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灵魂:简单而又丰富

2014-03-19 19:25陈立芳
江苏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规律教学内容生命

陈立芳

近年来,课堂教学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形态,可是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究竟如何操作、抓住怎样的细节才能使教学获得较高的质量?我校(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近年来一直组织全校任课教师着力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采取了一些做法,有效地提升了全校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彻底根除教学中的各种形式主义,认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全面检讨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因素,其中大家认为当前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特别严重:一是盲目学习各种理论和先进经验,生搬硬套,致使课堂教学复杂化,没有系统性,教学主旨缺失了;二是违背规律,搞极端化,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缺失了;三是追求表面上的千篇一律,这样几分钟,那样几分钟,不讲究实效,教学的质朴缺失了;四是过度依赖多媒体,甚至不顾需要频繁更换屏幕,用多媒体装点门面,屏幕喧宾夺主,教学基本功缺失了;五是尽让优生表演(读书、板演、回答问题),遮蔽了差生的疑难问题,教学的主体缺失了;六是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乱讲,如一上课就兜圈子,绕弯子,讲授的价值缺失了;七是合作学习只有短短几分钟,无实际效果,合作的意义缺失了;八是满堂问,随意问,用提问代替学生自学,真正的启发缺失了;九是重传授,重讲解,不注重学生训练,不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失了;十是教师缺少自信,缺少感情、缺少能力,语速太快,板书潦草,为师的内涵缺失了……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必须彻底根除。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当然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应是:真正的教学不需要那些折磨人、摧残人的所谓“形式”,也不应对师生的生活和生命施加什么不必要的限制,它应该符合师生的天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生命潜能,能够让师生生活得更自由,更自在,更愉快,成长得更迅速;真正的课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教好,能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真正的课改会让师生感到简单而又丰富,单纯而又渊深,直接而又含蓄……这些虽然显得浅显,但正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二、认真摸索课堂教学的规律

这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对教学总的规律(教学之道)进行探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不断产生矛盾又解决矛盾、不断建立平衡又打破平衡、立体的动态辩证发展过程,但它总有一个普遍的规律。规律体现本质。对教学本质,教育界有“特殊认识说”、“儿童发展说”、“认识——发展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人生中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其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师生都是带着其全部身心和已有经验、状态进入教学的。在课堂上,他们要发挥生命活力,要探索、创造并生成新的生命活力。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创造着、生成着新的生命活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以智力发展、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创造和生成新的生命活力的过程。认识到这些,就可以对教学总的规律有所了解了,具体来说就是:

(1)教学规律首先要符合学科知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学科知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是“硬道理”,不容违背。这些虽然在教材编写时有所考虑,但教学时有可能出现违背规律的现象。如数学教学忽视直观而过快地进行抽象,或者停留在直观感性而没有及时上升到抽象;语文学科本来知识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就不太强,教学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炒剩饭”(如每课都讲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不注意升华)和“夹生饭”(如大讲诗词格律)的现象。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2)教学规律一定要符合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要让学生学得懂、学得熟、会运用。教学中的各种形式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好的教学一定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因此,教师教学要选准教学的起点、基点,并且能由这个起点、基点形成一条思维和智力发展的主线。教学一定要能创造和生成新的生命活力。新的生命活力当然包括思维和智力,更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好的教学要让这二者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才能既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又能高质量地提高人文品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教学规律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上。这是由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与教师教的规律三者有机统一而形成的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对前两个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教得对——教得准——教得透”的教学主线。这条教学主线要具有“简单而又丰富”的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具备大型化,体现整体美。这是指这条主线要具有统摄全局一以贯之的气势,在内容上要能完成这节课的全部教学任务,在活动上要贯穿这节课教学的始终,形成整节课最基本的教学结构。②具备多元化,体现丰富美。这是指这条主线要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寓多元于单一,藏丰富于单纯。③具备层进性,体现动态美。教学主线不应又直又平,使人一览无余,而应不断地处于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动态进程中。

