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乃春 郭宁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空”在太极拳修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太极拳道所言之空,和其他太极元素一样是分阴阳、内外。本文主要叙述了“空”在太极拳中的修炼。
关键词 “空” “应物自然” “得心应手
杨露禅宗师云:拳要空。大凡太极拳修炼者都知道,盘拳走架要“手手不空”;而在与人交手时,老师会一再告诫要“四梢空接手”、 要“妙手空空”。李亦畬大师在《走架打手手工要言》中明确提出,太极拳要“引进落空”。“空”在太极拳修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什么是太极拳所言之空?到底是空还是不空?这个问题就成了每位太极拳修炼者不容回避且必须正确悟懂的关键所在。
太极拳道所言之空,和其他太极元素一样是分阴阳、内外的。我们把有形的人身各部分之空,称之为阳空;把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那部分空,称之为阴空。当然,人身有形而具体的阳空,也是太极拳修炼中的首要而必要的重要基础内容。比如,拳论要求修炼者“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这就要修炼者全身各部位,尤其是颈、肩、肘、腕、脊、腰、胯、膝与踝九大关节,能做到节节松空、节节灵动;各个关节空隙处毫无僵滞;有如装上轴承般转动自如;全身之筋骨皮均有隙而分,伸缩随意;人体之孔穴关窍,皆能空通无碍。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内劲。”此段论述,甚是经典,明确地告诉我们,修炼者人身之关开窍展、孔空穴通,处处虚空无碍,是内劲有得的重要条件。当然,把有形有象之形体,虚空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则是太极拳道修为所追求的上乘境界。
太极拳修练中,有形之阳空固然重要,但太极拳之空,绝不仅体现在有形有象之实体上。太极拳道更崇尚、追寻无形而抽象的阴空。无形之阴空又分身内和身外两种。
太极拳道所言身内之阴空,就是要从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无形而抽象的神、意、气上去寻、去悟、去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要致虚且至极?致虚就是给自己的内心腾出足够的空间,去除心中存留的各种妄欲杂念,留出最大限度的空白。人之初,性本空;然被世间五花八门的私欲所惑,使本来空灵虚明的内心,被妄欲所侵,被私念所占,如同一只本来洁净明亮的空杯子,被污物填满。因此,首先要把杯中的污物逐一清理,杯子才有可能恢复原始的空明,这只杯子才可以放入有用之物。所以,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由虚空而生出有力之真实。比如,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法则。可是,很多练拳多年的人,在与人打手时,依然本能地以力手相接。可见,长期形成的用力习惯顽固地占据了人的内心。如何才能变用力为用意呢?办法只有一个:从自己内心入手,致虚守静,让自己内心空虚清净下来;大胆而坚决地丢弃习惯用力的错误思维,腾出空间,则四梢空接手的正确思维才能在虚空的内心生根。这种心之改变,定会引领自己在不断地修炼中减掉用力的旧习惯,从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以此,用意而妙手空空之正确习惯,在自己内心的虚空中真实地生根了。
太极拳道所言之空,是分阳空和阴空的。阳空之实质是把有形之体,实而虚之,虚而空之;阴空之实质是把无形之象,空而虚之,虚而实之。太极拳言之阴空又分为身内阴空和身外阴空。身外之阴空因其与己身的关系更加模糊,更加抽象,而往往被修拳者忽视。可是,身外之阴空在太极拳修炼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所言之内与外,除指自身的神意气与筋骨皮,更重要的是指自身与身外之空间。人如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在天地空间中孕育而生。离开身外空间,人将无法生存。因此,能做到调控自己,使之与身外之空间相合相融,掌握了自我利用空间与驾驭空间的能力,是太极拳修为的重要内容。《拳论》曰:“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更为不妥。”此论一语道破太极拳修炼身外之阴空的奥秘。太极拳之真功,既在身内又不在身内,既在身外也不在身外,而是在己身与身外之间矣。
身外空间似乎触不到、摸不着,空而无物。而太极拳对身外阴空的修为,恰恰要触得到、摸得着,空而有物,从而真正做到虚而实之,空而不空。如师所云:“身外有物,手手不空。”太极拳前辈明家,在谈及操拳之感悟时,无不形象地把之称作“好似水中荡舟,”比做“犹如空气中游泳”。前辈先贤用荡舟与游泳来阐明身内与身外空间的内在关系,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走拳盘架时,一举手即要与空间空气相鼓荡。如此才能感悟到“处处堋劲”之真义。一投足就要有如立于水中之舟板,似起随浮。这样才能体会到拳中“行舟劲”的滋味。
“身外有物,手手不空”的关键是如师所云:“身外须有意”。《拳论》曰:“全凭心意用功夫。”我们知道太极拳内功的核心是神意气的中和,而意是神意气之枢纽。这个意上能通神,下能运气,因此说太极拳内功是“用意不用力”的功夫。身外有物如庄子云:“在己无居,形物自著。”物即指身外空间之万事万物。我们要与身外之事物接触而产生关系,就要应物自然,就要用自己的意念去感悟外界的变化,与之相合而共鸣。当我们通过太极拳修为能做到把身内之意与身外之物相合一体时,即能进入:明心见性,以物观物,两俩不相伤;如镜映物,了然尽见,物我两忘,浑然一体。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这样在与人打手时,自己与对手相融相和于同一空间,浑然一体,无我无彼,随心所欲,运化自如,以至应物自然。
参考文献:
[1] 李亦畬.走架打手手工要言[M].2011.3.
[2] 陈鑫.拳论[M].2009.5.
[3] 杨澄浦.太极拳十要[M].2008.4.