的知识解释,对辨别能力极其有限、刚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点难度。此时,笔者在课堂上用简易的物理实验来说明赵州桥为什么要建成拱形的,事半功倍。
图1
图2
在课堂上,笔者按图1所示,把硬纸片放在两块砖(砖的距离为10cm)上面,然后在硬纸片上放10个1元硬币,很明显硬纸片凹下去了;再把硬纸片按图2那样做成拱形,两块砖的距离保持10cm不变,在拱形上放置30个1元硬币,硬纸片仍不会变形。这就很直观、很形象地说明桥建成拱形时,桥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加。这样的实验相比在信息技术平台上放映赵州桥的图片或视频,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学生只看到赵州桥是拱形的,但为什么要建成拱形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相当于“授之以鱼”。而用简易直观的物理实验来演示拱形的作用,学生就明白为什么赵州桥要建成拱形这一设计特点,这就相当于“授之以渔”。因此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又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中,老师在解释两个小孩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放映太阳初升和中午时的图片或视频,然后用专业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学生看了、听了还不会理解,老师越讲越糊涂,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笔者用物理实验的方法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解释第一个小孩的问题(论点: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论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时,首先问学生第一个小孩是靠什么判断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大部分学生会说:“根据看到太阳的大小来判断。”笔者说:“对了!第一个小孩是靠视觉来判断的。”接着又问:“只凭我们的视觉判断事物的大小可不可靠?”全部学生都会说:“可靠。”此时全部的学生都在讲实话,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很有限,而他们看到的确实是初升时大、中午时小。
笔者接着说:“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拿出事先打印好的图片(图3和图4),然后问:这两张图片中心白色的圆圈谁大谁小?学生不约而同说:“图4的中心
圆圈较大,图3的较小。”笔者说:“是吗?”学生说:“是!”笔者带着神秘的笑容问:我们班谁的数学成绩最好?学生说:“张锦城!”“很好!那我们就请张锦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这两个圆的大小,并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张锦城同学一丝不苟地测量,最后在黑板上写上图3圆的直径是2cm,图4圆的直径是2cm。刚写完,下面就有同学说:“张锦城,你有没有量错!”这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相信眼前的结果。此时笔者拿出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图3和图4中心的圆圈,然后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把两个圆圈合在一起,两个圆圈完全重合。哇!太神奇了!同学们发出内心的感叹!这时笔者问:“靠我们的视觉判断事物的大小可不可靠?”同学们都说:“不可靠!”接着笔者解释:其实初升和中午时的太阳一样大,与我们的距离也相等。但为什么看起来初升时大中午时小呢?这种情况和图3、图4中心圆圈看起来不一样,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同样的物体放在较小的背景中,看起来比较大;放在较大的背景中看起来比较小。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就显得比较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较小。噢!原来是这样,学生彻底信服了。
上面我们证实了凭视觉判断事物是不可靠的,如果凭我们的感觉判断事物可不可靠?话音刚落,下面就有学生说:“不可靠!”此时笔者提醒同学,对于问题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能下结论。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感觉可不可靠。
笔者请班长上讲台,按图5所示,把两食指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了一会儿,再把两食指同时浸入温水中,说出此时两食指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怎么样。班长一丝不苟地操作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原先在冷水中的手指感到比较热,原先在热水中的手指感到很凉。笔者再请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重做一次实验,也得到相同的结论。笔者问:“由此可以看出,凭我们的感觉判断事物可不可靠?”同学们大声说:“不可靠。”
下面我们分析第二个小孩的问题,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凉快,到了中午就像触摸煮开的水一样热,这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更热而离我们远就较凉的道理吗?”笔者问:“这位小孩是凭什么确定太阳远近的?”同学们都会说:“凭感觉。”“凭我们的感觉来判断事物可不可靠?”同学们说:“不可靠!”笔者接着解释:其实初升和中午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太阳初升时感到凉快,而到中午时感到热呢?其原因是早晨的太阳是斜射到大地,而中午的太阳是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量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照射到大地上的热度累积了一段时间,所以感到热。
用物理实验进行语文教学,使复杂深奥、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