我们组织教师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力求使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认真摸索,不断完善,充分掌握,以使自己的教学每个时期、每节课都有所进步,不断上升到新的水平。

三、形成一套科学的具体的操作办法

这是在形而下的层面对教学有所规定。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程序、模式和办法。几十年来,优秀学校和教师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读读、写写、议议、练练”、“三主四式”等等。对此,我们对各科的每一位教师不作硬性的、统一的规定,但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自己得心应手、切实有效的操作办法。经过教师讨论,我们对这些办法的共同点达成如下共识:

(1)创造情境,为动态发展蓄势。学生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理念的形成以及整个精神生活,都取决于他们的生命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使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明确目标,把握动态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教学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还要考虑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开课后最短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知晓,并成为其思维追求的目标和情感活动的方向。

(3)激活思维,加大动态发展的力度。教学力度主要由教学的高度、难度和速度三者构成。高度指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难度指设置障碍让学生努力;速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的数量。加大力度要从加大思维的广度、深度、频率、灵活性和批判性上下工夫,因此要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面,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种联系去认识问题,要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思索对象,多用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整体思维、过程思维、开放型思维,要提出那些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联想、想象、争辩、评判,引起思维碰撞,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4)控制节奏,掌握动态发展的进度。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要求教学总体上要有恰当的快节奏,以形成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促使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因素健康发展,进而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增强教学力度。但教学节奏必须符合学生的生命节律、心理节奏、思维节奏及教学自身的规律。理想的教学节奏应快慢适宜,疏密有度。

(5)寻求和谐,提高动态发展的效率。和谐是理想境界的基本属性,指事物各组成部分处于既相互矛盾对立又相互协调的多样统一状态。教学过程众多的矛盾如何处理?首先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确定目标,理清关系,摆好位置,形成一条动态发展的教学主线。其次要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顺势解决次要矛盾,达到严整有序,相互交融,衔接紧密,有机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境界,取得教学动态发展的最佳效果。

形成以上共识之后,我们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现状,精心备课,反复推敲,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把每节课都当做一场战斗去对待,决不打无准备之仗,决不打糊涂仗,更不能打败仗。

四、下大工夫打磨教学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课改和学校管理一样,要从规范化的细节起步,其关键是“从细节抓起,发力在过程,让规范内化为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围绕“如何打磨教学细节”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如下共识:

(1)激活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讲台不是戏台,教员不是演员”。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兴奋点不是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噱头,不是东拉西扯的庸俗故事,它既能紧贴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巧妙实施。

(2)紧扣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中心,创设情境,重组教材,搜集资源,整理材料,进行知识整合,以形成一条教学主线。这条教学主线必须:依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要能够贯穿本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要有鲜明的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要由几个紧密相连的活动板块组成;这些板块要层层递进并直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作为教学高潮精心打磨,反复强调,力求给学生最深刻、最鲜明的印象,并让学生透彻理解,全面掌握;要有对教学目标的拓展性练习,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突破疑难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疑难点,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找出这些疑难点,并准备花大气力予以解决,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

(4)明确切入点。这包括整堂课教学内容的切入,疑难点的切入,训练内容的切入,等等。找准切入点,能促进知识结构的衔接,能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因此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思而生,有感而发。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感到神秘。

(5)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收获,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自己首先要理清每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心中有数,逐步让其出现,这样也会使教学波澜迭起,不断给学生以惊喜,不断给学生新的天地。

(6)培植发散点。发散点是那些最具有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是那些最能激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发散点往往是教材的“闪光点”、“空白点”和“争论点”。发散点正是课程的“生长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没有这样的发散点,教学就走不出陈旧而沉闷的纯接受学习的老路子,教学就失去了情趣和灵气。而善于寻找发散点是创造型教师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7)找准训练点。这是对练习题和作业来讲的,练习题和作业题一定要精心选择。这些题目一定是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要有一定的难度,有潜在的开放性。毋庸讳言,这样的训练点也是为考试做准备。课改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谨,要注意帮助学生认清从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连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作者系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规律教学内容生命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找规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巧解规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找规律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